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钓鱼城是怎样成功抵挡了蒙古大军?

作者烛鸣


钓鱼城能成功抵挡住蒙古大军,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准备充分,粮草充足。

窝阔台攻宋期间(1235~1241年),由于宋朝西线既有的秦岭-汉中防线被打崩,成都平原已无险可守,因而在公元1242年,南宋新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到任四川后,便采纳了播州冉氏兄弟的建议,将四川首府由成都迁移至重庆。相当于是放弃了已是残破不堪的成都平原。


省府搬迁工作完成后,重庆成为四川地区抗蒙的大本营。为了拱卫重庆,余阶以重庆城为圆心点,向外辐射,新建或修复了数十座依山而建,靠天然河流与外界沟通的山城堡垒。并利用这些山城,控扼住了四川所有主要河流。同时又依靠这些河流,建立了一套著名的“山城防御体系”。

在这套山城防御体系中,钓鱼城非常重要。



为什么重要呢?因为,钓鱼城所在的合川正好是涪江、嘉陵江、渠江的三江交汇处,只要守住了钓鱼城,在此据守的宋军就能像一颗钉子一样,把蒙古军钉在此处,让他们无法继续顺江南下攻击重庆。

简而言之就是,钓鱼城是重庆门户,如果钓鱼城丢了,重庆便会大门洞开。

基于钓鱼城的重要性,所以余阶便在此处花大力气,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约四千亩,相当于三个半故宫大的山城堡垒。

而由于钓鱼城的面积巨大,所以宋军在钓鱼城构筑完毕后,有充足的空间在城内囤积大量军用物资。比如饮水和粮草。

也就是说,钓鱼城的重要性,南宋早就意识到了,已经提前数年便在城内准备了防御物资和粮草储备,做好了长期抗战准备。就以钓鱼城的驻军数量来说(两万),被围个三五年,都饿不死。

另外,由于钓鱼城紧挨着嘉陵江,只要水路不被切断,钓鱼城就能源源不断的得到后方的物资支援,甚至是兵员补充。



第二,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钓鱼城并非建在平地上,其地基钓鱼山是一个倾角为70度的悬崖岩。

从山顶上往下面看,是这样的↓


宋军在构筑钓鱼城时,充分利用到了山势的走向,将堡垒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内用城墙分隔出了多个区域,作用类似于海船水密隔舱,当一个区域被攻破时,不会影响全城的安危。并且堡垒的八道城门中,有七道都是紧邻悬崖而建,所用材料均为坚固条石。整个钓鱼城堪称是固若金汤。

如果蒙古军要硬攻钓鱼城,只能拿人命堆。

↓钓鱼城护国门航拍图

↓钓鱼城整体航拍图



第三,守城将士誓死如生,众志成城。

前面两点其实都只是客观因素,并不是钓鱼城能守住的关键原因。因为其它山城堡垒也有这些客观优势,但在钓鱼城之战前,别的堡垒都没守住,皆是蒙古大军一到,便望风而降。而钓鱼城却成功守住了。所以这就说明,战争的关键还是看人。

公元1258年,蒙哥汗指挥三路大军灭宋。

战争开始后,西线蒙军由蒙哥亲自统帅,自翻越秦岭,攻入四川腹地后,一路上,蒙古军所向披靡,川西、川北、川中基本沦陷。此时仍然还掌握在宋军手里的地盘,仅仅也就是重庆以东,钓鱼城以南的一些零星据点了而已。

公元1259年初,蒙哥率军抵达钓鱼城,此时由于四川各路蒙军先后会合,蒙哥的大军已超过10万人,而钓鱼城的宋军只有2万人。

对于钓鱼城,蒙哥一开始不想打,因为他觉得自己一路上都是所向披靡,自己兵峰所指之处没有不投降的,只要自己吼一嗓子,钓鱼城的守将立马就降。

然而,蒙哥低估了守军的信念,尽管此时钓鱼城已被蒙古军团团围住,但钓鱼城守将王坚却没有举白旗投降的意思。他不仅杀了前来招降的使臣,还故意激怒蒙哥,故意要把他留在此处跟自己死磕。(王坚早年随孟宗政抗金,后来又随名将孟拱抗蒙,他在四川的资历比余阶还老。钓鱼城之战时,他是当时南宋资历最老的将领之一)


听闻使者被杀,蒙哥大怒,于是他便下令强攻钓鱼城,准备拿下钓鱼城后,再顺着嘉陵江而下,再去拿下重庆。

驻守在重庆的宋军听说钓鱼城被围后,急忙调兵增援。但蒙哥早有准备,他在进攻前就在嘉陵江的江面上造了几座浮桥,堵截下游宋军支援钓鱼城;同期又攻打位于钓鱼城上游的沿渠江而设的大小良城,以及钓鱼城西五公里处的合州城,从而使钓鱼城变成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孤城。

对此,蒙哥非常满意。他认为,自己只要围上数月,钓鱼城守将必然会不战而降。

不过,蒙哥还是低估了钓鱼城两万守军的抵抗意志。在此后两个多月的围城战中,蒙古军恩威并用,一面攻城,一面招降,但都被守城宋军一一化解。

当然,宋军损失也很惨。蒙古军几次派精锐夜袭,宋军死伤惨重,差点没守住。比如有一次蒙古军攻钓鱼城西面的奇胜门(奇胜门是钓鱼城八个城门中,唯一建在平地上的城门,相对难守),守此门的宋军乡兵就差点没守住。幸亏是王坚指挥得当,宋军拼尽竭力死战,才坚持扛到了对蒙古军作战非常不利的五月下旬。

为啥到了五月底,形势对蒙古军不利了呢?

因为每年进入五月底后,长江流域地区的雨季就来了。当时钓鱼城连下一个月大雨,蒙古军不得不休战。而等到雨停后,宋军在城内也得到了休整,残破不堪的城墙也得到了修复。可谓是一场大雨,让宋军满血复活。

而到了七月中旬,雨虽然停了,但长江流域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也来了。

蒙古军都是北方人,重庆将近四十度的潮湿闷热气候,这些北人哪里能忍受。所以面对炎热气候,蒙古军焦躁了起来。

有将领认为大军滞留钓鱼城,对整体战略布局非常不利。建议只留少量军队围困城,主力则直扑夔州城,沿长江东下,按原计划进到湖北与忽必烈会师之后,灭掉南宋。

这是一个扬长避短,发挥蒙古军队灵活、机动特点,灭亡南宋的正确意见。可惜,蒙哥对此断然否决。他已下定决心,定要拿下钓鱼城之后再与忽必烈会师。

到了七月底,蒙哥为了面子和荣誉,决定亲赴第一线督战。这一战,蒙哥亲自在前线擂鼓助战,督促蒙军发动全面猛攻。结果蒙宋两军杀到最激烈时,坚持不回营,硬要在前线督战的蒙哥被宋军的炮风突然击中,等救到救回大营时,已是奄奄一息。

PS:关于蒙哥之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死于霍乱和痢疾。但不管蒙哥到底是死于宋军炮风还是死于疾病,他都是意外死亡,而且是死于钓鱼城前线。


在蒙哥奄奄一息时,钓鱼城守将王坚为了气蒙哥,故意扔了两条鲜鱼和几张面饼给城外的蒙军,并还了一封信给蒙哥说:我这里吃喝不愁,你再打十年我也饿不死(“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

蒙哥听说后,又气又恨,不久暴毙而亡。而蒙古此次攻宋也以蒙哥之死而告终。当时蒙古另外两路大军都已杀入南宋腹地,如果不是蒙哥突然在钓鱼城暴毙而死,南宋在公元1259年,或许就灭亡了。


Mer8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钓鱼城的特殊地形决定的。

今天大家去钓鱼城遗迹看一看,就知道为什么能防御这么久。

在1239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他认为蒙古人迟早会攻打四川,直逼重庆。

现在看来一旦蒙古铁骑杀入成都平原,成都肯定是守不住的,这里地形太平坦。

相反,重庆这里是山区,又背靠大江,宋军掌握着制江权,还是完全坚守的。

于是,彭大雅命令选择了今天钓鱼城的位置,修筑了防御要塞。

随后,著名的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主持大局,当时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一再指出钓鱼城的重要战略意义。

余玠认为非常有道理,在1243年下令全力修筑钓鱼城,作为抵抗蒙古大军的重要要塞。

钓鱼城位于钓鱼山,大概是今天合川城区以东嘉陵江与渠江合流迂回而成的半岛。

钓鱼山临江又靠山,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易守难攻。

四川人花费巨大精力修建了钓鱼城。该城面积不大,共有2.5平方公里,然而异常坚固。钓鱼城分内、外城。其中外城修建在悬崖峭壁上面,城墙全部都是用坚固山石修建,坚不可摧。

钓鱼城三面是水,一面是陡峭山地,就算轻装步兵也难以攀爬。

同时,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可以长时间防守。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自己则领兵往四川。

1259年2月,蒙哥亲自率领4万军队到钓鱼城下,守军只有约1万人。

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坚怒斥“安可降于胡狗?”,斩杀了使者。

蒙哥大怒,开始进攻钓鱼城。

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玨的顽强抗击下,蒙古大军久攻不克。

当时蒙古人缺乏攻坚城的经验和武器。他们一般是以强弓硬弩压制守军,随后采用云梯攀登或者重锤撞门方式攻城。

然而,钓鱼城地形险要,守军又居高临下,蒙古人的强弓硬弩反而被守军压制。

强行攻城的步兵,还会遭到包括火器在内的各种守城武器攻击,伤亡惨重。

当时钓鱼城内还有一些大型投石车,专门将大石头,投入蒙古大军后方一二公里,杀伤敌人有生力量。

在一系列强攻中,蒙古大将汪德臣被弓箭射死。而在安全距离观战的蒙哥,突然被一块投石车发射的巨石击中,受重伤,最终死了。

蒙古人的其他攻城设备,因为崎岖的山地根本无法使用。人海战术强行冲击,只是送死。

采用长期围困战,钓鱼城又有大量粮食和水源,可以长久坚持。

猛攻了半年,钓鱼城还是巍然不动。此时,重庆的夏季到了,这里阴雨连绵,潮湿异常。

习惯了干燥大漠气候的蒙古人,对此极为不适应,大量官兵病倒,死伤狼藉。

实在无法坚持,蒙古人只能带着皇帝的尸体撤退。

由此,钓鱼城坚守了36年之久,这才被攻破。


萨沙


在古代战争史上作为进攻方来说,如果一座城池非常坚固一直攻不下(因为守军作战勇猛等原因),并且确实靠攻打实在是攻不下了,那么有以下两个选择:一是可以选择绕过这座城市去攻打别的地方(当然也有些危险),使这座城池失去其战略作用。但问题是当时的蒙古要拿下四川,钓鱼城绕不过去,所以必须要打;二是长期围困这座城池,使其断了补给(包括粮食、军械物资),并截断其一切外援,等到城中补给耗尽(粮草和军械都耗尽了),那么城池也就自然拿下了。问题是钓鱼城可以自给自足,就算围困个十年八年也仍不会断补给。所以具备了这两点的钓鱼城才抵挡住了蒙古军的进攻(两者缺一不可)。

钓鱼城是攻下四川的必经之地,没法绕过去

▲钓鱼城的位置决定了要拿下四川,钓鱼城绕不过去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钓鱼城位于嘉陵江和涪江交汇之处,是一个三角洲地带,也是拱卫重庆的屏障。

自从成都被蒙古人拿下后,南宋在四川的治所搬到了重庆,也只有拿下重庆才标志着蒙古拿下了四川,所以要拿下四川,重庆绕不过。而要进攻重庆,就必须要先拿下钓鱼城,钓鱼城恰到好处地位于两江交汇点的三角洲地带,也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我也只能说,当时负责建造钓鱼城的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确实选了个好地方,地方选的太好,没办法。

纵观古代史所有的攻坚战,城池被攻下的可能性在钓鱼城都被排除了

其实我们如果把古今中外古代战争中所有的攻坚战都看一遍的话,我们会发现,在必须要攻下一座城池的情况下(绕不过去,必须要打),一座城池所必备的条件首先在于城防坚固,士兵作战异常勇敢,这是必备的前提条件,也是难打的城池都具备的条件。

▲钓鱼城城防体系

首先是钓鱼城的城防体系非常完善,其城墙充分利用了其险峻的走势而建,其体系又如船只的隔仓设计,一处城防被攻破,不会导致整个城防体系的瓦解,可以撤守内围继续作战。

其次是险峻的地势,很多地方斜度达到了70度,根本无法攀墙而上,且多处高地落差极大,有300多米,架云梯攻城之类的根本就用不上。

▲护国门地势

如护国门,在古代的时候也不是如今我们看到的这样有一条大道通上山,在南宋时期实际上是一条栈道,蒙古军如果要攻打钓鱼城,那么守军就会先烧毁栈道,也就是说,护国门在当时蒙古军攻打的时候根本是没有道路的。那么绕的过去么?大家看看这地势,觉得绕的过去么?攻打呢?难度可想而知,要攻打护国门,就要一边打一边铺设栈道,狭窄的道路也上不了多少人,所以护国门蒙古军就一直没攻下。其实这里还有条密道,只有宋军知道,蒙古人一直都不知道,宋军可以通过这条密道从钓鱼城绕到护国门道路的后面对攻打护国门的蒙古军发动两面夹击。

▲当时蒙古军攻打钓鱼城十分地吃力

由于整个钓鱼城到处都落差极大,而且往往道路狭窄,蒙古军攻城的难度可想而知。

▲钓鱼城航拍图

所以如果蒙古军要真的想拿下钓鱼城,只能用人命去堆,可蒙古军有多少人命去堆上去呢?

钓鱼城36年不落的根本原因,有完善的生产体系,保障其补给

在历代攻城战中,实在攻不下的情况下,进攻方可以选择围困,当时的蒙古军就是这样做的。由于钓鱼城地势太过于险要,蒙古军数次攻城不下,便选择了围困,然而这种围困起到的是然并卵的效果,因为钓鱼城本身就能自给自足。

钓鱼城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两个较大的水域,其实是山顶上的两个巨大的湖泊,有了这两个湖泊,守军的饮水自然没问题,湖中还养鱼,自然就为守军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粮食。而且城中有大量的耕地,这些耕地也保障了守军的粮食补给。

其实无论一座城池存粮有多少,迟早会消耗完,但是这座城池自身有粮食补给能力,守军自然就能长期坚持。

在蒙哥攻打钓鱼城长期围困的时候,守军从城头向蒙古军扔下了鱼,这等于是在跟蒙古军说,你看我们天天有鱼吃,围困是不起作用的,也不知道哪个时候蒙古军的心理阴影会有多大。

城中还有军械所,在武器消耗的情况下能够为守军补充军械。

我认为钓鱼城能坚守36年,与其自身的补给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在许多攻坚战中,如唐朝张巡守睢阳的时候,虽然他守城战术非常精湛,抵挡了叛军无数的进攻,但是由于睢阳城内断粮,最终城池还是被叛军攻破;又如太平天国时期湘军的攻城战术就非常简单粗暴,直接在太平军城池外挖起了纵横交错的战壕,也不进攻就是长期围困,等到太平军粮草耗尽,自然就攻下了城池;罗马时期凯撒在进攻对方坚固城池的时候,也是采取了挖战壕长期围困的办法,对方城内粮食耗尽之后,要么出来与凯撒决战,要么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睢阳最终被攻下,是因为没粮草了

所以一座城池在对方攻打无果的情况下,最终被攻下的原因其实都是因为补给耗尽,守军没粮食了,饿死的差不多了,城池又那能不被攻下呢?

钓鱼城的士兵确实非常勇猛,将领指挥得当,但是古今中外来说攻坚战中士兵作战勇敢

且将领指挥得当的情况非常多,但最终都被攻下并不完全是因为士兵和将领的表现,而是其补给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即便没有支援也能坚守下去。

其实我认为,蒙古人始终都没有攻下钓鱼城,钓鱼城也是在最后南宋灭亡之后才最终选择投降的,所以钓鱼城创造了一个记录,名副其实的不破之城(没有被攻陷的记录)

原因就在于我总结的三点:一是绕不过去;二是城防体系完善且坚固:三是有自给自足的能力,解决了补给问题。


老威观史


古往今来,不乏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最让小姐姐讲史称道的还是宋蒙钓鱼城之战。钓鱼城怎么能成功抵挡蒙古大军?当然是南宋将士抵挡了,他们创造了奇迹。您知道吗?10万蒙古铁骑打不下只有4600宋军的钓鱼城。

按说当时的南宋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应该很好拿下,可是就是这么小小的一座城,挡住了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我们来看看这形胜之地的地利之城。



天时不如地利——钓鱼城的地利

在地理位置上,被蒙古视为眼中钉的钓鱼城可是三江的汇流之地,经过了涪、嘉、渠三江可以通往川中、川北、川南、川东甚至是通往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达南宋内地。所以,谁若得到了这巴蜀交通咽喉,锁钥之地的钓鱼城,谁可是就得到了战争的主动权。要知道,打仗那可是一点都马虎不得,一不留神,就是万丈深渊在那等着呢。打仗要想赢,好的地理位置可以事半功倍,更何况还是钓鱼城这咽喉要道。都说是咽喉了,你说它重要不?



天时不如地利,钓鱼城的天时比地利更重要。

在钓鱼城保卫战中,宋军以弱胜强,这在整个抗元战争中可谓一枝独秀。除了上述地理位置的优势外,天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蒙军在钓鱼城下屯兵时正好是夏季,北方的他们受不了酷暑的夏季,更受不了连续下二十多天的雨。骑兵的他们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他们有的中暑、有的得了疟疠、霍乱等疾病,军心不稳,士兵们无心恋战,无力战斗。虽然他们有随行的医护人员,但他们也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天气病啊?


地利不如人和,钓鱼城的人和是取胜的关键。

我们大宋也是有自己的优秀将领的。如:此前在淮东屡建战功的将领余玠,被调任四川,并兼任重庆知府。上任后更是革弊立新,进行抗蒙保川的活动。还有守将王坚,不仅不投降,还斩杀了叛将晋国宝,告诉蒙军我们大宋的士兵也不是吃素的。

守卫钓鱼城的宋军将领王坚在夜间不断偷袭蒙军,导致蒙军惊恐连连而又疲惫不堪。宋朝军民团结一致,用各种守城器械打的蒙军叫苦连天。不少蒙军将领死于城下,就连他们的主帅汪德臣也在钓鱼城下被石头砸中,重伤而死。主将一死,蒙军全军上下精神涣散,最终败退。接着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山下暴毙,皇位继承人都未来得及确立,导致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内讧了5年。钓鱼城宋军以4千多人抵抗了10万蒙军,创造了传奇,使南宋延长国命20年。



蒙古兵也是作死,你说你们远道而来,不是带来了和平,而是带给了我们灾难、战乱。士可杀不可辱,我们南宋的儿女也是有一腔热血的,我们的土地是不容许他人践踏的。纵使我们军队的战斗力弱又怎么样,我们的爱国将士誓死也会保卫自己的国家。


钓鱼城易守难攻,我们利用它的地势、配以兵法,守城并不是难事,奈何南宋气数已尽,大限将至,已是无力回天。虽说四川、重庆军民在钓鱼城抵挡了蒙军36年,但宋朝最终难逃被元朝灭亡的厄运。但不管怎样,都不能忽视钓鱼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对此,您怎么看?


小姐姐讲史


其一、防线。钓鱼城的防线有三道:一是江水,钓鱼城是三江汇合之处,江水形成一个U字形,把钓鱼城三面包围;二是外墙,外墙刚好修在江边上,这道外墙,其实大部分是直插到江里的悬崖峭壁,只有一小部分地方,是人工挖土石填起来的,而且因为是就山挖山,填起来非常容易,也填得非常高;三是内墙,除了外墙外,钓鱼城还有一道内墙,这座内墙的高度,约莫等于一般城市的城墙高度。

其二、粮草。钓鱼城上的粮草,一方面来自于城外稻田的出产,这一点,和其它城市差不多。但是,钓鱼城里面却又有粮食的自生能力。一是山上有土地,可以种庄稼;二是城中有大小两个天池,有泉眼往天池里进水。天池里面出产鱼,可供食用。饮水问题上,因为有天池,有活水,因此更不成问题。

其三、武器。一般守城的武器主要有箭簇、石炮以及滚木。箭簇是铁制品,储存再多,射完就没了。最多等敌人撤退的时候,冒死跑出城收集一点回来。但是这都很危险,收集的可能性很小。石炮和滚木也是预先收集,打完就没了。钓鱼城的武器,箭簇和一般守城差不多,但是石炮和滚木则可以源源不断地采集。山上有的是石头和木头。就算滚木有限,石炮也是应有尽有。

其四、兵力。在设计钓鱼城防御的时候,为了有足够的兵力,在战争还未开始前,就迁入了25万人口,其中有17万都是精壮的成年男子。当时钓鱼城内守军的武器、训练,都是非常精良的。这些,都是保证钓鱼城能长期坚守的一个重要条件。

试想一下,36年的防御战,坚持到南宋小皇帝投海自尽,大宋彻底亡国为止。钓鱼城的守将王坚在蒙古人同意不屠杀百姓的情况下,打开城门,然后王坚和守城的将军直接自杀殉国。这是一种何等悲壮的场面!


跪射俑


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间(1239—1240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1243年,余玠采纳播州(今遵义)贤士冉琎、冉璞兄弟建议,遣冉氏兄弟复筑钓鱼城,移合州治及兴元都统司于其上。1254年,合州守将王坚进一步完善城筑。

钓鱼城分内、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钓鱼城有八座城门,分别是护国门、青华门、正西门、东新门、出奇门、奇胜门、小东门,城中有一口泉水,叫始关泉。史书记载:

“春夏秋冬,足备不干,城中之民,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收粮运薪,以战以守。厥后秦、鞏、利、沔之民,皆避兵至此,人物愈繁,兵精食足。”

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条件以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

1258年3月,蒙哥顺利地占领了成都,。年底,挟战胜之威的蒙古军队,浩浩荡荡开向重庆。但他们没有料到,钓鱼城要塞的守军并没有如之前的各座城池那样,或投降或溃散,反而在山头升旗放炮,将前去劝降的汉人晋国宝斩首示众。蒙哥汗听到自己的使者被斩,大怒,决心强攻钓鱼城,扫除进军的障碍。

1259年2月2日,蒙哥汗率诸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汇,进至石子山扎营。蒙哥先派遣千户李忽兰吉等人率战舰二百余艘攻掠钓鱼山下,夺得江边停泊的宋军粮船四百艘,蒙将张立攻陷钓鱼城外堡,夺得战船百余艘。三日一早,蒙哥亲督诸军战于钓鱼城下,南宋守军在王坚指挥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七日,蒙军猛攻钓鱼城东面东新门与护国门之间的一字城。一字城墙又叫横城墙,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

钓鱼城的城南、城北各筑有一道一字城墙。九日,蒙军猛攻镇西门,不克。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此时蒙哥对围城诸军重新作了部署:史天泽一军在城南夹江而阵,专门封锁嘉陵江江面。李忽兰吉负责在江上造浮桥,以便调动江面部队:汪德臣一军部署于城西南角,负责夺取城外山寨:郑温率四千兵马在钓鱼山周围专事巡逻等等。

三月,完成部署的蒙军开始攻钓鱼城东新门、奇胜门及镇西门小堡,被守军击退。然而就四月三日起开始降雨,大雷雨持续了二十天,蒙军暂停进攻,而将钓鱼城团团围住,欲迫使守城将士屈服。

雨停后,蒙哥于四月二十二日亲自督促精锐强攻钓鱼城护国门,但还是失败而归。由于屡攻不克,蒙军于四月二十四日夜袭钓鱼城护国门,一度登上外城,与守城宋军展开激战。

《元史·宪宗纪》称“杀宋兵甚众”,但蒙军的攻势终被宋军打退。进入五月,蒙军还是屡攻钓鱼城不克。在连续几个月进攻受挫后,蒙哥也与这座小小的钓鱼城拧上了劲。尽管部将们都劝他,从战略角度,只要留出少数军队围住钓鱼城,大军可以绕过这块难啃的骨头,继续向东攻击。但蒙哥就是不听,非要将这座堡垒攻陷。

然而,面对钓鱼坚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骠悍著称的蒙古骑兵却不能施其能。自从蒙哥入蜀以来,沿途所经过各山城寨堡,大都因南宋守将出降而轻易得手,并未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

虽然蒙军的攻城武器精良,但是由于钓鱼城地势严峻,导致蒙军“炮矢不可及也,梯冲不可接也”,而使精备的攻城之具无从发挥作用,值得派遣敢死队循着狭窄的山路冒险强攻坚固的城磊,故其结局不是因为士卒伤亡惨重而“苦战不前”,就是由于后军不及而败退。

因此,久困坚城之下的蒙军士气日趋低落,而城中南宋军民则斗志高昂,王坚还在还在百日坚守之余,多次乘隙夜袭蒙军,使得蒙军也不安枕,人人自危。钓鱼城屡攻不下,使得蒙哥汗大感无颜。大将汪德臣为了给主上分忧,在攻打的同时使出诱降之计,多次派出使者到城下招降,被王坚拒绝。

一直到六月五日,眼见对方软硬不出汪德臣发横道:“今车驾所至,诸臣风靡而归,独此旅据战。捐躯图报天恩,正其时也。”于是汪德臣趁夜雨初晴之际率兵攻上外城马军寨,与守卫的宋军大战,王坚闻报率领敢死队从飞檐洞暗道攀岩而下,内外夹击汪德臣。而天将亮时,又下起雨来,蒙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汪德臣被迫撤退。

虽然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所阻,但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昂扬。蒙军攻城5个月而不能下,此时汪德臣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竟然单枪匹马遂至钓鱼城下,欲招降城中守军,大喊:“王坚,你给我听着,我要你们军民都活着,吕文德援兵已经退回重庆,我来给你们一条生路,赶快投降。”话音未落,一颗炮弹擦着汪德臣的脸飞过,汪德臣被吓个半死,正好天大雨,登城的云梯又折断,只好停止了攻势,汪德臣因而患疾,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蒙哥闻知死讯,扼腕叹息,如失左右手。

汪德臣之死,给蒙哥汗精神上以很大打击,钓鱼城久攻不下,使蒙哥汗不胜其忿。一日,南宋守军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并投书蒙军,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很糟了。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

蒙哥率领大军,围攻这座小小的钓鱼城已经5个月了,除了留下累累的尸体外,丝毫没有进展。在渠江鸡爪滩边石子山上的蒙古包里,他看着冬天成为春天、春天又成为夏天,但他却始终没有成为这座城堡的主人。大宋的旗帜依然飘扬在钓鱼山巅,尽管已经被战火弄得有些残破。

50岁的蒙哥大汗绝对没想到,一向柔弱得如同草原上牛羊一般、甚至比牛羊更为温顺的汉人,会突然爆发出如此坚强的战斗力。蒙哥决定亲自攻城,于是加紧催促修建望楼,望楼建成后,蒙哥亲自前来视察。他对这座城堡及其驻守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于是,他命令士兵们,在钓鱼城东门对面的脑顶坪上,搭起一座望楼,设置了类似今日电梯般的车厢,以缆绳升。而他不知道的是,从望楼开始建设的那一天起,宋军也在钓鱼城东门上设置了专门的大炮,将炮口瞄准了这座望楼。

此时,看到翎顶辉煌、铠甲鲜亮的大批高级蒙军军官出现,守将王坚一声令下,弹石如雨,将望楼彻底打碎,蒙哥大汗被一颗飞石击中。6天后(1259年8月17日),蒙哥伤重而亡,留下遗嘱: “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尽屠之。”


鄜延路节度使李


导语

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一件事,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从嘉熙四年(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开始筑钓鱼山寨,到王立献城降元,前后四十年,钓鱼城始终发挥着抗元堡垒的重大作用,后期更是以孤城支撑着抗元危局,以至获得“独钓中原”称号!

01钓鱼城的“天时”

  • 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联蒙灭金。但是,宋蒙对胜利果实的瓜分并没有明确。蒙古肯定不会把到嘴的肥肉拱手相送,南宋则认为祖上的基业理所应当的应该归还。于是,宋蒙矛盾点开始逐步爆发,宋蒙战火慢慢燃起!
  • 宋蒙交手的初期,蒙古的主要精力并没有在对宋这一方向。端平二年,蒙古窝阔台汗正带领蒙古主力军团西征欧洲、东征高丽。只是派出二皇子阔端率、三皇子阔出率、大将阿述鲁率开始与宋朝交手。
  • 宋蒙联蒙的破裂,蒙古专力西征,川蜀对蒙战争的失利,都让南宋开始认识到并且着手加上川蜀的防务。
  • 此谓“钓鱼城”的“天时”!

02钓鱼城的“地利”

  • 钓鱼城位于重庆合川市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周长十余公里,占地2.5平方公里。山顶地势平旷开阔,上有充足水源与足够的良田。钓鱼山高近四百米,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
  • 钓鱼城是依势建在钓鱼山上,山腰据险驻起了两道二三丈高的城墙,又筑“一字城”直达嘉陵江岸,可保持与外界的联系。
  • 一字城墙完全隔断了钓鱼山东西交通,有效阻碍了城外敌军运动;通过拱卫水军码头,又将宋军的水军优势最大化,压制擅长陆路作战的蒙古骑兵,同时也保障了钓鱼城的水上后勤补给线。
  • 更重要的是钓鱼城并非一座孤城,宋军在川蜀构造了气势恢宏的山城防御体系。仿照钓鱼城修建了:云顶(四川金堂)、营山(四川营山)、大获(四川苍溪)、苦竹(四川剑阁)、青居(四川南充)、得汉(四川通江)、天生(重庆万县)、白帝(重庆奉节)等十余座山城!
  • 此谓钓鱼城的“地利”!

03钓鱼城的“人和”

  • 嘉熙三年(1239年),蒙古大军攻入川东地区,宋朝大将孟珙奉命入川。阻击蒙军后,孟珙在夔州设立制置副司,开始筑建防线。
  • 嘉熙四年(1240年),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四川总领。余玠以恢复全蜀为己任,上任伊始就设招贤馆,礼贤下士,广揽人才!开始筑建山城防御体系。并总结了抗蒙战斗经验:以逸待劳,聚保山险,多用夜劫,收聚粮食!在余玠治下,川蜀“军得守而战,民得业而耕”!
  • 此谓钓鱼城的“人和”!

总结

蒙哥汗折戟钓鱼城,打破了蒙军的战略计划,各路蒙军先后撤军,南宋政权转为为安。其后的十余年,宋蒙未有大战。这才是钓鱼城之于南宋,甚至之于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所在!

在合适的地方,一个恰当的时机,有一帮牛逼的人建造了一座改变历史的城,这就是“钓鱼城”!


活着就是一种情怀


引言:

钓鱼城,在中国普通的一座城池,却被欧洲人称为“上帝的折鞭处”。到底有多么的神圣而强大呢,这还要从南宋和蒙古的战争说起。



钓鱼城原为钓鱼山,在重庆市合川区嘉陵江南岸5公里处,占地2.5平方公里。传说有一巨神在这钓嘉陵江中的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是驰名巴蜀的远古遗迹。

震惊世界的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之战又称合州之战。蒙哥汗八年(1258年)年底,蒙古侵略大军进逼四川,在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下受阻。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坚严辞拒绝并杀了使者。蒙哥遂决心用武力征服钓鱼城。



次年正月,蒙哥分兵进攻合州旧城(今重庆合川)和渠江流域的礼仪城(今四川渠县东北)、平梁城(今四川巴中西),断绝了它们与钓鱼城的联系。同时,蒙哥还派纽磷进攻忠(今重庆忠县),涪(今重庆涪陵),断绝下游宋军的增援,使钓鱼城完全孤立无援。二月,蒙哥亲率诸军驻于城东南角的石子山上,扫清了江上宋军船只。

但是,蒙军连续攻打钓鱼城及其周围的营寨,都被击退。四月,蒙军虽然绕道西北攻外城,更曾一度登上城头,但仍被击退。由于屡攻不克,前锋主帅汪德臣又受伤而死,加上夏季到来,蜀地炎热,疫症流行,令蒙军士气低落。另一方面,城内南宋军民在王坚的率领下,白天抵抗蒙军进攻,夜晚则偷袭蒙军营寨,蒙军无计可施。七月,蒙哥在督师攻城时负伤,后伤重死亡,征蜀的蒙古大军被迫撤退,进攻荆鄂的忽必烈也于年底北还争汗位,南宋遂得以延续。

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它导致蒙古这场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续20年之久。进攻四川的蒙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得不撤军北返。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军,一路克捷,已经进至潭州(今长沙) 城下。



由于蒙哥之死,该军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的接应下,也渡过长江北返。蒙古的南北两支军队基本上是按预定计划进军的,只因西边主攻战场的失败而功亏一篑。

其次,它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 威胁。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 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旭烈兀遂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而自率大军东还。结果蒙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埃及军队打败,蒙 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 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其三,它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政策。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倾慕汉文化之士。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力延揽汉族儒士,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却引起蒙哥汗及其保守臣僚的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罢了官,其推行的汉化政策也被迫取消。



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 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使中国南部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

中国冷兵器战争史上的奇迹之战:合川钓鱼城之战


奇趣讲史


公元1259年 ,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潼川府路钓鱼城,始终无法攻克,抗蒙36年之久的南宋合州钓鱼城,是以防御为核心的城池选址经典之作。以下是本人整理的钓鱼城抗蒙36年之久的原因:


  钓鱼城之战的经过

  宋理宗嘉熙四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抗击蒙古军,派甘闰于合州(今重庆合川)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淳祐三年),四川制置使余玠命冉琎﹑冉璞主持修筑钓鱼城,迁合州治所于此,驻以重兵,以控扼嘉陵江要冲。宝祐二年王坚任合州守将,大规模修城设防,陕南﹑川北人民纷纷迁来,钓鱼城成为数十万民的军事重镇。六年,蒙哥大汗率主力入四川,攻占许多地方,钓鱼城却巍然屹立,成为阻击蒙古军的坚强堡垒。

  开庆元年二月,蒙哥进驻石子山,亲自督阵攻城。从二月到五月,先后猛攻一字城和镇西﹑东新﹑奇胜﹑护国等城门以及外城,均被击退。六月,宋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吕文德率战舰千艘往援,为史天泽击败,退回重庆。蒙古军加紧攻城,仍不能破,其先锋大将汪德臣被击伤死去。接着,蒙哥亦被击伤,七月二十一日死于军中,蒙古军被迫撤围。蒙哥死后,蒙古贵族在汗位继承上发生火拼,在湖北前线的忽必烈匆忙北撤,争夺汗位。钓鱼城抗蒙的胜利,扭转了局势。此后,马千代王坚为合州主将,景定四年(1263)张珏又代马千。张珏守合州,屡败元军。德佑元年王立又代张珏为合州安抚使,祥兴二年正月,王立降元,坚守三十余年的钓鱼城终于失陷。

  钓鱼城护国门

  钓鱼城城址的一个特点是地势险。它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的钓鱼山顶,三面环水,城与山相结合,城墙沿陡峭的悬崖修建,城墙外坡度基本大于70°,难以攀爬。

  另一个特点是位置重要,钓鱼城上可控制三江、下可屏蔽重庆。城内低地多为良田,有92口水井,可以长期自己自足。

  钓鱼城精当的选址帮助宋军多次顶住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创造了辉煌战绩。

  1259年初,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进攻钓鱼城,从2月一直打到7月,钓鱼城岿然不动。7月21日,蒙哥在一处台楼下指挥瞭望,被南宋守将王坚发现,立即以抛石机轰击台楼,蒙哥被飞石打成重伤,几天后死去。

  此后,南宋守军继续依托城池顽强抵抗多年,直至1278年,蒙军攻占重庆后才投降。

钓鱼城虽小,却重于千钧,它保护了南宋一代人的安宁,虽然最终失守,但是,没有人能否认它的伟岸与守城将士们的伟大。

你还知道哪些经典的守城战役?欢迎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