03.03 孫正義正在促成滴滴與Uber的全球合併,如果合併誰是最大贏家?

孔傑霖


孫正義去年投資了100億美元給Uber,獲得了其30%左右的股份,成為了它的大股東。

其實孫正義一直都有在全球大出行領域進行佈局,去年他還曾投資印度市場的打車軟件Ola,東南亞市場的Grab,以及南美洲巴西的網約車公司99打車。

而Uber最近也被爆出已經退出東南亞市場,將自己在這塊區域的打車業務賣給了Grab。

其實對於孫正義來說,這只是左右倒右手罷了。

孫正義在出行領域的步伐,從來沒有缺少過滴滴的身影。可以說孫正義的軟銀與滴滴都曾經一起出現在這些打車公司的股東列表裡。當然滴滴沒有在美國投資Uber。

而現在美團王興爆料孫正義正在促成滴滴與Uber的合併,其實挺有趣的。因為孫正義的軟銀和滴滴都是Ola、Grab、99打車的股東,而這些打車公司都是Uber的競爭對手。

目前可以清晰的看到,國內打車市場是美團VS滴滴,而在國際打車市場上是滴滴帶領一幫各國的打車小弟圍攻美國本土的Uber的勢頭。

2017年9月7日,程維還與各國的打車軟件創始人在北京某飯店舉行了一次飯局。圖片中的創業者包括東南亞Grab的聯合創始人Anthony Tan、印度打車軟件Ola的聯合創始人Pranay Jirvrajka、Taxify的聯合創始人Marcus Villig和Martin Villig、Careem的創始人Magnus Olsson。其中Taxify是歐洲的打車軟件;Careem是中東北非地區的打車軟件。

當時,站在中間位置的程維,儼然一副全球出行領域帶頭大哥的風範。

而作為Uber和滴滴的投資方,軟銀創始人孫正義顯然是不想看到自己投資的錢,給兩家同類公司互相燒錢。就像馬化騰曾經不願意看到騰訊投資的美團與滴滴打起來一樣,畢竟背後都是一個金主,那還吵吵個啥?

但有時候投資人願意看到合併,創業者可不一定,中國互聯網上曾經有過投資人決定雙方合併的多個案例,58趕集是創始人被投資人關屋裡商量合併的,美團點評大概也是這樣合併的……

可能是投資人看了彼得蒂爾的《從0到1》,都明白了,製造壟斷之後才能將市場的利潤最大化。

如果這次滴滴和Uber能夠真正合並,那最受益的可能就是孫正義了。相當於他一個人控制了全球出行市場,那得是多牛X的一件事。

其次就要看Uber與滴滴合併後,哪家公司的CEO來當老大了。如果是滴滴的程維當老大,那肯定是滴滴佔優勢,如果是Uber的新任CEO科斯羅薩西當老大,那估計滴滴可能就危險了。

劉強東曾經評論過外企在中國的前途,是一片昏暗的,因為外企的公司來到中國後,中國區的高管往往沒有大事決定權,那其實就很難做成一件事了。

所以,兩個國家之間的互聯網公司合併,可不是一件小事,操作難度很大。對於兩方的CEO來說,也並非易事。

滴滴在去年12月融資40億美金後,估值是560億美金;而Uber在孫正義投後估值已經達到了720億美金。從資本層面,是Uber佔優勢。而且Uber計劃2019年要上市。

如果孫正義主導這次合併,那估計是Uber的話語權會更大,滴滴反而可能是被吞併的角色。估計程維是不會願意的。

另外對於國內的打車市場來說,王興的美團打車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他現在笑談Uber與滴滴的合併傳聞,其實王興應該也是看到了孫正義插一槓子對滴滴來說並非是好事。

Uber與滴滴合併這件事,做好了,最受益的是孫正義的軟銀;做不好,最受益的會是美團的王興。

所以,我覺得滴滴是不可能同意合併的。


CEO來信


首先我覺得最大贏家就是美團。我們分析一下原因。



我們首先看到這條消息是由美團王興傳出來的,我們知道目前美團殺入共享出行這片領域想要分一杯羹————在這種大前提下王興拋出這條消息就顯得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了!

而現在美團進攻,滴滴防守。安逸了很久的滴滴面對美團的突然進攻,在一開始的不屑後現在開始迎戰了。雙方以上海為據點一攻一守進行的如火如荼。不管最終美團能分到多大的蛋糕,我覺得至少美團現在可以讓滴滴清楚。如果一個公司在一開始取得成功後開始安於現狀、開始拋棄一開始的初心那說不得要被後來者給趕下去。



我們再分析這條消息就是滴滴和Uber合併如果是真實的的話對滴滴存在怎樣的影響?



首先我認為滴滴肯定是不想被吞併的,那就是滴滴想要吞併優步,完成中國企業吞併歐美巨頭的又一個蛇吞象案例。因為目前滴滴的市值預估是比優步高的。


孫正義此時想促成滴滴與Uber的合併只能使滴滴精力去分散至其他市場,而這時後院的美團定會趁勢放把火。而程維的無人駕駛的研發也要推遲,會使滴滴在未來無人駕駛領域遠落後於競爭對手。

所以說如果滴滴吞併Uber肯定是弊大於利的。


新零售店小二


從題面上就能很輕易的看出來,誰撮合合併必然就是最終的受益方。

各位可能有所不知,孫正義大帝最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著滴滴對全球各地區的出行公司進行買買買,比國內的馬雲爸爸還要專注。

2017年4月,軟銀通過一筆高達345億人民幣的投資成為了滴滴的重要股東之一,據日本當地的媒體報道,當時滴滴宣佈融資55億美元,軟銀的這筆投資就佔到了其中的90%。從那次之後,軟銀對滴滴的投入並沒有停止,同年12月,軟銀為了保持自己的份額又給了滴滴30億美元。

除了中國市場,滴滴為了和Uber在全球市場上進行競爭,先後投資了東南亞打車軟件Grab、印度打車軟件Ola、巴西打車軟件99,這些交易當中都有軟銀的身影。另外,Uber在美國本土最大的競爭對手Lyft,也早在2015年就成為了滴滴佈局海外的第一個“盟友”。

本來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事情,滴滴不用自己親自出徵就可以在全球對抗Uber,而軟銀也可以坐收漁翁之利,覆蓋全球出行。但孫正義也許是覺得缺席美國市場說不過去,於是在2017年12月末抄底Uber,從老股東和員工手上購買了15%的股權,使得軟銀集團成為了Uber的最大單一股東。

這下好了全球的頂尖出行公司基本上都被孫大帝投完了。

但近日有些畫風突變,有媒體報道,Uber東南亞地區再次失守,並將其東南亞業務出售給競爭對手Grab,換取對方30%的股權。這個時機之下,社長覺得,撮合合併也是有些道理的,軟銀一邊和滴滴都投資了Grab、一邊又投資了Uber,同樣都是親兒子,自己打自己這事兒怎麼看都不划算呀,大家都是盟友和和氣氣不好嗎?

另外,Uber自去年經歷創始人卡蘭尼克離職、公司緋聞纏身一系列內部危機之後,本身業務還尚未完全恢復,恰是很好的整合機會。合併之後,讓滴滴做大,估值難保不會應聲而漲,至少氣勢上,大概是能蓋過美團了。

關注我,獲取權威專業的財經資訊,豐富飽滿的深度商業報道。

AI財經社


孫正義是軟銀的董事長、總裁,而軟銀是滴滴和Uber共同的投資人。

軟銀的投資以霸道著稱,這在孫正義投資滴滴和Uber的過程中都有體現。


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曾經想過拒絕孫正義的投資:

程維說,我不需要現金,我已經融到了100億美元。

但孫正義說,你要是不接受,我就投資給你的競爭對手。

於是,程維接受了軟銀的投資。


相同的手段也被用在Uber身上。孫正義曾經公開警告Uber,如果無法達成他想要的交易,就支持其競爭對手lyft。後來,Uber也宣佈接受軟銀給予的90億美元融資。


這就是孫正義的套路:我這有一筆錢,要麼給你,要麼給你競爭對手,看你怎麼選。


隨著投資滴滴、Uber以及全球多個出行平臺,孫正義已經在全球出行領域進行了佈局。最新消息顯示,軟銀集團正在尋求成為Uber在印度市場競爭對手Ola的控股股東。最近傳出的孫正義促成滴滴與Uber的全球合併的消息,如果這一合併真的實現,那麼孫正義距離“稱霸全球”的夢想就又近了一步。


滴滴——全球攻略

2017年12月,滴滴程維曾談到滴滴與Uber關係:

滴滴與Uber在全球會有激烈競爭,但這個比賽也不是終點,接下來獲勝者會和車廠、再接下來會和Google、特斯拉在無人駕駛領域展開充分的競爭與合作,冠軍會構建未來的交通和汽車體系。

在近日舉行的“洪流匯聚•共享智能出行”發佈會上,滴滴提出了三個願景:1、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2、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3、成為全球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

這三個願景都是全球級的戰略。如果能夠和Uber合併,那麼滴滴實現這三個願景的能力無疑會強很多。


全天候科技


自然是投資人和主導合併的公司(很可能是滴滴)成為最大的贏家。

孫正義去年投資了100億美元給Uber,獲得了其30%左右的股份,成為了它的大股東,對於孫正義來說,兩家公司合併,能夠把投資收益最大化,同時合併還能快速推動公司上市,何樂而不為呢?畢竟,賺大錢,賺快錢,是風險投資的終極目的。

合併後的公司,將成為一家全球無對手的超級出行公司,估值應該能翻上好幾倍,產生的乘法效應,將遠遠高於今天的滴滴+優步的估值。

但是,我並不覺得這個消息有多可靠。原因很簡單,如今的滴滴和優步,各自在不同的市場,直接競爭的衝突並不有那麼強烈,不像當初中國市場,滴滴、快的、優步三家公司的貼身肉搏,滴滴一天燒錢三千萬。

如果這個消息成真,對於用戶不是好事,充分競爭的市場,對用戶是最有利的,說實話,我也非常懷疑,這樣的超級併購案,可能壓根無法得到中國或者美國反壟斷部門的同意。

因此,坦率來說,我不覺得王興這個消息的真實度有多高,即便很高,但優步和滴滴合併的難度應該也頗大。


財經故事會


如果軟銀促成滴滴跟Uber的合併,美團將會是最大的贏家。



合併的動機

作為全球出行領域的佼佼者,滴滴跟Uber在全球出行行業方面的實力相當。最近兩者在國際市場上的鬥爭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作為滴滴跟Uber的投資,最不想面對的是為被投資的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斷燒錢買單。所以對於在滴滴跟Uber以及其他大出行領域企業的投入,軟銀的目標不限於在較短時間實現利益最大化,將投資變現。兩者的合併將會帶來1+1>2的效果,加快合併企業上市的步伐。



合併中滴滴佔優勢

如果促成這次合併,個人認為滴滴會以相對優勢吞併Uber。資本都會在好的賽道追逐最好的馬,滴滴團隊是出行賽道上最好的那匹,滴滴還是可以以“資本為中心”的玩法完勝Uber。而且就最近的發展態勢看,滴滴在全球範圍出行市場的佈局正一步步的侵蝕Uber的擁有的市場,Uber如日中天的態勢已不再,加上最近在無人駕駛研究方面的失敗,其在2019年上市的計劃可能會推遲。孫正義將會更傾向於扶持滴滴併購Uber。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依靠資本,滴滴在國際上屢戰屢勝,但在國內打車的核心業務受到了第三者美團的威脅。2017年2月17日,美團打車業務在江蘇南京正式上線,截止2018年3月24日,美團在上海日完成訂單量達30萬,拿下了近上海近三分之一的市場,這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如果滴滴吞併Uber,可以確立其在全球打車領域的霸主地位。對於滴滴而言,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過在兩者相當的情況下,吞併Uber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滴滴的可運營資本更多地用在收購Uber行為上。除非滴滴放棄以資本為中心的玩法,保住在國內的江山。否則美團隨時可以在滴滴因收購而元氣大傷的情況下,乘人之危,端掉滴滴的後花園。


我們一起看財經


如果企業合併,很顯然我認為Uber全球將成為最大的贏家,而滴滴這個品牌甚至都有可能被Uber代替,但是我相信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兩家企業不可能走向合併,首先資本沒這個實力,其次兩家企業不幹,這樣的做法會讓市場反感,最終用戶端不會買賬,再結合最近的市場表現來看,美團打車真的不是玩玩而已。

  • 合併的可能性

首先兩家企業存在合併的可能性,主要有幾點原因:

孫正義作為背後的大財團一直在背後撮合這這件事,並且孫正義同時對兩家公司都有極大的影響力;

其次滴滴和Uber早先就有合作的先例,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併,滴滴兼併優步中國的業務,而優步成為滴滴大股東,這早已成為了良好合作的樣板;

還有一點就是,目前優步創始人已經下野,如果要合併,這是滴滴和優步之間最好的機會,要知道投資人早就有這個打算,而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在CEO位置上的時候就堅決不同意合併,優步中國和滴滴的合併也是特拉維斯對投資人的妥協而已,並不是他的本意;

最後一點是目前滴滴更多的轉型為一家資本公司,已經鋪開了很多投資,而Uber更像是一家打車公司,並且一直在自動駕駛領域努力,雖然目前優步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成績還不夠亮眼,還不足以和谷歌、百度相提並論,這一點也是Uber和滴滴合併以後優步可能佔據主導的主要原因,畢竟從孫正義的角度出發,他更願意去投資一家打車公司,而不是投資機構來跟自己競爭。

  • 合併存在的阻礙

美團打車真的不是玩玩而已!從美團的戰略規劃,以及這段時間在上海的運營以來,可以明確的感受到,王興做出行業務真的不只是玩玩而已,並且論打仗,滴滴程維打過,和快的打過,也和優步中國打過,但是王興跟阿里打過,跟攜程打過,跟百度打過,跟騰訊玩過,可以說打車美團是認真的。並且在美團準備推出打車業務之前,騰訊也曾出面調和滴滴和美團,王興斷然拒絕了騰訊要求其不做打車的請求。可以說目前的滴滴內憂外患,可以說程維和滴滴管理層無力來兼顧到合併投資的事情。



其次是資本沒這個能力,要知道兩家打車巨頭,融資無數,股權結構極其紛繁雜亂,合併的各方面的阻力根本沒辦法調停,孫正義根本沒這個能力整合這些資本,何況兩家企業都還在鉅額虧損過程中,相信孫正義也不感冒這個險,一家資本來承擔很顯然不可能。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市場,這兩年滴滴一家獨大以後,用戶是怎麼樣的大家心裡清楚,任何事情物極必反,壟斷必顯妖魔,滴滴惡意加價、惡意殺熟、平臺治理亂七八糟、價格漲幅極其明顯…可以說不論是滴滴師傅還是乘客對此都是極力吐槽。為什麼美團打車一登錄上海便有這麼多人轉向美團打車?不是因為美團有多好,而是因為滴滴有多爛!用戶才是決定企業最終價值的根本原因,滴滴口碑已然不好,合併以後的壟斷怎麼解決?用戶會買單?

所以我覺得最終的可能是滴滴和優步不可能合併,首先來自於本來就已經亂成一鍋的兩方資本重組的壓力,孫正義沒這個實力統籌,其次是美團打車的亂入真的不是玩玩而已,最重要的還是市場,Uber本身在全球用戶口中口碑就很好,但是滴滴在國內可謂是怨聲載道,用戶不買單。正所謂伐無道,扶清明,市場本來就有2到3家以上的行業競爭才會更健康。


EmacserVimer


悟空問答的網友大家好。繼中國和俄羅斯之後,Uber即將再度放棄一個重要的市場——東南亞。公司預計於當地時間週一宣佈將東南亞業務出售給當地主要競爭對手Grab。Grab背後的投資人是軟銀和滴滴出行,軟銀也已經成功入股Uber。

去年7月,軟銀和滴滴出行兩家公司合計向Grab注資25億美元。去年年底,軟銀以七折的價格,斥資480億美元收購Uber約15%的股份。

軟銀很聰明,很早就開始佈局收購Uber的競爭對手。從而對後者形成壓力。在東南亞市場,Uber很難打開局面。此後軟銀在以溢價非常低的價格買入Uber的股票。這樣軟銀很可能成為共享出行的大贏家。孫正義近日也表示,他的目標就是大手筆買入有價值的公司,然後再做整合。孫正義1999年就投資了阿里,相信他在等待下一個阿里巴巴的出現。

這起交易也將Grab的估值推升至60億美元,2016年Uber和滴滴出行進行業務的整合,去年Uber退出了俄羅斯市場,背後的邏輯都是一樣的,希望能夠集中精力,放棄利潤較低的市場。

東南亞市場是共享出行平臺最大的市場之一。在Uber退出後,Grab幾乎能夠一家獨大,從而也給當地的競爭對手造成壓力。


Teku特酷


這就看孫正義有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可以影響兩家公司達成合並意向。如果孫正義真的可以促成雙方的合併。那麼滴滴就危險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兩家公司合併,不可能還存在兩個領導者,一般都是強者併購弱者,如果滴滴和Uber真的合併。那肯定只能是Uber併購滴滴。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Uber作為全球性質的公司,不論是在公司實力,市場佔有率,資本以及影響對比滴滴強的多。而滴滴只是一個地區性質的公司,在資本以及市場佔有率以及影響都很有侷限性。真要滴滴併購Uber,滴滴也沒有這個實力。所以如果滴滴和Uber真的合併。對滴滴來說就是從之前的一個地區的老大掌門人。變成另一家公司的一個區域負責人。這不論是在發展還是獨立性方面都是天差地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兩家公司。

Uber。創立於2009年。目前市場佔有率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400多座城市。創業初期在2010年獲得加州硅谷一大群超級天使投資者的創業資金投入。2011年再次獲得3200萬美元投資,其中包括高盛,傑弗瑞.貝佐斯等知名大鱷公司。在2014年6月Uber在新一輪募資活動獲得12億美元投資,公司估值182億美元。2016年獲得沙特財團基金35億美元投資,目前市場估值625億美元。


滴滴。成立於2012年。目前中國主流打車軟件,覆蓋360個城市。2012年12月獲得金沙江創投300萬美元融資。2013年4月獲得騰訊1500萬投資。2014年獲得中信基金,騰訊等一億美元投資。2014年12月再獲7億美元投資。2015年獲得中國平安,阿里資本,騰訊,中投等融資30億美元。2016年獲得中國人壽6億美元投資。2017年獲得55億沒有融資。市場估值576億美元。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就在上個月,王興在飯否上發文:孫正義正在促成Uber和滴滴的全球合併。對於王興的說法,滴滴公司至今並未做出任何回應。

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孫正義是誰呢?相信大家一定聽過軟銀,軟銀是滴滴和Uber共同的股東,而孫正義真是軟銀的董事長。就在去年滴滴先後完成55億美元和超40億美元融資,軟銀出資佔了大部分。到了今年1月,軟銀又投給Uber90億美元。滴滴和Uber作為競爭對手,軟銀希望滴滴和Uber合併來保全自己的利益也是正常的,所以孫正義想讓滴滴和Uber合併應該是真的。


那麼合併後誰才是真正的大贏家呢?無疑是誰最賣力、最積極誰是贏家。很顯然在這裡軟銀是大贏家了。原因有以下兩點。

滴滴和Uber合併後能使自己利潤最大化

自滴滴合併快的後,滴滴在國內的位置已經坐穩了。而從滴滴和Uber的戰略佈局來看,滴滴和Uber難免有一場全球戰役要打,而這一戰一打難免要消耗兩家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與其讓自己收下的兩家公司兩敗俱傷,還不如讓兩家公司合併,這樣不管怎麼樣都是自己賺錢。

滴滴和Uber合力對抗美團實為上策

從美團進軍網約車市場的氣勢來看,美團這次肯定要動真格的。目前美團打車在測試城市的反應相當不錯,如果哪天美團打車真的“ALL IN”時,恐怕單靠滴滴公司都難以招架。所以如果滴滴和Uber合併,就有更多力量去幫助滴滴對抗美團。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否支持滴滴和Uber合併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