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5层棉被打不穿,当年日军名枪王八盒子,果真很厉害?

八年抗战,日军最后是失败而归。最终就结果来说,我国军民是胜利了,可是付出了重大的牺牲。论战斗精神,我们不输日军,就是吃了武器装备不少亏。

《亮剑》里头,开篇李云龙部正面突围日军,一旁观战的楚云飞都未免心有余悸,直接断言了这支部队的命运。毕竟对手是日军野战精锐,武器装备甩出国军一条街。由此可见,双方武器差距之悬殊。于是乎,日军一些武器,也出了名,经常出现在抗战影视剧里。比如,大名鼎鼎的王八盒子。

5层棉被打不穿,当年日军名枪王八盒子,果真很厉害?

所谓王八盒子,是抗战时期我国军民对日军一种半自动手枪的俗称。其学名叫做南部十四年式8毫米半自动手枪,研发于1925年,当年是大正天皇十四年的缘故,被定名为十四年式手枪。

一年后投入量产,紧跟着就装备到了日军部队。九一八事变之后,显示出现在关东军中,后来抗战全面爆发,也逐渐为中国军民所熟知。

问题是,为什么这种手枪会被戏称为王八盒子呢?顾名思义,外形有些特殊,如图所示:

5层棉被打不穿,当年日军名枪王八盒子,果真很厉害?

有别于当时欧美各国的手枪,王八盒子枪械构造与众不同。枪管很细,枪身和握把猛然变粗,十分的不匀称,也很不好看。如果手持枪管,倒过来看,活脱脱一个鸡腿儿。

外形上不讨喜,绰号就应运而生,鸡腿撸子就是王八盒子的另一个称谓。至于王八盒子的由来,是因为该枪枪套设计很有特色。圆形凸鼓面,老远看去,王八盖子似的。

一来形象贴切,二来饱含了中国军民对日军的愤慨鄙视,王八盒子也就不胫而走。实际作战中,王八盒子表现怎样呢?其貌不扬的设计结构,日军又出于什么企图呢?

手枪,作为一种杀敌武器,两点很重要,一要打得准,二要杀伤力足够。王八盒子最出名的优势,就是射击精度。

5层棉被打不穿,当年日军名枪王八盒子,果真很厉害?

其造型布局,充分考虑了手枪射击时候的指向性的人工机程问题。握把与枪管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仓促射击时,可以握枪手指指向物体的习惯开枪。相比较于过去的日式手枪,王八盒子紧凑简单、质量较轻、减少了宽度,增强了全枪对中性,避免了复进机左置造成的偏转力矩。

当时放眼各国,王八盒子的射击精度也是名列前茅的。上至日军高级将官,下到一线作战士兵,王八盒子都是标配。至于伪军,警察部队,压根没多少机会用这种手枪。

如此看来,王八盒子也算是好东西了,人人都爱用才对。可实际上,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虽然缴获了不少王八盒子,使用的却很少。游击队民兵武装中,倒很常见。这是为何呢?说起来,这种手枪有几个短板。

设计结构独特,提高了精度,也带来了保养不易的问题。平常不注意,容易出现第二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情况,耽误事儿。战场生死攸关,关键时候掉链子,哪里还有命?

5层棉被打不穿,当年日军名枪王八盒子,果真很厉害?

杀伤力虽然可圈可点,可是王八盒子穿透力弱。据说用五层棉被就可以挡住射击出来的子弹。简而言之,就是样子怪、威力小,还难伺候。

入侵中国后,东北地区冬天酷寒的气候,也让日军专家很是头疼。加上击针设计缺陷,误压弹匣扣掉弹匣的毛病,改进来改进去,前前后后没少折腾。

后来战场失利,日军本土连王八盒子的生产都供应不上了,没多久,本土受到攻击,也就投降完事儿。时过境迁,王八盒子还是被人们记住了。在《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众多影视剧中,王八盒子经常出现,知名度还是很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