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太平天國後期諸王中,真正有用的只有這兩個

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在農民起義戰爭中開創了許多先例,例如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利用西方宗教主義發動的起義,也是唯一一次遭到中西方軍事力量聯合鎮壓的農民起義。到了太平運動後期被封的王甚至超過2700人,基本到處都是王,人人都是王

那麼問題來了?封這麼多王肯定大多數都是濫竽充數的,那真正有用的是哪幾個呢?

拋卻天王洪秀全和早期封的五王外,到了太平天國後期,真正起到重要作用的只有兩個: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

太平天國後期諸王中,真正有用的只有這兩個

一、陳玉成出生於1837年,原名丕成。廣西藤縣客家人(一說桂平),祖籍廣東翁源縣。[1] 他出身貧農。幼時父母雙亡,依靠叔父生活。1851年,十五歲的陳玉成隨叔父扶王陳承瑢[2] 參加了金田起義。他在童子軍中表現極為出色,苦練一身好槍法。不久便當上了童子軍的首領。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定都天京後,他被提升為“左四軍正典聖糧”,主管軍糧。1854年6月,西征軍進取武昌,十八歲的陳玉成在奇襲武昌的戰鬥中,表現勇敢,建立首功,被提升為殿右三十檢點(三十八指揮,位在丞相以下),統領後十三軍及水營前四軍。1856年提升為冬宮又正丞相。

太平天國後期諸王中,真正有用的只有這兩個

1856年天京事變後,為了扭轉危局,太平天國將士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洪秀全自任軍師,總理國政,積極著手組建新的領導核心。

1857年1月--5月與李秀成在樅陽商議配合作戰事宜後,先後克無為,廬江,舒城等地,5月,戰線由安徽推進至湖北,又連克黃梅,廣濟,薊州,薊水,羅田。10月被封為又正掌率,成天豫。

太平天國在1858年恢復了五軍主將制,陳玉成為前軍主將。咸豐八年(1858年),湘軍精銳李續賓帥六千精銳圍攻三河,太平軍三河守將吳定規“一日五文”向時在六合戰役中的陳玉成求援。陳玉成隨即渡江趕回天朝,奏請後軍主將李秀成同赴三河,遂連夜馳援廬州(今合肥),在三河之戰中,以迂迴包抄戰術斷敵退路,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九年,晉封英王。十年,會同各軍再破江南大營,東征蘇州﹑常州。

同治元年(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1862年)春,派部將扶王陳德才等率師去陝西等地招兵,廬州守軍兵單被圍急。四月,率部突圍,走壽州(今安徽壽縣),為叛徒苗沛霖誘捕,解送清營。在敵人面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五月初八,在河南延津縣慷慨就義,年僅26歲。

太平天國後期諸王中,真正有用的只有這兩個

二、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漢族,出生於廣西藤縣大黎裡新旺村,太平天國後期著名將領、近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

李秀成出身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尋食度日”,生活十分艱難。在金田起義參加太平軍後,他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晉升為青年將領。天京變亂後,他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並建立蘇福省、天浙省,中興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

1864年6月,湘軍攻陷天京,李秀成被俘後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自述,追述自己的經歷和太平天國的歷史。8月7日被曾國藩殺害,年僅四十二歲。

除此之外,幹王洪仁軒輔王楊輔清侍王李世賢章王林紹璋慕王譚紹光航王唐正財護王陳坤書堵王黃文金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康王汪海洋偕王譚體元贊王蒙得恩等王雖然表現沒有陳、李二位那麼突出,但也在太平天國運動後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得以青史留名,至於其他的大部分王,純屬濫竽充數,不值一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