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庞统若没死,能代替诸葛亮吗?

孙淼杰


那当然不能,诸葛亮的位置无人能替代。但是,庞统的位置也没人能替代!

(本文全是干货,行文较长,不说口水话。建议细细观看。)

出仕前后诸葛亮和庞统的对比

1、陈寿的《三国志》有个特点,他喜欢把同级别的人物放在一起,比如后人称呼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转);“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比如政治犯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魏延、杨仪(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而全书除了魏蜀吴三主单独立传外,单独立传的臣子只有诸葛亮和陆逊。

而庞统,则是和法正并列(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为什么并列,我们后面会说。

诸葛亮的单独列传固然说明诸葛亮的名气和实力得到了后人的认可,但是,你知道吗?

要论庞统出名的时候,诸葛亮还默默无闻呢。远非“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这是演义的说法,庞统若知,说不定还嫌弃自己当时竟会和诸葛亮齐名呢。

2、《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南阳做个快乐的田园汉时,常以管仲、乐毅相比,时人却不以为然,只有他的好友徐庶认为此比不虚。所以,当刘备正领兵驻扎新野时,求贤若渴的刘备接受了徐庶的推荐,亲自前去拜访了诸葛亮,相谈甚欢,刘备甘拜下风,诸葛亮才开始迈出他人生的第一步,成为了刘备集团的大管家。

而庞统,《三国志》记载,年轻的他质朴鲁钝,没有人了解他。直到在二十岁的时候,庞统拜访了当时的名士司马徽,结果二人一谈就从白天谈到黑夜。司马徽十分惊奇,认为庞统是荆州南郡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从此,庞统的名声才逐渐显露出来。

(插个题外话,汉代在选拔官吏的制度上实行的是察举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而地方长官就那么几个,总不可能每个人都叫来面试一番吧?所以时人对自己的名声非常非常重视,只有自己的名声打响了,才能得到出仕的机会,才能打进上层人士的朋友圈。比如曹操年轻时,经常苦于自己没有名望,不能大展宏图。乔玄让他找大名士许子将。面对曹操的死缠烂打,许子将说了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后曹操便名声大显了。)

所以,早期的诸葛亮,纯属于自吹自擂,没有得到名人的认可,大家只会觉得他名不符实。而庞统得到了号称“有知人之明”的司马徽的称赞,这名气那是蹭蹭地往上涨。

当时诸葛亮出使东吴,吃的就是没名气的亏,他在刘备账下干的是幕后功臣的活,自然认识他的人也少。但他凭借惊人的政治手段,硬生生和孙权结下了盟约,才换来了刘备的发展,这点庞统是绝对干不到的,外交和带兵打仗完全是两码子事。

而庞统出仕的时候,最开始当的是周瑜手下的官员(周瑜是南郡太守,庞统是南郡的功曹),在周瑜去世之后,庞统送丧来到吴国,《三国志》记载“吴人多闻其名”。在他西返荆州时,吴国士人会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都去了。去干吗?因为庞统是个“喜评人物”的主,大家都希望庞统能够点评一下自己。为什么大家都希望庞统能点评自己呢?因为庞统有名啊!他的话管用啊!一传十十传百啊!

可见,此时的庞统,是个很出名的人。


好基友,一辈子:刘备和庞统

3、看到这,大家可能就奇怪了。既然庞统那么出名,为什么他最开始在刘备手下,只能做到个小县令呢?是因为真的长得很丑吗?

真的冤啊,庞统的样貌,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就算不帅我们也不无凭无据说他丑吧?

庞统一开始没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还是刘备不了解。草根出身的刘备,选择人才的时候,必定是亲自交谈,对名声这种虚的东西,他向来嗤之以鼻。

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想翻越城墙投降刘备,结果被事先发现,失败了。而刘备攻下成都后,属下推举许靖,但刘备听说了他临场投敌的事,有些看不起他。结果,法正跟刘备说许靖名气很大,虽然没什么才干,但如果你不礼遇他的话,天下人就会说你不重用贤才。许靖是当初评论曹操的名士许子将的哥哥,这种人,他的定位不在于才能,在于名气,如果刘备不好好对待这类人的话,只会对自己造成不好的社会舆论,这对刚打下成都的刘备来说,不是件好事。于是,刘备厚待许靖。

说这事,是想告诉大家,庞统吃的正是这个亏。后来被罢官后,先是鲁肃亲自致书刘备说庞统非百里庸才。再是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刘备才与庞统相见。结果这一见面不得了。刘备立刻对其给予重视,任命为治中从事,对他的亲信倚重仅次于诸葛亮(“亲待亚于诸葛亮”)。也是庞统给了刘备进军益州的建议。也是庞统的献计,刘备最终得以兵临成都城下。

4、可惜,庞统在率军攻城时,倒在了雒县的流箭之下。

相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待诸葛亮,更像是对待一名老师。而刘备待庞统,更像是对待一名挚友。

刘备其实是很少哭的,一代枭雄,你要说真像演义里那样天天哭哭啼啼,鬼才信!张飞的死讯传来时,刘备是大惊:“唉!张飞死了”。关羽死时,刘备是愤怒。只有庞统和法正死时,刘备是痛哭流涕,而且后来每次提到庞统,刘备就涕泪俱下。

当初,刘备在涪城大宴将士,他对庞统说:“今日聚会,真是快乐极了!”庞统说:“把征服别人领土当成欢乐,这恐怕不是仁者之兵吧!”当时刘备已醉,怒气冲冲地说:“武王伐纣,军队前歌后舞,难道就不是仁者之师了吗?你说话不对,快点退出宴会吧!”庞统立即退了出去。不一会儿,刘备醒悟而后悔了,又把庞统请了回来。庞统回到原位,并没有向刘备致歉的意思,自斟自饮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刘备问他:“刚才我们的争论,究竟是谁的失误呢?”庞统回答说:“君臣都有失误。”刘备大笑,宴席间又恢复了原有的欢乐气氛。

这像是君臣之间的对话吗,我认为,更像是朋友间的对话,谁对谁错,既往不咎。

刘备和庞统,就像曹操和郭嘉一样,都是知心朋友。长年如影随形相伴的军旅生活,给二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而庞统作为一名谋士,为刘备的前期事业立下了无人可替代的功劳,而那时的诸葛亮,主要还是在荆州统领大后方,干的是治理国家的活。

诸葛亮干不了庞统的活,庞统也干不了诸葛亮的活

5、庞统死得太早了,但幸运的是,有个法正接替了他。为什么陈寿把庞统和法正并列一块呢?我们前面说了,因为他俩是同级别的人物。那么,法正受到了什么待遇呢?

按《三国志》的记载来看的话,法正的地位,很高很高。一度做到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地位隐隐约约要超过还在荆州的诸葛亮。曹操还评价法正:“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可惜的是,刘备当上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刘备为此哭了好几天。至此,刘备的高级谋士全没了,诸葛亮不算谋士,定位不同。

法正和刘备的关系也很好,《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常称赞法正的智谋很奇妙。刘备在东征孙权失败后,逃回白帝城时,诸葛亮叹息:“如果法孝直还活着,就能够制止皇上,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败得这样惨。”一方面反映了法正对于行军打仗的在行,一方面反映了刘备听得进法正的话,二人的关系不一般。法正也是刘备生前唯一加谥号的人。

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们,和法正并列的庞统,是刘备相当倚重的一位谋士。可惜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都只停留在“凤雏”这一称号上,而忽略了庞统这个人本身对刘备的重要性,不只是谋士的存在,更多是挚友的存在。所以,庞统的地位无人能替代,他的死,对刘备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庞统若没死,也不可能替代到诸葛亮,诸葛亮的长处不在用兵谋略,而在治世之道。这点庞统肯定是做不到的了。诸葛亮是个与管仲、萧何堪媲美的优秀之士。但管仲举荐王子成父,萧何举荐韩信,他俩都没有同时兼有文武之才,诸葛亮也一样。如果出战祁山的诸葛亮手下能有个和王子成父、韩信一样的名将,统一大业能否成功呢?(诸葛亮只出过两次祁山,不是演义中的“六出祁山”。)

但如果两人皆在世,一个随军打仗,出谋划策。一个在后方支援粮草,治理国家。就像刘宋时期刘裕和刘穆之那样。刘备必能所向披靡,立下不世之功。


新奇角度看历史



诸葛亮和庞统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只是《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太过神化,说成无所不能,正象鲁迅所说,诸葛亮多智近如妖。按《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是个经国治世的人才,也就是说他是个治理国家的政治家,而非谋士,且在军事上也并非很强。而庞统不一样,庞统是三国里顶级谋士,军事才能也非同一般,两者互补相得益彰。

在刘备集团中,诸葛亮一直非谋士角色,而是帮刘备经国安帮的政治人才。庞统和法正才是两个真正的谋士,这在刘备几次领乒出征的人员安排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一次入川带的是庞统,而诸葛亮留在荆州总理后方政务,并协助关羽防备曹操集团的进犯。第二次攻取汉中带的是法正,而诸葛亮同样是留守成都总理朝务。



如果庞统不死,诸葛亮和庞统一文一武珠连璧合,形成三国时期的最佳拍档,不说天下无敌,的确也难寻对手。在军事才能上庞统要强于诸葛亮,如果庞统领兵北伐,司马懿也恐非庞统对手,或许整个关中地区,也是刘备的囊中之物。那样蜀汉就由三国中最弱变成了第二,甚至于由于占据关中战略要地,可以于曹魏比肩。那样北伐改西征,鹿死谁手就不一定了。

但凡事物都有两重性,刘备在世诸葛亮和庞统可以相安无事,相互配合天下无敌。可刘备死后呢?一山不容二虎,两人是否还能和平相处相互配合呢,这谁也难以预料,如果二人内讧,那带给蜀汉的绝对是灭顶之灾。所以刘备卧龙,风雏只能得其一。


无奈且向上


先不急下结论,分析一下庞统和诸葛亮的特点。

从文人气度看,俩人都比较傲气。

庞统初入刘备阵营,因为不是帅哥被嫌弃,碍于介绍人面子,打发去做个县令。为此,庞统非常郁闷,故意表面不理政务,成天饮酒作乐。

诸葛亮出山前,就折腾了一个三顾茅庐,目的无非是希望得到重视,能够对他言听计从。如果不这么做,恐怕刘备也不会如此思贤若渴。



从治军领兵看,俩人风格迥异。

庞统喜欢一线指挥,甚至喜欢身先士卒,他的骨子里,应该注入了冲锋的鸡血。

诸葛亮正好相反,他喜欢摇摇鹅毛扇,远远地在山顶观战,待到打扫战场时才款款而来。



从治国理政看,俩人都心思缜密。

庞统没有更多表演治国理政的机会,唯一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就是当县令时的假痴不颠。但是,这已经可以证明实力了,本来能让张飞心服口服的人就没几个。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刘备在世时,诸葛亮的主要任务就是下马治国,带兵打仗那都是后话。刘备是个聪明人,知道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最不放心的地方用最放心的人。



回到问题,如果西征路上,死的是诸葛亮,庞统成为了蜀汉的丞相,结果会怎样?

首先,南蛮必乱。

诸葛亮七擒孟获,不是因为他善良,而是他清楚,要威服蛮子只能以德服人。换上庞统,他可不会有这个耐心等三年打七仗,孟获能二俘不死就烧高香了。

可是,如果孟获真被蜀汉杀了,整个南蛮都会燃烧复仇的怒火,从而,蜀汉的后方将永无宁日。

其次,联盟必毁。

孙刘联盟虽然磕磕碰碰,并有关羽被杀之恨,兵溃白帝城之辱,但是,诸葛亮很清楚,三足鼎立格局的根基,就是孙刘联盟不能毁。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这个联盟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但后方稳固,而且孙吴给予了策应支持。

如果换做庞统这样的急性子,恐怕早就和孙吴撕破脸皮,就算不打仗,至少也会老死不相往来。

如果是庞统当丞相,那么,蜀汉就不会有什么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了。大部分时间,庞统都会在当消防队长,没有心思想外面的世界。


历史扯吧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账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刘备用其中计。

刘备入川,留下诸葛亮,关羽守荆州,让庞统跟着自己。进入蜀地后,刘备的军事行动多用庞统计策,可惜在围攻雒(luo)城是,被箭射中去世,享年36岁。有人说,要是庞统不死,刘备很可能会重用庞统,让他担任丞相。

真的会吗?

我觉得不会。首先,诸葛亮是刘备请来的,而庞统是周瑜死后转透来的。

而且留下诸葛亮守荆州是重用,这没有被人能代替了。从能力上来说,诸葛亮是丞相的合适人选,而庞统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行政能力。再可以了解了解庞统的性格。他的性格可能会为自己的仕途造成障碍。


掌心化雪丶


庞统跟诸葛亮的分工完全不一样,他们之间不存在替代的问题。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的定位就是大管家,所有的内政就是归诸葛亮管。



刘备想把庞统打造成一个能够带兵的谋士,因为刘备方面有勇有谋的将军是太少了,这里的有勇有谋指的是有战略眼光的,实在是不够用了。所以最后庞统他中箭死掉也就是死在作战的第一现场。


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刘备不可能让一个人既管后勤又管军事,那样就是大权独揽。刘备没有傻到这种程度,也没有任何一个帝王能够做到这样。当然后来刘禅时期,诸葛亮的确是内政和军权一把抓。刘备死的时侯的设置的,也没有把军权交给诸葛亮。

军权是诸葛亮慢慢的掌控去的。内政蜀汉方面也好。东吴方面也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诸葛亮,诸葛亮可以说是内政的天才。不管谁都比不上,这是在整个三国里面公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