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他是晚清最後一根頂樑柱 去世後英法俄三國說:這下我們輕鬆了

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嘉慶十七年出生。四歲時在祖父的教導下接受啟蒙教育,六歲開始讀“四書”、“五經”,後來又接觸了顧社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和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當時科舉還是讀書人進入仕途的重要途徑,左宗棠雖然在湘陰縣試和長沙府試中均名列前茅,但三次進京會試卻都以落榜告終。

他是晚清最後一根頂樑柱 去世後英法俄三國說:這下我們輕鬆了

就在他彷徨苦悶之時,左宗棠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一個貴人陶澍。陶澍是當時的清廷重臣,曾連任十多年的兩江總督。1937年春天,陶澍回鄉省親。途經醴陵時在縣公館裡他看到了這樣一副對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這副對聯,表達了故鄉人對陶澍的敬仰和歡迎之情,又道出了他一生最為得意的一段經歷。

他是晚清最後一根頂樑柱 去世後英法俄三國說:這下我們輕鬆了

陶澍沒有想到小小的醴陵竟然有自己的知己,他當即提出要見見這幅對聯的作者,不一會兒,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來到了他的面前,這個人就是左宗棠,時任淥江書院山長。一番長談後,陶澍對左宗棠的學識很是欣賞,就讓他在自己身邊做了一個四品幕僚,左宗棠由此開始接觸軍國大事。

他是晚清最後一根頂樑柱 去世後英法俄三國說:這下我們輕鬆了

37歲那年,左宗棠又遇見了自己的第二個貴人林則徐。林則徐不僅一再向咸豐皇帝推薦左宗棠,稱他為“絕世奇才”和“非凡之才”,還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繪製的地圖全部交給了他,並說:“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終無成就之日。他日西定新疆,舍君莫屬!”

他是晚清最後一根頂樑柱 去世後英法俄三國說:這下我們輕鬆了

當時向朝廷推薦做左宗棠的除了陶澍和林則徐之外,還有胡林翼、賀長齡、郭嵩燾、潘祖蔭和曾國藩等人。這麼多大員推薦加上他追隨曾國藩和太平軍作戰有功,1862年1月左宗棠被清政府任命為浙江巡撫,此後他因軍功迅速升遷,先後出任閩浙總督和陝甘總督等職,並被清政府封為二等恪靖伯,加太子少保銜,不久後又出任東閣大學士。

他是晚清最後一根頂樑柱 去世後英法俄三國說:這下我們輕鬆了

同治六年(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為王,自立國號為哲德沙爾汗國,宣佈脫離清廷。俄國乘機佔據了伊犁,英國也虎視眈眈,意圖瓜分西北。眼見1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即將失去,李鴻章卻在給慈禧的奏疏中說:“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裡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

他是晚清最後一根頂樑柱 去世後英法俄三國說:這下我們輕鬆了

李鴻章的這番言語遭到了左宗棠的強烈反對,他說:“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所謂千里荒漠,實為聚寶之盆。若此時即擬停兵節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冠進尺”。最終清廷採納了左宗棠的建議,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出兵平叛。此時英國人為了自己在新疆的利益,將阿古柏勢力認作藩屬,並威逼清廷停止進軍,但左宗棠不為所動,毅然出兵,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平定了由英、俄兩國支持的阿古柏之亂,他也因功被清廷封為二等恪靖侯。

他是晚清最後一根頂樑柱 去世後英法俄三國說:這下我們輕鬆了

此後左宗棠先後擔任了軍機大臣和兩江總督之職,中法戰爭爆發後,他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閩海軍務,在此之前,他就令王德榜招募組建了恪靖定邊軍,1985年3月,恪靖定邊軍和黑旗軍在鎮南關大敗法軍,就在左宗棠謀劃下一步進軍計劃時,清政府卻和法國和談了,他一氣之下上書求退,4個月後,左宗棠病逝,享年73歲。左宗棠去世後,英俄法三國都同時鬆了一口氣,他們再也不必為和這個強硬的主戰派打交道而頭疼了,他們的軍艦和他們的士兵又可以自由橫行了。左宗棠的去世,使清廷失去了最後一根頂樑柱,大廈將傾,卻再也沒有人可以挽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