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为了做关内侯,他竟上书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300里!

函谷关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雄关要塞之一,号称“千古雄关”。可是你知道吗,历史上竟先后有3座函谷关!汉武帝时,将军杨仆因为耻于做关外侯,竟然上书汉武帝,成功的将函谷关东移300里,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做关内侯,他竟上书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300里!

千古雄关

历史上的三处函谷关现在分别被称作秦函谷关、汉函谷关和魏函谷关。其中最出名、也是最重要的当属建制最早、发生故事最多的秦函谷关。

秦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东北弘农涧河西岸。西据高塬,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关在谷口,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为了做关内侯,他竟上书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300里!

崤函通道

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诞生了“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终军弃襦”、“玄宗改元”等成语故事和传说。

为了做关内侯,他竟上书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300里!

函谷关老子铜像

传说春秋末年,函谷关令尹喜一天清早出门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刻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

为了做关内侯,他竟上书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300里!

老子入关

战国时期,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留,孟尝君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小妾以说情放走孟尝君。孟尝君逃至函谷关时却发现关门紧闭。另一食客假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尝君得以逃回齐国。

为了做关内侯,他竟上书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300里!

鸡鸣狗盗

公元前318年,山东六国“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公元前241年,楚、赵、魏、燕、韩五国联军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为了做关内侯,他竟上书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300里!

雄关要塞

安史之乱时唐军与叛军曾在此“桃林大战”。

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也是在这里进行的。

秦代的函谷关早已消失在历史中。如今的函谷关景区为1992年以后陆续重建,主要景点有老子铜像、太初宫、瞻紫楼、鸡鸣台、函关古道等20余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汉函谷关

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因战功赫赫而被封侯。当时有战功的战将往往被封为关内侯,唯独没有杨仆的份。汉武帝对他说,关内的土地分完了,你就做一个关外侯吧。老家在函谷关以东宜阳县南湾村(今属洛阳新安县)的杨仆并不情愿做一个让人耻笑的“关外侯”。他上书汉武帝,请求将函谷关东移300里。

为了做关内侯,他竟上书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300里!

函谷关位置图

考虑到为扩大关中地盘,加强对关东的控制,汉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杨仆带领他的部下及门人,将函谷关东移至300里外的今新安县境内,称其为新关,旧关因而改置弘农县。南湾村就此归入了关中的地盘,杨仆如愿以偿地做了关内侯。

为了做关内侯,他竟上书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300里!

汉函谷关遗址

汉关早已废弃,现在仅存有关门遗址,底层中有拱形门洞,可供交通使用。 2014年汉函谷关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的一处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魏函谷关

魏函谷关,也位于灵宝市,在秦函谷关北约5公里处。

据《灵宝县志》记载:三国时,曹操西讨张鲁、马超,因秦函谷关艰险难行,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大将许褚在黄河南岸劈山开道,以行粮草,即当年的“曹操运粮道”。

为了做关内侯,他竟上书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300里!

函关古道

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弘农太守孟康在运粮道的入口处新建关城,号大崤关,又名金陡关,后人称魏函谷关。清代康熙、同治年间及民国初年曾数次重修魏关。关楼上书“天下为公”四字,系康南海所书,后改书“紫气东来”。关楼在抗战时毁于兵燹。近代,鲁迅先生笔下之函谷关,多指魏关。魏函谷关遗址建国后被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存古道、烽火台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