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莫高窟的经书是谁藏的?

红雨说历史


北宋初,归义军节度使曹宗贵暗藏4万敦煌卷

敦煌经卷,又称“敦煌遗书”,是在甘肃莫高窟发现的公元4-11世纪的佛经写本,当时的敦煌是西北的宗教、佛学、政治中心,僧人写经不辍,代代沿袭,较早的经卷是隋代唐初写出的长达十七米的《羯摩经》。

据资料显示,敦煌遗书总计4万件(一说5万件),英国存有1.3万件,法国有5700件,俄罗斯藏1100卷,日本约600卷,美国、丹麦各有20余件,其余存于我国各地。

发现经书的藏经洞到底是谁封闭的?学术界共有好几种解释,如西夏避乱说、北宋边祸说和曹氏自封说等,目前,各方基本倾向于是当时的归义军节度使曹宗寿所藏。

藏经洞的封闭,是因东部甘州回鹘政权与西边于阗李家王朝相继被灭,瓜沙地区归义军曹宗贵的统治势力突然变得势单力孤,东边有来自西夏的严重军事威胁,朝不保夕,为了防患于未然,留存下文明的痕迹,他只好秘藏佛经典籍,封闭了洞口,顺带将官府文书也一并藏入,这个年份应是在北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到公元1014年之间。

希望能帮到你,有古建筑问题可问我,喜欢就说说你的看法,一起聊

亦文亦物,行程数万,撰文百万,一分钟简单干脆,解读古建的精彩


亦文亦物


有研究认为是敦煌寺庙的藏经,不同于中原寺庙的藏经楼,敦煌地区的寺庙是以洞窟作为藏经之处所。

从魏晋到两宋,敦煌一带都非常崇佛。北凉创立者沮渠蒙逊曾从西域延请高僧鸠莫罗什到凉州宣讲佛法、开场译经,封其为国师,甚至让他参与军国大事。统治西北的五凉无一例外都崇佛,在境内大力扶持佛教,广修寺庙,皇帝亲自听法,参拜佛像,组织盛大法会。唐武宗会昌灭佛时统计,即使地远人稀的下州——沙州也开窟千座,窟内塑像以及窟内所绘佛像、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画等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之巨,这些充分说明无论在中原还是敦煌,对“佛法僧”的崇拜自魏晋至唐宋五代延绵不绝,并未受政权更迭、战乱灾害、民族变迁干扰,即使是三武灭佛的“法难”也没有波及到敦煌地区,显示了佛教思想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而且当时僧人地位尊贵,待遇丰厚,许多文官武将都“舍官出家”。

统治沙州一带长达60年的归义军时期,许多高僧还担任高级僧官,如教授、都教授、僧统、都僧统,僧官和僧人普遍参与民众生活,举行法会,为人诵经、发愿、攘灾等,俨然是思想界的权威和统治者。而在此之前的吐蕃统治时期,还建立了寺户制度,以附属于佛教寺院的民户来奉养僧人,保证了僧人的生活供给。

僧人生活优渥,便有条件开场译经。从敦煌藏经洞出土的5万多件敦煌文书,其中大多数是佛教文书。而敦煌写经中又有大批写本带有寺院标记,其中三界寺的最多,斯坦因推测藏经洞文献的主要来源就是三界寺藏收室的藏书。有专家认为,由于敦煌一带具有浓厚的“三宝崇拜”尤其是佛经崇拜思想,所以才能够保存最早的成书于前秦时期、最晚的成于公元1002年曹氏归义军晚期的藏经。

从藏经洞出土品类来看,是寺庙供奉佛教“内藏”和“外藏”之处所。中国古代的许多寺院既收藏经律论等“内典”,也收藏传统典籍等“外典”,敦煌藏经洞所出的各类藏品就有这些特点。首先,敦煌藏经以“经律论”等佛藏为主,主要是敦煌十七个古寺中的三界寺所藏经籍;其次,还藏有丰富的中华传统典籍,六朝时期,僧俗之间交游往还,诗文酬唱,高堂论对。不少高僧“出入孔释”、“兼学六经”,儒释融通。敦煌所出的文书除佛典外,很大部分就属于“外典藏”,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已基本齐全。

1944年8月,即藏经洞文书出土后44年,莫高窟土地庙塑像中发现六朝残经85件及残片32件。专家研究比较分析了土地庙遗书与藏经洞遗书的差别,认为敦煌新出土的土地庙文书以实物证明藏经洞文书系佛教正常的藏经。今后可能会随着考古的进展,而发现其他寺庙的藏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