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米盧是靠運氣讓國足進入世界盃的嗎?

不如無情


國足歷史上唯一一次衝進世界盃決賽圈,就是在米盧的率領下進入2002年韓日世界盃。但個人認為米盧當年能夠成功主要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的幫助。

先說天時,當時亞洲有4.5個世界盃名額,日韓作為東道主直接晉級決賽圈。然後一共有10支隊伍進入10強賽,分為兩組角逐。當時中國足協用盡了一切資源來研究抽籤那點事兒,最終依靠龍哥的驚天一抽,國足成功避開了伊朗和沙特兩大勁敵。

2002年,正是中國足球人才最後的巔峰期,96黃金一代的郝海東、范志毅、馬明宇、張恩華們尚可一戰,楊晨、吳承瑛、祁宏等中生代球員也正值巔峰,再加上孫繼海、李瑋鋒甚至更年輕的徐雲龍、邵佳一的出現,中國足球的陣容實力和年齡層次都處在巔峰期,戰力極高,此為人和。

再說地利,我們可以把他比作米盧的快樂足球,中國足球此前的訓練飽受人們詬病,比如圈養式、體能式的訓練方法太過落伍,當年金州的眼淚就是因為要踢大賽了,戚務生還在給球員的訓練加量,導致真到了正式比賽大家都邁不開腿。而米盧執教能力雖然一般,但是他是一位深諳中國國情的老帥,這就為他掃清了很多執教上的障礙,再加上他的快樂足球,讓國足隊員心態及其放鬆,戰鬥力更加強大。

所以米盧能夠成功,應該說是“中國人”米盧的成功。


大局觀


呵呵,這個問題問得好!如果你認為米盧是靠著運氣讓國足進軍世界盃,莫不如說是靠著張吉龍將中國隊抽進了世界盃。當時澳大利亞袋鼠還沒有跳到亞洲,日本韓國是東道主,沙特和伊朗又分在一個小組。中國隊與烏茲別克斯坦、阿聯酋、卡塔爾們分在一個小組。中國隊不出線似乎都沒有什麼道理。同時在那個時候,中國國家隊的實力也是最強的時候,職業化後能夠叫得響的國內球員,范志毅、郝海東、孫繼海、李瑋鋒、李鐵都是那個時代的國腳,這樣的人員配置也是國足歷史上最強的。老國腳黎兵在迴歸1998年世界盃預選賽時曾經表示:“當時出場比賽的時候,腿肚子都是轉筋的。”中國球員很多時候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心理就是不行的。米盧直接在這方面開刀,他告訴球員們“快樂足球”、“態度決定一切”,讓國足球員們的心態放平,然後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國足世界盃出線,應該是一個各方努力的結果——球員實力強+一個好籤位+一個老江湖的教練。那麼,米盧為什麼不續約呢?有人給出的意見是,要價高,同時自身的訓練水平一般。莫不如換一個教練,換一個風格。


球哄哄


中國男足其實實力最強的時候是1982年到1988年左右,那個時候亞洲老大的位置在韓國伊朗、沙特之間來回輪轉,但中國基本上坐穩了亞洲老二的位置。

那個階段世界盃亞洲區分配到的正賽名額基本上穩定在兩個左右,以中國隊當時的實力應該是穩穩能夠進軍世界盃的。

但是呢?

1982年世界盃預選賽被新西蘭“假球”黑了一把,我們說是因為麻痺大意,驕傲自大,說到底就是運氣不佳。

1986年世界盃預選賽遭遇了“519”,小組賽都沒出去,我們說是心浮氣躁,傲慢自大,說到底還是運氣不佳。

1990年世界盃預選賽連續兩次遭遇“黑色三分鐘”,但凡有一次能挺過去中國隊早都衝出亞洲了。結果最後總結還是因為心浮氣躁,麻痺大意,只差一步到羅馬……

其實米盧接手的那支中國國家隊相比1998年世界盃預選賽時的中國國家隊整體實力是下降了的,郝海東、范志毅、孫繼海、李鐵、江津等主要的框架隊員並沒有什麼變化,只是都老了四歲,新補充進來的楊晨、曲波、李曉鵬也不見得比1997年的高峰、姚夏、黎兵要出色多少。

但是1997年中國隊早早的“保平爭勝”,自己主動的提前兩輪放棄了出線權,2001年的中國隊卻能夠早早的提前兩輪出線,這都是運氣麼?

憑心而論,2002年世界盃預選賽沒有了日韓,中國隊按實力排下來能排到二三名的位置,僅就實力排名而言確實應該出線了。

但問題就是,從1982年世界盃預選賽算起,中國隊每次按實力排下來都應該出線,但為什麼一次都沒有出線?

直到現在中國球迷甚至部分中國足球業內人士還把米盧的那一次出線經歷歸結為“運氣”,只能說直到現在中國球迷和中國足球人還是沒搞明白那種“運氣”到底是什麼東西。

這也就能解釋了為什麼2002年之後中國隊再也沒有出線過……


皮耶霍


2002年的韓日世界盃,那是多少人首次關注世界盃,因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進入到了世界盃決賽圈,而當時帶領球隊實現這一壯舉的是米盧,對於有人認為米盧是靠著運氣帶隊進的世界盃的看法,筆者並不贊同。

當年球員的牌面陣容,絕對要強於現在,馬明宇 孫繼海 郝海東 楊晨 范志毅 李瑋峰 于根偉 祁宏 李鐵 肇俊哲,李明都居然大名單不入,再看現在的球員,單個拿出來任何一個,都和當時的球員沒辦法比,技戰術層面是一塊,心理素質和戰鬥能力,都和當時的球員沒辦法比。

現在去看當年的國足,有些出彩的進攻可以說打得行雲流水,雖然沒有主辦國日韓,但實際上面對卡塔爾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這種隊經常陰溝裡翻船,但是米盧手下的國家隊反而連戰連捷,把這一切歸功於運氣似乎對米盧很不公平。

外交勝利、內部團結、各方協作,這些都是當年米盧成功的因素。一向夜郎自大的中國足球相關人始終認為中國足球只是心理有問題,米盧肯定不會認為中國足球只是心理問題,不過他知道中國足球有嚴重的心理問題,他花了很大的力氣來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球員們踢得很快樂,這是我們很長時間都沒見到的。

他的很多執教理念都是通過遊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傳達給球員,而不是填鴨式的硬教育。還有一點非常關鍵,米盧有很強的抗壓和抗干擾能力。國家隊歷來不缺少各種指手劃腳的高層,而米盧堅持自己的想法用自己想用的球員,用運氣來形容米盧,太不公平。


足球部落


提出這個問題多少有些業餘,因為競技體育運氣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而決定最終的成績還是需要實力。

不可否認,中國男足能打進2002韓日世界盃正賽,存在一定的運氣,畢竟當時韓國與日本兩個東道主不佔晉級名額,這讓中國隊晉級道路上少了兩個主要競爭對手,而10強賽分組結果,中國隊又成功躲開了實力最強的沙特與伊朗,這樣中國隊與阿聯酋、阿曼、卡塔爾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同分一組,小組第一才能直接晉級,而第二名還要與另外一組的第二名進行附加賽,勝者與歐洲區預選賽的第15名打附加賽,爭奪另一個進軍世界盃的名額。根據歐亞兩洲足球水準的明顯差距,中國隊除非獲得小組頭名,否則基本無望晉級。也就是說,即便十強賽沒有韓國、日本這樣的強敵,而且分組也躲開了沙特、伊朗這樣的勁旅,但中國隊若想突破西亞和中亞球隊的包圍,沒有絕對的硬實力也絕非易事。 而衝擊02世界盃那屆國家隊,恰好是職業化以來實力最強的中國隊,范志毅、孫繼海、李瑋峰、杜威、鄭智、李鐵、于根偉、江津都是當打之年,還有那時的亞洲頂級前鋒郝海東,再加上神奇教練米盧,這才一步一個腳印,主場憑藉于根偉的絕殺進球擊敗阿曼,圓了中國人的足球夢。

可見,中國隊殺入世界盃決賽圈,是運氣、實力、戰術等多方面聚合在一起的結果,絕非是僅靠運氣進入的世界盃。


昊體育


快樂足球都是假的,當時的日韓沙伊全部避開,隊中是已經不復往日之勇的阿聯酋,不再能攪局的卡塔爾,當時還沒太多實力的烏茲別克。

就是這樣打阿曼,打卡塔爾的時候還是讓人提心吊膽的。

當時日韓世界盃最近的重大觀眾來源就是中國,亞足聯這麼安排也是合乎情理。

體育無關政治,那是不可能的。那種事後腦補的就算了吧。


足球新聞翻譯官


運氣之眷顧有實力的人,米盧最大的強處就是將足協、國家隊隊員、媒體之間的關係處理的相當的不錯,理清了將帥失和的問題。郝海東炮轟米盧,與范志毅的恩怨情仇,孫繼海與米盧的矛盾,這些如果不在十強賽之前消除,對於國家隊來說肯定是不好的。禍起蕭牆,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了,不要等到十強賽,中國隊就自己敗了。

第二點,米盧善於調節球員心裡狀態,中國隊的一個傳統毛病就是大賽大病,發揮不出自己的實力,米盧很好的解決了這點,將自己的實力發揮出來了。

成王敗寇,快樂足球只是一個藉口,對於足協領導來說豪賭世界盃,包機、聯賽為國家隊讓路,賭贏了就是自己的政績,成功之處,賭輸了換個地方再就業。米盧的任務就是幫助中國隊進世界盃,做到了,這樣雙方皆大歡喜。


懂球女王


有人說是,那一年是韓日世界,是在韓國和日本舉行,所以少了兩個對手,才進入世界盃的!掽到了好運氣!要我說絕對不是。當年中國所在小組烏茲、阿聯酋、卡塔爾、阿曼,以6勝1平1負積19分,驕人成績,以小組第一名直接出線,用運氣來說是說不過去的。米盧過後,後繼繼任者,連續三屆亞洲區小組賽都不出線。這又說明什麼?所以當年十強賽米盧功不滅!首先球隊樹立一個共同目標,把其他個人私怨拋在一邊,球隊向前看!把一個球隊扭成一個整體,態度決定一切!其次賽前充分發揮球員的自信心,製造一個比較輕鬆良好足球芬圍,快樂足球!再其次米盧選人上以狀態為準,米盧技戰術雖然不是很好,但臨場指揮是第一的,選人用人有米盧的一套,充分地發揮出球員特點!放鬆自信!這就是米盧成功的秘密所在!雖然在世界盃決賽小組賽與巴西、土耳其及哥斯達黎加同組表現差。但那屆世界盃冠軍是巴西,土耳其是季軍,與哥斯達黎加實力相比稍弱一些,也是可以拼對手,只是運氣差了一些,因為運氣不可能永遠在你這一邊!還是要靠實力去爭取!所以說米盧靠運氣進軍世界盃的人是:人家成功眼紅,人家失敗又說各種不是。總之總是有得說!


手機用戶6661975777


那屆國足歷史性打入世界盃正賽階段的比賽,在很多人看來,是沾了日韓作為主辦國直接晉級正賽的光,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亞洲,中國男足當時最大的對手不是東亞球隊,而是西亞球隊,國足在歷史上吃了不少西亞球隊的虧,這一次的晉級,含金量很高。

米盧不願意看到球員的沉重心態,揹著包袱踢球是不能取得好成績的。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大賽之前,只要有閒暇,米盧就會熱情地與球員在一起玩各種遊戲,打檯球,玩保齡,甚至在訓練課上玩網式足球。在玩的過程中,米盧從不輕易地輸給對手,而是利用規則允許的漏洞耍賴,"佔小便宜"。久而久之,不管是他的助理教練還是隊員,都習慣了這種遊離於規則邊緣的"聰明"玩法,並逐漸地運用到賽場上。結果,再緊張的比賽,中國的球員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一遇到不公平的判罰就跟裁判急,與對手吵,犯不該犯的錯誤。只要規則允許,不論合理與否,球員們都必須遵守。這是遊戲,也是人生。米盧宣稱足球應該是快樂的,不要賦予它太沉重的東西。隊員們在經歷了十強賽後,對米盧無不佩服。他的快樂足球理論是真正的寓教於樂。隊員們沒了負擔,心理平和地對待每一場比賽。看完十強賽,無論是足協官員還是球迷都承認,心理穩定是中國隊最大的進步。

米盧特別強調團隊意識,他認為隊裡沒有不可或缺的球星,沒有主力隊員和替補隊員之分,這是一個整體。他要求隊員從頭到尾90分鐘內保持高度的思想統一,遵守戰術紀律,互相配合,整體作戰,無論在場上還是場下都要尊重和支持自己的隊友。為了讓國腳充分領會團隊精神,他為國家隊播放了美國大片《熱血男兒》,激勵隊員齊心協力。他妙手回春,化解了范志毅和郝海東之間長達10年的矛盾,增強了戰鬥力。
米盧用人不拘一格,根據自己的戰術選人,用人不疑。江津就是典型的例子。上海四強賽上,由於江津長時間沒參加比賽,手感生疏,竟然出現手接回傳球的失誤,而罰點球時。也沒撲出一個。米盧給了他信心,第二場依然安排江津首發。江津深受鼓舞,全神心地投入比賽,生怕辜負了米盧的期望。在十強賽中,江津穩守大門,不僅撲出了一個點球,還多次撲住對方的必進之球。米盧和中國隊變壓力為動力,唱著"將相和"。在十強賽中過關斬將,以穩定的發揮提前兩輪出線,圓了中國人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足球夢。這就是米盧的快樂足球。

面對中國隊的成功,同組的西亞球隊心裡不服,他們認為中國隊贏在運氣上,抽到上上籤之後,小組比賽中幾次在被動的情況下都化險為夷,逃過劫難。其實,這種看法是偏頗的。運氣可能幫助你一次,但不會總幫助你。當郝董冷靜地面對牙買加主裁的黃牌,范志毅信心十足地主罰任意球,馬明宇不知疲倦地在場上奔跑穿針引線時,不難發現他們這一代老隊員在經歷了無數的挫折之後已經成熟。這正是飽經滄桑的中國再次復興的寫照,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東山再起的前奏。看看孫繼海、祁宏、李瑋峰這代人,再看一看米盧重點培養的安琦、曲波等一代新人,我們有理由相信,米盧的執教啟動了中國足球的新紀元,中國足球的明天會更美好。然而遺憾的是對於中國足球來說,那一次的成功,並未幫助中國足球持續走下去,中國足球聯賽越來越火,國家隊越踢越爛。

在功利足球的大氛圍中,米盧可以獲得一次成功,這說明他是有實力的,至少在整合球隊方面,有獨到之處,讓球員們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踢快樂足球(這個跟足球小將中羅伯特本鄉說的把足球當成好朋友差不多的意思),最終憑藉5勝1平積16分位列十強賽B組第一名而打入世界盃。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米盧明顯給中國球員解決了一個態度問題。以他特有的老練和狡猾給中國球員帶來心理改變。他從不說“拼”,卻一直灌輸快樂足球理念;他不會把戰術黑板畫的天花亂墜,但球隊能“賴了吧唧”從酷熱的客場全身而退;他半年不鳥郝海東,但正場比賽一定會用他。在他的帶領下,我還沒看見國家隊出現“突然不會踢球了”這樣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