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接房的時候會拿一把尺子,到心愛的房子裡把面積、層高統統量一遍,結果全部都發現和買房時說的不一樣,而且絕大部分是縮水,很多人不理解這是為什麼,花了大一生的積蓄卻買到了一個縮小版的房子,其實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買房過程中銷售人員給大家講的概念有問題
先來說層高,現在買房所有的銷售人員都會給大家講層高是多少,一般情況下高層層高為3米,3米1的已經屬於良心開發商了,還有2米8層高的,如遇到這樣的房子,大家還是另選項目;銷售人員講的層高,是基於工程方面的概念,和我們的後期居住關係不大,其實每一個客戶所關心的層高的真正概念應該是“淨層高”,也就是我們拿尺子可以量到的層高,銷售人員所講的層高是包含了樓板厚度在內的,所以以後買房問層高儘量去問盡層高是多少
對於層高問題,一般3米的層高,實際淨層高應該在2米8左右,在後期裝修鋪地後,層高也就達不到2米8了,所以如果銷售所講的層高是2米8,那麼入住後淨層高應該在2米6左右,這樣的戶型居住的舒適度會非常差,高度越高,居住的空間感就會越強,利於住戶的心胸開闊,而低矮的房子會讓人生活壓抑,本身對身體健康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我們再來說面積,現在大部分地區房屋銷售是按建築面積來算的,簡單的理解建築面積就是自己使用的面積加公攤面積,而公攤面積就是公共樓道,電梯間,大堂這些公共的空間,因為如果這些不公攤到每戶的面積裡面進行銷售,那麼開發商就要對這部分面積承擔成本,所以會全部賣給銷費者,當然這也是消費者平時要使用的空間,按理說也可以說的下去
那麼公攤面積大還是小呢,這個大家可以直接詢問銷售人員一個概念:公攤率,一般高層產品公攤率約25%左右,即100個平米的戶型,其中有100*25%=25個平米是公攤面積,就是不在你室內的公共空間面積,接下來的75個平方就是套內面積,這個概念大家也需要理解清楚,套內面積就是房屋的建築面積保減去公攤面積剩餘的部分,但是這個套內面積也不是尺子可以量出來的,我們能量出來的面積叫實際的使用面積,那麼這兩個面積又有什麼區別呢
剛才講了套內面積,這是一個大的相對整體的概念,但現在建築上一些陽臺,飄窗這些面積只算一半進入產權,還有室內牆體所佔用的面積也部分包括在內,所以拿尺子是無法準確的測量出來的,而我們所講的實際使用面積是把所有的贈送面積包括在內,但是牆體面積排除在外的,還是這樣理解,開發商不可能把牆體面積拿出來自己承擔成本,這些是全部都要賣給消費者的,所以這種情況下,實際使用面積一般都要小於套內面積,套內面積肯定要小於建築面積,而我們在買房過程中理解的面積是最大的那個面積,就是建築面積
針對面積這個問題如果朋友們理解清楚後,就很明確的去尋找公攤小一些的項目,但公攤的大小是一個雙面問題,公攤小意味著公共空間會小,同一棟樓的住戶會相應的增多,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項目在品質上都很難有亮眼的表現,但是公攤大卻不一定意味著品質高,這個需要朋友們在買房的時候仔細的瞭解,有些項目公攤大,但公共空間的處理卻非常糟糕,這樣也談不上什麼品質,還有些項目公攤大,但客戶能使用的公共空間卻也非常有限,這樣的項目大家也可以儘量避免
希望看過本文的朋友可以在購房過程中直接的詢問銷售人員真實的概念,同時對於項目的選擇有一個明確的指向,儘可能的去買一個好的項目,選到自己合適的房子
感謝大家的評論、關注,如有任何購房問題,歡迎私信交流
閱讀更多 大頭看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