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文 | 張一弛

距離因乘坐滴滴順風車,被司機殘忍殺害至死的空姐離世已經第九天。

隨著司機的溺亡,滴滴撤下了100萬的懸賞通告,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主要領導出面慰問家屬。

但並不意味著,事情就此結束。

昨天,北京海淀法院網法官姜楠在“辦案札記”中,整合案例,披露了長期以來滴滴出行車主的犯罪情況。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文章最後,姜楠法官寫了這麼一段話:

從地域範圍上橫跨全國,從時間範圍上集中在近三年,從罪名性質從殺人、搶劫等惡性案件到故意傷害、詐騙、盜竊不等;但都顯示,滴滴平臺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數量,遠高於為公眾知悉。

作為一個深植於日常消費、掌握海量數據和交易量的公司,現在也許是時候要求滴滴出行拿出徹底整治的方案了;而這顯然不是100萬懸賞和暫停現有註冊審核能夠解決的。

僅僅2018年1月到4月,三個月裡滴滴竟然被各地政府約談了近30次。

更嚴重的是,涉及業務不僅有滴滴網約車,滴滴青桔單車、滴滴小藍單車、滴滴外賣都榜上有名!

其中單車是惡意投放,網約車則是存在大量違規網約駕駛員和車輛,並且不按照政府規定接入相關數據,外賣則是不正當競爭,這些違規違法行為極大的擾亂市場秩序。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滴滴約談記錄

涉及滴滴司機犯罪的刑事案件中,強姦案件11起。

虛心接受,堅決不改的滴滴也算是檢討的痞子,更是流量和KPI的奴隸。

滴血的滴滴有那麼難管嗎?顯然不是!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流量之罪,

一切為了速度和規模

流量是什麼?

在很多創業公司眼裡,流量是社會符號,它的”能指和“所指”是“互聯網+發財”。流量對每一個追求者意味著更高的估值,更多的投資,更高的社會地位。

2015年的夏天,滴滴順風車上線時,價格低於出租車、快車,和新鮮的乘車方式,讓不少司機和乘客充滿了新鮮感。

滴滴用瘋狂的補貼和燒錢大戰,擠跑了Uber,在美團的衝擊下也依然保持了老大的風采。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到了2016年6月,滴滴順風車披露了運營一週年的成績單:平臺共運送2億人次出行,總行駛里程達到29.96億公里,使用乘客數突破3000萬人,覆蓋城市已經達到343個。

2018年,就在上個月,連續幾周滴滴一直在與銀行談話,期望最早於2018 年下半年上市。滴滴若上市,預計能至少達到700億到800億美元的估值,而滴滴高層的理想估值,更是掩蓋不住野心,在1000億元之上!

為什麼這麼著急?因為滴滴成功在2018年IPO,將超過Uber成為全球最早上市的網約車公司。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這兩年,無數的新公司,在包裝自己多厲害時,用的標題往往是:《市值從0到100億,XXX只用了三五年,而阿里用了十年》。如果再往前數,和傳統制造業相比,更可謂是奇蹟。

比起技術和口碑來說,創業明星這四個字顯得更加耀眼,也更容易搞定。

而滴滴的產品和兩年前相比,不僅沒有任何技術上的進步,反而為了追求業績和KPI成為了宰人的工具。

滴滴初入市場,衛星地位、大數據、雲計算,各種黑科技的運用,號稱幾個人就能管好一個城市的出租車。那現在,審核一下司機是否有犯罪前科就做不到?每次能接起乘客的求救電話就做不到?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我認為,做不到和不想做,是兩個概念。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忙著懸賞,

不如回頭看看自己的程序有多流氓

流量之罪給滴滴帶來的第二個問題是,滴滴不滿足於做打車軟件了,它更願意把自己刻畫成一個社交平臺。

社交平臺上,有一招屢試不爽的吸引流量的方式:性暗示。案發後,諸多女性用戶才發現,自己只要使用了順風車,就會被系統裡收集到以下信息,由車主或其他同乘打分。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姑且不論這樣的收集合法與否,從商業角度,難道不應該是收集:乘客的乘坐時間偏好,座位偏好,是否吸菸,是否抱持環境清潔,是否有禮貌,是否準時、是否及時付費等等這些有效信息嗎?

“胸還是可以的”,“胸非常大”,“愛穿絲襪”,“忍不了”。這些評論不經審核,公開出現在一個打車軟件上,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再來看滴滴的海報廣告詞,性暗示就更加強烈了。滴滴一方面用女性的口吻,輕佻的來上一句,”不怕貼標籤,就怕你不約 ”,這句話就足夠讓不少單身男青年加入順風車司機的行列中。

刻意放大男女社交屬性在順風車業務上的作用和存在感的海報,還有很多:

1. “你有短裙,我有暖風,粉色星期三,為她免單”

這個,是溫情版撩騷。意思可能是,我的暖風,需要用你的短裙等價交換。免單是白免?免單的差價部分,是不是要女性用性資源來彌補?

2. “不僅是順風,而且順眼”

這個,是高級版撩騷。意思可能是,我們的乘客都是膚白貌美又順眼的美女,如果長得不太順眼,建議您就別打順風車了。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逼的不少滴滴女性用戶為了防身,紛紛把個人資料頁面,都從面容姣好的90後小姐姐,變成了目光兇狠的50後錚錚老漢 。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2016年,支付寶同樣意圖在社交業務上有所作為,上線了一個名為“圈子”的新功能。根據當時的規則,只有女性用戶可以在圈子裡發佈圖片,其他用戶只能瀏覽和讚賞,芝麻信用750分以上的男性用戶才可以評論。

這一功能隨後被網友諷刺為“支付鴇”,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為此道歉,並關閉了所有打色情擦邊球的圈子。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滴滴是背靠互聯網應運而生的產品,追求流量本來無可厚非,曾經,在滴滴被傳榮出租車租賃行業圍剿,受到有關部門歧視打壓時,多少網友曾經為之呼籲。

但一個月前用大數據殺熟,惡意給乘客加價的事件還沒解決,如今卻用大數據鼓勵司機、乘客、以及女乘客“約起來”的。

他們沒有想到用於保護女性或其他弱勢乘客,也包括弱勢司機,女性乘客是受害者最多的群體,但司機也有被劫持殺害的。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做商業,真的一定要做到這等下三路的形式?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滴滴,

該重新思考你的定位了!

回到事情的本質,普通人打了一輛車,我的商業訴求都是很明確的——我要出行——我要抵達某個目的地。

所以打車軟件做社交,本身就是個偽痛點。

流量焦慮,時代焦慮的結果就是,做出行的轉型做社交,做社交的轉型做內容,做內容的轉型做電商,但是轉型的後果,卻是讓用戶來背鍋。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有人為滴滴辯護,認為平臺在殺人事件中不應該承擔責任,司機和乘客的糾紛一直都存在,並不是從有了滴滴才開始出現的。

但是,在人員審核和平臺定位上,滴滴不應該承擔責任嗎?

可是,審核嚴了,非本地人、非本地車、車輛不達標、車輛沒有辦理營運證明,都不能投入運營,頓時線上車輛劇減,乘客叫不到車,忽悠投資人的大數據就沒基礎了,估值和盈利就都是泡沫了。

審核不嚴,反正車有人坐,數據就有,違法成本不就是被約談幾次,道歉,認錯,整改,再犯....

所以,滴滴面臨兩個選擇:

1. 在沒有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前,將有危險的服務取締掉, 而不是簡單整改;

2. 就以破釜沉舟的心,徹底找到問題的根本。

畢竟,懸賞100萬追兇,整改一週,都是治標不治本。滴滴時間不多了。

流量作惡,滴滴將女乘客推向了火坑!

在1999年,著名的互聯網企業Google建議的企業非正式標語是“不要作惡(Don’t be evil)”,這一企業文化和行動準則一直保留至今。對於從事互聯網行業的組織而言,出於善意使用互聯網這柄雙刃劍,相比互聯網本身更顯重要。

菸草公司不會為健康做出任何保障,所以每個煙盒上都寫了一句“吸菸有害健康”,滴滴如果不打算保障順豐車的乘客安全,那不如在順豐頁面也給個溫馨提示:

搭車可能喪命,

一切後果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