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林雪麗

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

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

女,1978年出生。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泉州市創意產業協會專家會員。其作品多次獲得獎項。

◆2012年作品《保釣》獲得泉州市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天工獎”大賽二等獎;

◆2012年9月陶瓷作品《鍾馗》和《高山流水》榮獲第六屆中國(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和銀獎;

◆2016年作品《覓知音》在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會榮獲金獎;

◆2016年作品《弘一法師》榮獲2016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銀獎等。

瓷壇伉儷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林雪麗1994年就讀於福建省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後從事樹脂工藝的西洋雕塑,後因市場變化,林雪麗下定決心轉型做陶瓷雕塑。在這一過程中,林雪麗遇到了同校的學長,也就是現在的丈夫陳德華,兩人開始一起走上創作之路。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2010年,林雪麗和陳德華兩夫妻攜合作創作的《林則徐》、《畫僧》、《齊白石》去參加福建工藝美術學會評比,就獲得了金獎,這給了他們莫大的鼓勵和信心。既是同行,便能互相促進。

一年後,兩人的作品開始在省內外頻頻得獎,各種榮譽也接踵而至。“我們一起創作,有時一起為作品署名。”林雪麗表示,獨自創作時總有些細節被疏忽,但身邊人會提醒修改。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作品《高山流水》

2012年,林雪麗和丈夫陳德華成立了大泉藝術陶瓷研究所,夫妻攜手,馳騁瓷壇,創作、生產擺設、香道類的作品。林雪麗創作出多個獲獎作品,在不斷創作的過程中林雪麗對瓷雕藝術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悟,主要是對德化白瓷造型藝術方面的理解及感悟。

遷想妙得 創作出超形傳神的作品

創作大寫意精神的作品並不容易,雖然獲得了很多獎,林雪麗創作的造型還是不斷在創新和突破,對於創新和創作的來源,林雪麗表示離不開生活的靈感。一件作品的創新,不但需要塑造技巧這一方面的高超才能,還需要其學問修養、觀察力、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結合,遷想妙得,才能創作出超形傳神的作品。通過林雪麗的作品《雀之魂》,我們可以看到它有一種舞者的靈魂在裡面,顯示了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精神。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雀之魂》

燈光下的《雀之魂》陶塑,她髮髻高盤,長裙飄逸,昂首側立,有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悄然而生。通過極度發揮手的表現力,手臂波浪式的運動,獨特的五指形態出神入化,繼續捏塑的五指形態,背手轉的舞姿更是優美動人。林雪麗塑造的是一個有靈性的孔雀舞舞者的美麗內心世界,傾訴一個舞者在追求她的理想世界。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作品《弘一法師》

再看林雪麗的其它作品,這樣的感覺會讓人愈加強烈。林雪麗創作的作品《弘一法師》靈感來自趙樸初對弘一法師讚美的一首詩,“一輪明月耀天心”,襯托出僧人的一種灑脫,自在,放下一切。

(關注華夏匠人小程序即可購買以下作品)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林雪麗的作品藝術性、工藝性能如此完美地結合,不僅是源於作者精湛深厚功力的詮釋,更是源於其對該作品陶藝語言的把握和嚴謹的創作態度。

福利預告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蘇榮德大師的作品作為活動獎品

我們為大家準備了特別的匠心美物

將不定時免費送給大家!

掃碼進入「華夏匠人生活美學館」馬上參與!

歡迎志同道合的各位加入!

(5月9日晚上 將開始第一期福利活動啦)

演繹泥與火的交融重生 創作超形傳神的作品

匠人匠心/拍賣/工藝/傳承等相關的一切

大家一起聊一聊

『華夏匠人』—匠心·傳承·技藝—

傳播匠人精神,分享美好的匠心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