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国时期的徐庶被俘到曹营后,真的没献过一策吗?

雨中飞鹭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没有直接证据,只能合理推测。


《三国志》中,没有徐庶的传记。这也不奇怪,那个时代英雄人物太多,关张赵马黄尚且要合为一传,更何况是徐庶。

到了曹营之后,是不是真的没有献过一策?

我们可以从他投奔和离开刘备的情形,以及在魏国的官职机遇,略窥一二。

一、徐庶是主动离开刘备,进入曹营的。

与三国演义不同,曹操并没有费尽心机去,以徐庶老母相威胁,骗得徐庶前来效命。相反,可能曹操并不知道徐庶这个人。

曹操南征荆州,在长坂坡追上刘备,一场混战中,徐庶的母亲被曹军俘虏。一同被俘的还有十多万百姓。由此可知,曹军并不是冲着徐庶来的。可是徐庶受不了啊,抓了我的老母,这还了得,老妈不在了,我还活个什么劲。于是向刘备告辞,径自来到曹营,投靠了曹操。当时刘备丢盔弃甲,全军覆没,徐庶在这个时候投靠曹操,名义上是为老母尽孝,但在忠义大节上却是有亏。

那么曹操呢?恐怕只当徐庶是个普通的学士,并不会太过重视。毕竟投靠他的人实在太多。官至更高、名头更响的一抓一大把,又怎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徐元直。接纳他不过会表现海纳百川、思贤若渴的态度,曹操手下谋士如云,原本也不指望徐庶出什么好点子。而且曹操生性多疑,恐怕内心还防着徐庶呢。

二、从官职看,徐庶在曹魏长期不得志。

《魏略》记载,徐庶在曹魏后最高的职务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中郎将是由中郎演变而来。最开始设置中郎一职的秦朝,随后在西汉时期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隶属光禄勋。说起来,这中郎将原本是有实权的大官。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但是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而御史中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职,简单说就是御史大夫的助手。御史大夫,我们都知道,就是弹劾百官的。没什么权力,又得罪人。偏偏徐庶还只是个助手。

从徐庶在曹魏的官职就能看出来,他在魏国是没有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他的老朋友诸葛亮对他的遭遇十分同情,不禁感慨:“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二人,一个是是说好友石韬,一个就是徐庶。

徐庶不被重用,我们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徐庶投奔曹操时机不对。

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徐庶投奔曹操之时,曹操已经占据了整个北方,谋士如云,已经形成了高效的参谋集团,多一个他不多,少一个不少,当然不会重视。

二、徐庶可能遭到排挤。

徐庶在荆州多年,与曹魏集团重臣素无往来,难保不会遭受排挤,郁郁不得志。

三、徐庶心念蜀汉,不愿为曹魏效力。

徐庶早年间曾做游侠,为人仗义豪放。即便后来折节向学,心中的豪气也许还在。自他投奔刘备之后,被尊为座上宾,言听计从。这般恩遇,想来徐庶一直感念在心。投靠曹魏,心中依然觉得亏欠,不为曹魏做贡献也算是报效刘备的一种方式吧。


上将嗳福斯



三国演义虽说剧情精彩,但是好多故事都是罗贯中自己杜撰的,比如其中几个精彩故事: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史实是华佗早就被曹操杀了)

关羽温酒斩华雄(史实是孙坚杀的)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史实是压根就没有)

诸葛亮借东风(都快写成科幻小说了)

诸葛亮三气周瑜(史实是俩人见都没见过)

诸葛亮草船借箭(史实是孙权为原型)

假的,都是假的;回归正题,谚语说:徐庶入曹,一言不发。大体说的是徐庶在刘备那里当谋士,屡屡献计,然后曹操知道刘备身边有这么一位人才后,很想得到他,最后用徐庶老母亲为质把徐庶挖了过来,徐庶告别刘备的时候说,我进入曹营后不会给他献计;然后经过罗老师一番渲染后把这个故事描绘的有声有色;然而史实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这件事罗老师还是写的挺靠谱的,确实是徐庶在刘备那里屡屡献计,确实是曹操用老母亲为质把徐庶挖了过来,但是有一点不同,徐庶入曹后,军事上虽说对曹操没有献一计,但他掌管后勤,在主管农田那方面做的有声有色,一直做到相当于现在的农作物生产部部长级别;虽然三国演义里好多都和史实不符,但不得不说罗老师是很厉害的,把三国写的这么棒,这么有可读性;如果要是把三国志拿给大家看,反而可读性大大降低。


包子谈车


有人说“《三国演义》徐遮进曹营,一言不发”,指的是徐遮因孝寻母误入曹营,见其母已故而恨曹操,从不为曹操献一条妙计。有的说在常板坡看到赵云孤身陷入重围时,向曹操献了一计,致使曹操“只要活赵云,不要死赵云”,方得使赵云怀揣阿斗(刘禅)安然无恙地脱险而去,这是害曹之计,而不是利背之计。有的说赤壁之战,徐遮献了大船连环计,试想这是害曹之计啊!被庞统识破后大惊失色,连忙献计让庞统找借口脱险而去。最后徐遮深知伴君如伴虎,又不想为曹操出谋划策,找了个理由,奔西凉边防而去,暂离虎口也。所以不是徐遮进曹营一言不发,而是:“徐遮进曹营,不献利曹计”。


张吉保643


对于这个问题,史无所载;但我的看法是,献了。

有关徐庶这个人,有两句脍炙人口的俗语:“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似乎看起来,他是对刘备忠心无二的。但是很可惜的是,历史上的徐庶,和我们印象中的大不一样。

有关徐庶这个人,《三国志》里面是没有传的,只能从其他人的传里面找。很幸运的是,作为诸葛亮的好基友,徐庶的生平,被裴松之在《诸葛亮传》的注解里,记录得清清楚楚。

有关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正史和《三国演义》里记载得差不多:“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就是说徐庶他老妈被曹操抓了,徐庶就去找刘备,说自己老娘被抓了,自己方寸大乱,在刘备这干不下去了,请求走人。刘备也就放他走了。

但是徐庶他妈有没有那么刚硬的上吊自杀,史书上没写,但是大概是没有。因为裴注里这么记载:

“至黄初中,福(单福,徐庶本名)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庶后数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犹存焉。”

徐庶在曹魏那里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还在彭城被立了碑,您要说他真的什么话都没说,我不太信。毕竟曹操和曹丕、曹睿又不是慈善家,也不欠他什么,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让他升官还给他立碑呢?



青言论史


徐庶进曹营真的没有献一策?这多半是不可能的!

据《魏略》记载: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就是说公元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多多少少是个官职吧?一策都不献就拿了个官做,可能吗,科学吗?


小刀文史


谢谢!

我想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演义的说法,真实情况肯定不是这样。

徐庶是文人,清高少不了,被逼进曹营当然不会主动示好。而曹操是奸雄,逼徐庶进曹营不过是釜底抽薪,又岂能真依赖其献策。所以,徐庶进曹营后以无为混之,曹操则以冷眼对之,换句话说,就是曹操将徐庶雪藏,并不真正用他罢了。


韬韬生活杂说


同意诸位的说法。徐庶是忠直之士,讲究从一而终,在曹营不主动立功是正常的,从三国志未单独立传也证明了这一点。诸葛亮二十多年后还对徐庶怀旧。徐庶在曹营就是大隐隐于朝。徐庶在诸葛亮归刘之前,在刘兵少缺粮的情况下,能轻松打败曹操名将夏候埻李典等,智计不弱。他为了义而放弃单独立传的机会,却成就了忠义贤良之名,名传千古,也算实至名归,不枉一生。


17942601573


曹操骗徐庶之母入瓮,徐庶孝子,赶往曹操驻地,一看没事,其母冤其儿,不懂大孝,后面不再献计于曹操,一方面报答刘备识才之恩,一方面对曹操心存芥蒂!


表叔电视剧大全


给曹操出了一策略,带兵去渭水防备马腾和马超的西凉军了。


用户83903916492


不但一计不献,还尼玛坑曹操!徐庶给曹献计,要活捉赵云,才有了赵云怀抱阿斗在曹阵杀了个七进七出,还抢了曹操一把宝剑;庞统给曹操献连环计后,徐庶造谣马腾、韩遂要攻打许都,他又带兵走了,才有了诸葛亮、周瑜火烧赤壁,这徐庶真是坑曹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