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赤壁之戰後,周瑜為什麼不趁劉備在東吳成親之時收回荊州?

我們1990後


因為孫權不同意……

先說句題外話,劉備在東吳成親時,孫劉兩家都佔有荊州的一部分,所以收回【荊州】這個說法不妥。

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攻下南郡(主要是周瑜,劉備方也派人參與了),周瑜把南郡在南岸的部分,分配給劉備駐軍。劉備後來又打下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

再之後就是孫權把自家妹妹嫁出去,劉備動身趕赴東吳聯姻。

劉備在東吳期間,周瑜確實打算借這個機會解決劉備集團。方法是從劉備身上下手:

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周瑜在東吳一直是主戰派,認為劉備是當世梟雄,又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是將來一個極大的潛在威脅。所以不如早點下手解決掉他。

方法是,把劉備留在東吳,用美女玩物軟化他的意志,把他和關羽張飛分隔開。然後我們挾制劉備,讓他的手下聽我們調遣去攻戰,大事可成。

否則的話,三人一旦聚會,就好比那蛟龍入海,沒法控制了。

這雖然不是直接的“收回荊州”,但主公既然被人控制在手裡,地盤丟失只怕也是時間問題。所以也可算是試圖收回荊州。

然後這個方案被孫權否了。

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孫權的考慮有兩點:1.聯合劉備對抗曹操;2.劉備不一定能對付得了。

第一條理由不必說,至於第二條,劉備身在虎穴,恐怕沒有什麼“難制”的資本。這點可能指的是就算劉備本人被挾持,而劉備集團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都在,實力完整,一旦翻臉,會給孫權勢力帶來很大麻煩。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戰略優先度的問題。最終孫權決定選擇聯劉抗曹的一條路,所以沒有同意周瑜的意見。

有趣的是,劉備自己也心知肚明,去東吳有風險。而他的考慮和孫權是一樣的:

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我認為孫權頭號敵人是曹操,需要聯合我的力量,所以才決定去東吳。但這也實在是冒險啊。


北門猿


“津城沐雨”作答,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

第一,周瑜想通過“糖衣炮彈”讓劉備“樂不思荊”,不動干戈收回荊州。



第二,劉備雖然在東吳,但是指揮權都已經交給諸葛亮等人,沒有劉備的荊州,力量仍然不容小覷,貿然攻打實乃下策。



第三,劉備在東吳成親,與孫權結為親家,還是盟友,如果此時攻打,不得人心,恐天下人恥笑。




津城沐雨


首先,歷史上,曹操在赤壁是捱上了瘟疫,可能是吸血蟲病,才放火燒船撤退的。並沒有如演義被打得丟盔棄甲,那是羅貫中替劉備孫權打的。

所以,曹操隨時會捲土重來,孫劉聯盟是雙方為了生存的基本國策,把頑強的劉備頂在前面抗曹對孫權是最有利的,而劉備背靠有實力的孫權也是最佳求生之道。既然是基本國策,就不會因個別人的好惡而改變,即使是周瑜。


笑傲江湖161104


赤壁之戰後,周瑜為什麼不趁劉備在東吳成親之時收回荊州?

赤壁之戰,正是孫劉兩家結萌的最佳時期,只因為孫,劉聯手才有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否則吳國也不會把孫尚香嫁給劉備。

孫,劉聯盟是國策,而周瑜是傑出的軍事指揮家,忌能幹這種親者痛仇人快的事情,更何況荊州是借給劉備的,早晚要還,劉備要派兵守著,共同對付曹操,這種結盟的事也不是周愉一人說了算,要孫權,魯肅等集體討論而定,周愉一人沒有這個權力。



荊州之事,曾經魯大夫,討過荊州,而出現了魯肅能文能武的英雄氣概,歷史上的《單刀赴會》就是魯肅去荊州找關羽討要荊州,而並非關羽單刀赴會,硬是羅貫中把魯肅的光環,罩到了關羽頭上。

因此在兩國聯盟的頂盛時期,周愉不會幹這種蠢事。周愉…不可多得的軍事家。


9紫氣東來


正史中不是借荊州,應該是共分荊州吧。所以才有後面劃沅江而治。剛聯姻就過河拆橋,貌似不可能。周瑜志氣恢宏,雅量高致,其人其時都不可能搞這出。何況曹操不可卒除,但也要防禦,傻子才同室操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