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大臣惹怒皇帝 被活埋七天七夜 你猜结果怎么样

明朝皇帝大多颇有个性,不拘一格。其实,明朝的大臣更是性格突出,在皇帝面前也是率性洒脱,敢作敢为,不像清朝大臣见了皇帝只有唯唯诺诺口称“奴才”的份。

今天我们就说一个经常犯言直谏的大臣:陈谔。

大臣惹怒皇帝 被活埋七天七夜 你猜结果怎么样

陈谔,字克忠,广东番愚人。永乐年间,陈谔通过乡试进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刑科给事中虽然只是正七品的官员,但权限很大,负责监察刑部的工作。皇帝交给刑部办理的事件,刑科将定期进行督办。如果遇到拖延不办的情况,他们有权向皇帝上疏报告。事件办理结束后,又由他们核实销号。

陈谔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官员,从来不回避问题和矛盾,“遇事刚果,弹劾无所避”,但却不得皇帝欢心。这是为什么呢?原因说来让人好笑,是陈谔嗓门太大了。

原来,陈谔说话声如洪钟、震耳欲聋,上朝奏事的时候丝毫不减分贝,在安静的朝廷里听起来真有“如雷贯耳”的感觉。明成祖朱棣觉得很是不爽,怀疑他是故意所为,就饿了他几天肚皮。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种处罚看似啼笑皆非,实际上非常残酷。不过,陈谔忠实地执行了。几天后,朱棣召见陈谔检查处罚结果,没想到陈谔依然奏对如故。朱棣释然了,说:“是天性也。”此后,朱棣每次见陈谔,都笑称他为“大声秀才”。

大臣惹怒皇帝 被活埋七天七夜 你猜结果怎么样

我们知道,朱棣是一个很强势的皇帝,不允许大臣违抗他的意旨。否则,后果很严重。可陈谔不是一名整天揣摩上意的官员,他在上疏汇报工作时,常常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看法。一次,陈谔就把朱棣给惹怒了。朱棣故技重施,“命坎瘗奉天门,露其首。”

“坎瘗”,是古代行祭地礼时用来掩埋牲畜和玉帛的一种坑穴。朱棣命人在奉天门外挖了一个坑穴,将陈谔活埋在里面,只露出一个脑袋。

这又是一次奇特而残酷的惩罚。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不吃不喝最多也就坚持几天的时间。陈谔被埋于坑穴内,“口能言,身不能动”,这种情况下能坚持几天?答案是:7天。7天后,陈谔被放出来,又活蹦乱跳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朱棣一看,没死,好,官复原职。

大臣惹怒皇帝 被活埋七天七夜 你猜结果怎么样

经过了这次死里逃生,陈谔并没有改变自己犯言直谏的性格,一次次“上疏忤旨”,又激怒了朱棣。朱棣决定换一个花样惩罚他,就罚他自费修建象房。陈谔是一个清官,工资又不高,请不起工匠修建,只好挽起袖子亲自修建。

可怜陈谔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秀才,何尝干过这种修建房屋的粗活?几天下来,就变得蓬头垢面了。一天,朱棣前来视察工地,竟然认不出陈谔了,问“这人是谁”?陈谔匍匐在地上,向朱棣汇报情况。朱棣就算铁石心肠,此刻也动了恻隐之心,再次赦免了他。

此后,朱棣深知陈谔的秉性,不再为难他,多次大力提拔。不久,便安排他担任顺天府尹一职。后来又先后任命他升任正三品的湖广按察使、山西按察使等职。没过多久,又“坐事落职”,被削去职务。朱棣死去,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大赦天下,陈谔本应该官复原职,可由于陈谔在担任湖广按察使时,经常揭发楚昭王朱桢的问题,被贬为海盐知县。此后,升迁荆王长史、镇江同知,最终在镇江同知任上去世。

陈谔德才兼备,可惜因为性格太耿直,在官场上屡遭排挤,默默无闻地消失了。明朝末年的史学家谈迁评论说:“陈公之鲠直,九死不移,宜其简在帝心,徒以执政不悦而竟不果召。惜哉!”

陈谔地下有知,怕是要跳出来声如洪钟地对谈迁说:“知音!知音!”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五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