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安漢公"與"安天大會",《西遊記》難道用王莽影射如來?

【鄭重聲明】本文純粹根據《西遊記》裡的描述解讀《西遊記》,絕無半點褻瀆道教、佛教之意!《西遊記》中的道教、佛教與現實中的道教、佛教是兩回事!


"安漢公"與"安天大會",《西遊記》難道用王莽影射如來?


“安漢公”王莽

最近讀《西遊記》,讀到如來收服孫悟空,五指化作五行山,把孫悟空壓住。玉皇大帝開了個宴會,感謝如來收服妖猴。宴會上,眾神仙請如來給宴會取個名字。如來脫口而出,就叫"安天大會"吧!眾仙齊贊:"好個安天大會"!

讀到這裡,總感覺好彆扭!天庭的主宰是玉皇大帝,如來是玉帝的臣子,就算如來降伏孫悟空有功,也應該把功勞歸功於玉皇陛下洪福,怎麼能居功之傲地說"安天"?赤裸裸地把功勞據為己有,全無人臣該有的謙恭,這不符合常理!

如來在“安天大會”上

聯想到天上"安天大會"召開的時候,人間正發生"王莽篡漢",而王莽篡漢前,就被封為"安漢公"。天上如來"安天",地上王莽"安漢",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再對照《西遊記》中如來不太謙恭的態度!筆者有理由認為,吳承恩(假定吳承恩是西遊記的作者)其實是用王莽影射如來。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一、王莽與《西遊記》若干情節的高度巧合,暗示王莽影射如來

仔細分析《西遊記》,確實有許多線索與王莽"巧合",具體說來主要有:

首先,"安漢"與"安天"名稱高度相似,寓意完全相同。

王莽少年喪父喪兄,跟著叔父生活,生活儉樸,謙恭孝道,邊讀書邊孝順母親,敬重寡嫂,撫育侄子成人,成為道德楷模,得到叔父伯父的肯定。漢成帝陽朔三年,24歲時的王莽被推薦做官,30歲被封新都侯,繼續生活儉樸、禮賢下士、賙濟窮人,賢名遠播。漢成帝、漢哀帝死後,立9歲漢平帝登基,自己代理政務。元始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這屬於開天闢地的一年,群臣認為王莽功勞太大,和霍光比肩,一致要求封王莽為"安漢公",王莽推辭三次接受了。

在當時老百姓的心裡,朝代是漢朝,天下是漢家的天下,皇帝是天子,"安漢"不就是"安天"?

如來奉玉帝旨意,用五行山壓住孫悟空,玉帝辦一場宴會慰勞如來辛苦,如來竟然自己定名為"安天大會",寓意無非天庭能安定,是如來立的大功!

人間"安漢",天庭"安天",難道僅僅是巧合?

孫悟空跳不出如來手掌心

其次,"安天大會"時間與"王莽篡漢"時間高度重合。

西漢初定以後,劉邦剪除絕大部分異姓王,與群臣殺白馬盟誓——"非劉不王"!也就是說,只要不是劉邦家的劉姓人員,都不得封王。

文臣武將有大功於國家,最高就是封侯。後來呂后稱制後,封了一些呂姓的諸侯王。陳平、周勃等蕩平諸呂后,非劉姓功臣最高只能封侯。

王莽作為外戚的成員,最高也只能封侯。王莽封為"安漢公"以後,於公元9年篡漢,廢當時的小皇帝孺子嬰為"安定公"。從此以後,稱"公"基本上都是權臣篡逆的代名詞。像東漢末年曹操稱魏公,荀彧竭力反對,就是因為"稱公"等同於"篡逆"。

如果"安天"與"安漢"在名稱上只是巧合,那麼更巧合的是,"安天大會"召開的時間,正好是人間"王莽篡漢"的時間。這個在《西遊記》14回明確交待:

《西遊記》14回:三藏問:"是什麼老猿?"太保道:"這山舊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徵西定國,改名兩界山。先年間曾聞得老人家說:'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飲食,自有土神監押,教他飢餐鐵丸,渴飲銅汁。自昔到今,凍餓不死。'這叫必定是他。長老莫怕,我們下山去看來。"

我們知道,如來把孫悟空壓到五行山下以後,玉皇立即大開"安天大會",酬勞如來。"安漢公"篡漢、如來"安天",發生在同一時間,這個也是巧得不能再巧了吧?

取經14年與王莽新朝存續時間差不多

其三,唐僧取經時間與王莽"新朝"存續時間基本一致,都是14年。

王莽是在公元9年1月15日篡漢,建立"新朝"。公元23年10月6日,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新朝滅亡。王莽在位14年多,不足15年,這也是新朝的存續時間,因為新朝只有一位皇帝王莽,王莽在位時間等同於新朝存續時間。

《西遊記》中唐僧取經,從長安出發時間是貞觀13年9月,遠歷千山萬水,受盡千磨萬難,取經歸來,回到長安時間是貞觀27年,也是14年多一點時間。

這兩個14年,也不知道是吳承恩有意的,還是巧合?

其四,王莽篡漢的具體漢歷月份與如來成佛時間高度巧合,竟然都是在12月。

根據佛教相關傳說或典籍記載,悉達多王子經過多年苦修,於某年的農曆12月8日,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所以12月初八又稱"佛成道節"。

巧合的是王莽廢孺子嬰篡漢的時間,是初始元年12月癸酉朔,這個"癸酉朔"具體是哪一天,筆者不太清楚,哪天專門研究一下。

兩個12月,一個是"成道",一個是"得國",應該是巧合了,因為是歷史事實,吳承恩沒法捏造。但這種巧合和其它的巧合放在一起,總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王莽逼殺親兒子

其五,王莽殺了"二兒子",如來貶了"二弟子"。

漢成帝去世後,漢哀帝即位,由於外戚變化,王莽短暫離開朝堂,卸職隱居於新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安分守己。期間他二兒子王獲因為殺死家奴,王莽逼二兒子自殺,受到世人好評。

而如來有一位"二弟子"金蟬子,因為不聽如來說法,輕慢佛教,被貶到東土投胎。綜合書中情節,金蟬子被貶在人間,歷經十世修行,最後一世才是唐僧。那麼前九世是什麼身份,書中沒有說明,每一世怎麼生、怎麼死的,也沒有說明。但從鎮元子說法,500年前盂蘭盆會上相遇金蟬,就算盂蘭盆會以後,金蟬立即遭貶,那麼金蟬在人世歷經十世500年,平均每世不到50歲。對於修行的僧人來說,不到50歲就死,多半是非正常死亡。

"二兒子"和"二弟子",一個被殺,一個被貶,也是高度巧合。

其六,王莽把女兒王嬿嫁給漢平帝當了皇后,如來讓自己的二弟子金蟬託生在唐朝,成為唐太宗的御弟。

王莽扶持漢平帝登基,到了漢平帝需要選妃時,王莽要求王家人都不要參加選秀。但群臣堅決要求王莽的女兒必須參選,王莽"沒辦法",就把長女王嬿送進了宮。元始3年,即公元3年,王嬿被冊封為皇后。

金蟬長老最後一次投胎轉世成為玄奘法師後,因為願意去西天取經,幫助唐太宗超度屈死的戰爭亡靈,唐太宗與玄奘法師結拜為兄弟,如來的二弟子就成了唐御弟了。

唐太宗與玄奘結為兄弟

一個是女兒成了"皇后",一個是徒弟成了"御弟",王莽和如來都成了皇親國戚了。這也是高度巧合的事件。

其七,漢帝賜王莽受"九錫",如來賜唐僧"九環錫杖"。

漢平帝元始四年,王莽在"安漢公"的稱號上又加稱號"宰衡",其後王莽又上奏,建立明堂、辟雍、靈臺、常滿倉等,又為儒生建了一萬套住宅,把儒生集中起來宣揚教化。不久後,諸侯王公、朝臣、儒生及民眾,先後請願要求王莽加"九錫",這"九錫"就是指“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鬯”九樣代表身份、等級及無上榮光的皇帝特賜用物。由於後來王莽篡位,所以"稱公+九錫"等同於"篡位"的標配,後世的曹操、孫權、司馬懿、司馬昭等,都是按照王莽的標配及流程走上權臣"篡位"之路的。

如來為了鼓勵唐僧去西天取經,賜給唐僧兩件寶貝:一是錦襴袈裟,一是九環錫杖。

錦襴袈裟是用冰蠶絲做的,上面還綴有夜明珠、祖母綠等寶貝,比皇帝的龍袍還要珍貴。

九環錫杖無疑是錫做的,持在手中,不遭毒害。

錫杖是佛家的用品,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為什麼要強調九環?查了一下相關的佛經中,錫杖的環數有二股六環、二股十二環、四股十二環的規格,沒聽說有九環的。

《錫杖經》雲:佛為二股十二環,為二股六環,佛為四股十二環。

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迎真身雙輪四股十二環錫杖,被稱為"世界錫杖之王",唐懿宗時供奉的,"四股十二環"寓意佛教中的"四諦"和"十二因緣"。

世界錫杖之王

唐僧的"九環錫杖"到底是什麼寓意?筆者愚鈍,實在查不到。只能聯想到把"環"和"杖"去掉,就是"九錫"!

王莽加"九錫",最後"篡漢"了。如來手裡也有一根與佛教教義不甚相符的"九環錫杖",難道也是巧合?

其八,王莽行"新政",如來造"新經",兩位都在搞"創新"

公元九年,王莽篡位後,立即推行他準備已久的"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的主要內容包括土地國有,不得買賣奴婢,與民休息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眾的痛苦,改制的前期還是有好的效果的。

如來在安天大會以後,回到西天,也在創作新的佛經,大概用了500年時間,創作出了三藏真經35部共15144卷,藉著"盂蘭盆會"的機會,作出了"官宣"。西天眾佛及各級菩薩、羅漢等才第一次聽說。隨後安排觀音到東土大唐,尋找轉世的金蟬子來西天取經。

王莽行新政,如來造新經,都是"創新"行為,也算是巧合吧。

《西遊記》裡,王莽和如來"巧合"的情節還有,後面還會說到。

這裡只想強調一點,一次巧合是偶然,兩次巧合也可能是偶然,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巧合疊加在一起,一定是"必然"!

《西遊記》中的如來和王莽"巧合"的情況至少十次以上,因此,筆者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吳承恩就是用"王莽"來影射"如來"!

二、吳承恩用"王莽篡漢" 來喻意"如來遮天"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空時的天庭秩序大概是這樣的:

  • ——天庭、人間和幽冥,統稱三界,都是由各級神仙在管轄
  • ——三界的神仙主要有三大派別組成:道教神仙、佛派神仙、信奉道教的各種妖怪
  • ——天庭的神仙級別自高到低排序是:三清、四御、五方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等。其中,三清指的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是道教創始人,也稱道祖,相當於天地三界最強存在。玉皇大帝屬於四御,如來、觀音屬於五方五老。
  • ——天庭最厲害的三清以修行為主,不管行政事務。三界行政事務的管理由玉皇大帝總負責,三清中的太上老君偶爾協助。
  • ——如來、觀音是在玉帝的領導下,分管人間的西方和南方。人間的東方、北方、中方由五方五老中的另外三老管理。

根據以上的天庭管理秩序,玉帝總管三界的一切,如來、觀音是在玉帝的領導下,管理西方人間、南方人間很少的區域。另外,還有一位地藏菩薩在地府修行,可能兼管部分幽冥事務吧!

西遊記中參與天庭管理的就是如來、觀音和地藏

而三界的神仙大部分都是道教神仙,佛教的神仙總量很少,佔據重要管理崗位的更少。加上如來、觀音管理佛派勢力管轄的區域也都不大,所以道教神仙勢力對佛教神仙勢力呈現壓倒性優勢。

如來作為佛教的掌舵者,肯定希望佛教能發揚光大,佛教發揚光大,帶來的就是佛教勢力範圍擴大,進而帶來佛教的話語權擴大,話語權擴大就必然帶來各種生存與發展資源的獲取量擴大。

《西遊記》的本質是佛道相爭,吳承恩用王莽影射如來,其實就是想告訴我們,如來領導的佛教是如何逆襲道教,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宗教的。

《西遊記》佛教東擴的結果就是如來架空玉皇大帝

用王莽影射如來,並不是說如來要篡位成為新的"如來大帝",代替玉皇大帝成為三界的行政管理總負責人。而是說如來通過類似王莽那樣的手段,讓玉帝成為類似漢獻帝那樣的"吉祥物",而佛教通過唐僧取經等手段的推廣,順利成為勢力最大的天下第一宗教,成為神仙系列中勢力最大的一派。

筆者推測,如來"一手遮天"、"架空玉皇大帝"才是《西遊記》中吳承恩想隱晦表達的意思。

三、《西遊記》中"如來遮天"的方法與"王莽篡漢"如出一轍

前面說了,在《西遊記》中,王莽和如來相巧合的情節不下十處,除了前面的八點以外,如來和王莽在達成目標的方法上也有"巧合"之處。

那麼如來是如何學習王莽一步一步實現"一手遮天"的目標的呢?

首先,走上層路線,王莽是依靠姑媽王政君的幫助步步高昇,如來是得到道祖兼開派佛祖太上老君的支持逐步做大。

王莽有位姑媽,叫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親孃,特別能活,一直活到84歲,不僅熬死了老公、還熬死了兒子,身份由"皇后"逐步升級為"皇太后"、"太皇太后"。

王政君對王家的子侄中,特別喜歡侄子王莽,這個侄子王莽在王姑媽的眼裡簡直太完美了,於是依靠王政君的提拔,王莽步步高昇。王莽遇有政敵,也依靠王政君這個萬能的姑媽幫助剷除。

王莽的姑媽王政君是“安漢公”最大的靠山

漢成帝死後,漢哀帝即位,王莽短暫失勢,但依靠王政君的施壓,沒多久就又回到朝堂。漢哀帝死後,在王姑母的影響下,君臣紛紛上奏,推舉王莽為大司馬,王莽順利回到權力巔峰,隨後王莽立9歲的漢平帝即位。

此後,王莽一直位居權力中樞,真正實現"一手遮天",直到成為"安漢公"、宰衡、加九錫、假皇帝(民間稱"攝皇帝"),最後是"真皇帝"!

當王莽當真皇帝時,王政君是後悔的,把玉璽都摔了,但木已成舟,無法挽回了!

如來在天庭其實也有一位大BOSS在撐腰,這位大神就是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為什麼支持佛教勢力做大?

因為在《西遊記》中,太上老君,既是道祖,也是佛教創始人。這和真正的佛教不同,真正的佛教創始人是悉達多王子,也就是釋加牟尼。

太上老君就是老子,史書上老子出函谷關不知所蹤,《西遊記》中老子帶著寶貝金鋼琢、騎青牛出函谷關向西,是"化胡為佛"去了。

古代把域外的人統稱為胡人,老子化胡為佛,就是到"胡地"中的天竺等地創造了佛教,並用佛教教化當地的民眾,所以《西遊記》中佛教創始人應該是老子。《西遊記》第六回太上老君親口對觀音講了是他"化胡為佛":

《西遊記》第6回: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

太上老君明確說了,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想來,唐僧取經之路老君早走過了,路上一定遇到不少妖怪,多虧金鋼琢護身,才順利到達西天,創立佛教,教化民眾。後來老君回到天上,佛教就交給其它人負責了,根據《西遊記》中的線索,有可能是先交給燃燈古佛,後來燃燈古佛交給如來管理。

《西遊記》中,道教、佛教都是老君創立的,兩派就像兄弟兩個,道教是大哥,體格龐大;佛教是小弟,體格弱小。對老君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扶持一下弱小的佛教也是應該的,所以,老君對取經是支持的。

觀音請老君幫忙,在西行路上設置幾個"難"磨鍊磨鍊唐僧、孫悟空,老君都同意了。而且西行路上,孫悟空除掉了許多道教的妖怪,老君也是不聞不問,任憑唐僧一行,把西牛賀州的道教勢力蕩盡。

《西遊記》中,老子化胡為佛,創立佛教

正因為有了老君的支持,取經這項危害道教的佛教擴張行為,玉皇大帝才批准,其它道教神仙也不敢多管。

而孫悟空應該也是如來早就佈下的棋子,在孫悟空的成長過程中,老君在暗中也是出了不少力。比如了打造了金箍棒送給孫悟空、幫孫悟空煉成了火眼金睛等,甚至菩提祖師都不排除是老君變化的。

正如同王政君最後後悔一樣,當如來的佛教擴張到"一手遮天"的時候,道教從此式微,幾乎沒什麼香火了,老君肯定是後悔的,但已經於事無補了。

其次,把中層幹部團結到身邊來,形成自己強大的助力軍團。

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

王莽通過王姑媽走上高位以後,非常注重團結各級"幹部",通過各種拉攏人心的方法,使各級幹部中的大多數成自己的"粉絲"和擁躉。比如:巴結孔子後代大司徒孔光,並提拔孔光的女婿甄邯,通過彈賅剷除了其它異己,最後形成了王莽、孔光、甄邯、王舜四人為主的"四輔"高級管理層。

王莽還對其它中層幹部進行施恩,使得不同中層幹部在不同階段為王莽說話,在這些幹部中,甚至還有那位喊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

王莽還通過蓋1萬間房子的方法把儒生集中到京城來管理,對儒生施以各種厚恩,讓儒生為王莽歌功頌德。

王莽通過各種團結中層幹部的手段,形成了龐大的助力團隊。在朝中,王莽只要使個眼色,那些幹部們就知道怎麼做,紛紛上奏要求皇帝給王莽加官、加九錫等等,使王莽篡漢的目標一步一步實現。

《西遊記》中如來為了擴張佛教勢力,利用"盂蘭盆會"等機會,把道教一些神仙慢慢拉攏到自己這邊來。

對天上的神仙來說,延年益壽是最高目標,那些能延處益壽的奇花異果總是能吸引神仙們的目光,甚至能吸引神仙們的心。

盂蘭盆會就是如來通過盂蘭盆培植一些能延年益壽的奇花異果,定期請神仙們來品嚐,藉機拉攏這些神仙。像黎山老母、毗蘭婆、鎮元大仙這些高級道教神仙,都是願意給如來面子的。

而中級的神仙比如赤腳大仙、福祿壽三星都基本是直接投靠了。

安天大會時,福、祿、壽三星就投靠佛派

安天大會上,赤腳大仙和壽星就向如來進獻寶物了,而王母娘娘也進獻蟠桃。

在如來官宣三藏真經創作完成的盂蘭盆會上,福、祿、壽三星獻詩更是極盡諂媚,這些詩都記載在《西遊記》第8回呢。

對於神仙們來說,盂蘭盆會,就相當於王莽給儒生蓋的一萬間房子,都是利益捆綁。

因為如來拉攏了許多道教神仙為己服務,這些神仙在取經過程中,有的幫助設置困難磨練唐僧,有的幫助降妖伏魔,全不念那些那些妖怪和自己其實都是道門中人。

其三,廣泛發動民眾,形成民心向背,使民心成為達成目標的堅強基礎。

王莽懂得人心向背的道理,所以他在篡位前努力保持謙恭的態度,使得朝野好評如潮。為了拉攏底層民眾,形成強大的口碑,王莽哪怕當了安漢公,生活依然儉樸,把俸祿全部捐給分期百姓。並且貢錢百萬、田三十頃專門用於救濟鰥寡孤獨。百官都效仿王莽做慈善。遇有天災的時候,還建言王姑媽過儉樸生活,自己只吃素,不吃肉,並在政策上減租減稅,結果王莽的官聲好評如潮。在建議朝廷給王莽加九錫的時候,竟然有多達48萬民眾聯合簽名上書皇帝,簡直令人恐怖!

有了這樣強大的民眾基礎,王莽順利從"安漢公"過渡到"宰衡"、"假皇帝",最後成了真皇帝。

如來創作了三藏真經,本來可以直接送到東土,但那樣起不到"發動群眾"的效果,所以如來一定要二弟子金蟬長老帶領取經團隊,苦歷千山、遠涉萬水,一步一步走到西天,用十四年時間完成取經大業。這樣做的目的有:

第一,就是剷除南瞻部州和西牛賀州的道教勢力。

唐僧師徒西行取經的路線,少部分在南瞻部洲,大部分路線是在西牛賀洲。而西牛賀州不僅盤踞著大量的本土道教妖怪,也有一些專門為磨鍊唐僧師徒而由各路神仙放出去的臨時"妖怪"。

不管是本土妖怪,還是臨時妖怪,唐僧師徒一到,連根拔除,順道著把一些道教的根基也剷除,使道教在西牛賀州失去生存基礎,為佛教的擴張騰出空間。

第二,就是順便發動群眾,改變群眾信仰,形成佛教強大的民意基礎。

西行路上,不管是本土妖怪,還是各路神仙放出去的妖怪,都是為非作歹,殘害生靈,有的甚至很殘忍。像比丘國的鹿精要吃9999個小孩的心,獅駝國三怪把一個城的人都吃光了,金魚精吃了許多童男童女……這些殘害生靈的行為,讓民眾對這些不知道什麼來路的妖怪充滿了怨恨。

唐僧師徒一到,不管有多困難,都幫助當地民眾剷除這些妖怪,還民眾一個清平世界。由於唐僧師徒是佛教弟子,這樣民眾由對唐僧師徒的感恩轉化為對佛教的感恩,信仰自然由其它的轉向佛教。

套用一句話來形容取經很貼切:取經是宣言書、取經是宣傳隊、取經是播種機!取經活動成了如來最好的發動群眾信佛並用佛教思想來武裝群眾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項目方式。

在取經的過程中,佛教就在西牛賀洲紮下了根。

取經是播種機

而當真經被取回大唐以後,又通過皇家強大的行政力量得以推廣,佛教又將在南瞻部洲生根,繼而向東勝神州、北俱蘆洲滲透和擴散。

而當四大部洲都是佛教天下的時候,如來就成功實現了自己"一手遮天"的目標,那個時候,玉皇大帝雖然還是天庭之主,但已經成為類似"漢獻帝"一樣的吉祥物了!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所在的明朝,道教還是很強大的存在!但神目如電的吳承恩預見到了佛教擴張的結果,所以書中埋伏了許多王莽的線索!這些線索使《西遊記》成為佛道相爭結果的最好預言書!

《西遊記》推薦大家好好讀讀原著,你會從中發現與電視劇不一樣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