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CEO的思維導向:增長曲線

CEO的思維導向:增長曲線

在v派與張帆聊了半個小時,他把原先的vSLAM項目停了。最近看了一下區塊鏈,想與我討論一下。

張帆是一個好小夥,浙江大學計算機系畢業,與王淮是同班的。到了張江創業工坊成為入孵項目,應該是2016年初,他做vslam的算法和模組,想與當時的AR/VR眼鏡公司合作。

每次來v派,就看到他一個人常常在小小的房間裡coding。我開始關注他。瞭解了他的長項是算法,他的商業模式是為開發者提供模組獲得現金收益,我覺得這個不是方向,因為開發者的模組是技術週期的,而且是一次性的,獲得一個用戶後不可能獲得持續的增長。另外我建議要有2C思維,不要被合作伙伴牽著鼻子走,不知道用戶的需求。

2C思維,不一定要做2C的生意,但是必須要能夠直接觸及到的用戶。客戶與用戶是不同的

另外建議他不要一個人,要組建團隊,最好是2-3人。

技術性創業中,快速迭代的核心是程序員,是code,所以具體coding的人,夜以繼日,不太可能有時間來做各種溝通,尤其是涉及芯片啊,供應鏈等等。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

團隊是必須互補的、可溝通的、但是CEO是決策的,決策的依據是“公司業務發展曲線”

後來他找來了一個合作伙伴,對供應鏈很熟悉。

張帆的公司,比較泛泛的定位在android手機的AR技術供應商,但是一直

但是對2C思維一直猶豫,在設計如何2C的AR產品上,做過三次嘗試

1,做一個android手機,甚至就做小米手機的AR軟硬件配件(app),可以收集室內3D數據,同時玩AR遊戲。

2,做一個AR紙眼鏡盒子,類似google的VR眼鏡,結合AR紅包之類

3,做一款軟件,讓妹子來做自己的人臉,做“畫皮”

但是這三樣東西,都沒有最後出來一個見用戶的,都在討論和琢磨中被“槍斃了”。一是因為時機,比如第一個產品就是android的ARkit在apple以後,很快推出,始料未及。第二個產品,也是網易嚴選上了一個類似的產品,反應一般,二是因為供應鏈的合作問題,比如芯片供應商,是一個很大的公司,與小公司很難談,我還用IC咖啡的關係約著他們聊了一次,但是最終沒有推出產品。三是因為,實際上直接面對用戶是沒有決心的。

第三條是很關鍵的,就是對2C有很多疑慮。

所以在昨天的溝通中,我與張帆聊的時候,review了一下,為啥推出不第三個產品?我自己覺得很多妹子願意來做自己的畫皮啊,可以貼到自己的美圖上,原先30分鐘的美圖,現在可能2分鐘搞定?而且可以有各種清晰度的分別,高清晰的可以收費,還有可以笑和苦的動態效果,也是可以收費的。

張帆的回答是:市場上有1-2個在做類似產品;具體的套現效果也不知道......

我只好總結說,對一個項目的看法,如果用找毛病的眼睛去看,那麼全是問題,一堆的困難。就像我做早期投資,看的是團隊的“勇往直前”的自信,他看準的東西,3頭牛拉不回來,別人覺得不可能的,他依然覺得可能做,堅定他是不是正確的只有市場,只有“用戶”!(注意,不是客戶)

什麼時候是成功?就是你的用戶開始重複使用,你的用戶開始推薦別的用戶,你的用戶之間開始雪球效應。

CEO的思維導向:增長曲線

正的斜率導數

CEO的思維導向:增長曲線

負的斜率導數

這條增長曲線,是斜率為正的,而且是斜率的導數也是正的!

這就是我一直與創業者說的,你必須關注斜率的導數!

再舉一個商業上導數是負的:

一家公司提供車載攝像頭產品和服務,與當地的交通警察合作,用戶安裝以後,可以拍攝前車的違章,確認後可以分享部分罰款。

這個模式,一開始可能不錯,但是明顯看出,它的增長有問題,邏輯上,人人舉報的話,違章越來越少,從而安裝該設備的人越來越少,很快會達到平衡;

這類業務,創業團隊是不應該去投入精力的。作為業務的補充還可以去做做。

對這樣的主營業務方向把握,是非常重要的,這是CEO的“業務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