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东北老话“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真的有道理吗?

老话是多年传承的生产经验总结,对自然天气的规律的掌握。“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适用于东北?为什么这么说呢?

东北老话“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真的有道理吗?

七月十五定旱涝:按照东北的天气状况,基本下雨在头伏和二伏天里,而过了农历七月十五,风高气爽,基本就不会再有大雨了,所以也就不会再发生洪涝了。那么农作物种植已经在七月十五就可以定下是否旱涝了,为什么还不能定收成呢。

八月十五定收成:东北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在阴历七月十五到八月十五的这个阶段。正好是水稻灌浆期,水稻的这个灌浆期就是指从稻谷扬花结束颖壳闭合开始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果实是否灌浆饱满将决定着农民的收成。而灌浆时间大概为10-15天,灌浆不足,造成减产并影响米质。

东北老话“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真的有道理吗?

同时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八月十五左右的天气是否干燥和下雨也决定了稻谷的水分问题。如果此时下雨稻谷水分过大,在加工的过程中就米粒容易破碎。导致粮食减产。还有就是八月十五前后,成熟的水稻是否倒伏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的收成。

东北的特殊气候和所种植的农作物决定植物的生长特性。东北七月十五到八月十五的一个月里,是天气比较清爽,温差比较大的时期,这也正是水稻、高粱、玉米等大秋作物成熟期。

所以东北的农民特别看重八月十五前后的天气,因为天气的变化和自己所种植的粮食生产息息相关。现阶段,农民种植农产品,特别是东北地区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还是改变不了靠天吃饭的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