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曹操死前说:此人不死,日后必反!曹丕不信,23年后真的应验!

(说历史的女人——第202期)

我们翻看古代史册,常常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历史的关键转折点,总是由那么一两个人物或者说是一两个失误所造成了历史的巨变,简单点的是改朝换代,严重的甚至是遗祸多少代数百年才能结束某种乱局。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五胡乱华。五胡乱华对于华夏汉文明的冲击还是极其严重的,甚至差点造成了汉文明的覆灭。那么造成这一历史局面的原因究竟何在?或者源头是谁呢?恐怕要追溯到曹操时期了。

曹操死前说:此人不死,日后必反!曹丕不信,23年后真的应验!

曹操在中国古代正史上,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对于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来说,曹操是以一人之力举起东汉那腐朽的大厦,使其苟延残喘延续了几十年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从这一方面来看,曹操是东汉的大功臣。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不是曹操的存在,不是曹操把汉献帝接回许昌,让其继续冠冕堂皇地做皇帝,那么别说东汉王朝了,在当时那样不可收拾的乱世,汉献帝能否活命都是一个疑问,我们都知道汉献帝从长安逃到洛阳的时候,身边倒是跟了一群忠臣,可是结果怎样呢,汉献帝不是照样饿得头晕眼花都快死了。当时就是随便一伙土匪小毛贼就能把汉献帝杀掉。

但正是曹操的出现,不仅救活了汉献帝的小命,还给他锦衣玉食和帝王待遇。而曹操自己本人,也一直遵守君臣之道,终究没有做出僭越之事。到死,曹操也不过是做了一个魏王。

但是曹操一直遭受非议的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南征北战统一北方,成为三国最大的一方势力,其功劳太大,自然会遭受其他势力的舆论攻击;

第二个原因是他生前笼络的人才太多,因此很多杰出人才都忠于曹操超过了终于东汉朝廷,甚至一些牛人以做曹操的属下为荣,反而瞧不起东汉朝廷的封赏,比如大名鼎鼎的夏侯惇。这样以来,导致曹操的影响无形就大大压过了汉献帝,以至于人们对汉献帝首先产生了同情之心,因此,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出现了很多人为汉献帝正名的事来。不过这也正常,刀剑锋利,都有两面性,何况曹操一代枭雄人物呢!这种事,以前都有旧事可做比对,比如项羽和刘邦,项羽明明兵败了,但人们却对项羽产生了同情心,反而更加纪念他的勇武盖世。再比如扶苏,明明是没有帝王之心自杀了,但却引发了人们的无限同情,因为扶苏遵守秦始皇遗命,是忠孝的最好表现。等等如此之例子非常多,我们还是继续看曹操。

曹操最受非议的第三个原因,来自于他的儿子曹丕,因为曹丕在曹操死后逼迫汉献帝把帝位禅让给自己,他就做了皇帝。按说曹丕做皇帝也没什么错,倘若曹丕能把三国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然后传个上百年也行。可是,曹丕没有做到,他倒是称帝了,但他以后的皇权却逐渐被权臣夺取,曹家的天下却没有延续更久。

各位可能都知道,曹魏的政权正是被权臣司马懿篡夺。那么司马懿这个老小子是何方神圣?他竟有如此大的能耐?这个倒是还得从曹操时期说起,曹操在世的时候,就早已听说司马懿的才名。司马懿才能过人,但却宁做“潜龙”,不肯出山。我们都晓得三国时期最著名的龙是诸葛亮,他是卧龙。不过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区别在于,诸葛亮是一个时刻等着出山的卧龙,所谓卧龙就是准备起来的架势。但司马懿则不同,他可不是什么卧龙,他是“潜龙”,他是有机会出山,却故意沉潜下去隐居起来。

其实一“潜”一“卧”,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特点和区别也就立即分明。所以一向爱惜人才的曹操就多次来挖司马懿这只“潜龙”,可是司马懿这小子为了逃避出山,眼看没法再做“潜龙”,于是就开始干什么呢?装病!因此,他就成了“病龙”。意思很明显,我病傻了,没法出山!

可是早期能骗过曹操,或者说能骗曹操一时,却不能骗曹操一世,毕竟曹操人家也是练过“火眼金睛”的,眼里岂能揉沙子呢?所以后来曹操看破了司马懿的伎俩,说:“那好,你不来我这里做官,好办,就地杀掉算了。”

司马懿这老小子一看生命有危险,得,也不做“潜龙”,更别装“病龙”了,赶紧收拾东西跟着曹操的使者前来见曹操,曹操一开始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司马懿这个牛气哄哄的人才终于被他挖来了,以后就是他曹家的得力大才。

曹操死前说:此人不死,日后必反!曹丕不信,23年后真的应验!

但时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出在司马懿的长相上。在古代,人们善于相面。曹操学富五车,又见多识广,虽不是相士,但其也略知一二。另外,曹操本身疑心就重,其实身居高位的帝王将相基本上都疑心很重,不光是曹操。有人私下对曹操说司马懿有狼顾鹰视之相后,曹操就私下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确实如此。不过司马懿毕竟是个杰出之才,曹操也不想冤枉他,就检验了一次。司马懿汇报完工作准备离开时,曹操忽然叫司马懿,司马懿一紧张就露出了“狼顾”之姿。

在古代,人们认为有“狼顾鹰视”之相的人都比较阴险、狡诈、能干,而且最可怕的是有谋反之心。因此,曹操一看司马懿果然有“狼顾鹰视”之相,顿时就对司马懿开始设防了。在曹操时期,因为曹操本人太能干,能文能武,所以司马懿根本就没有摸兵权的机会。而司马懿也深知曹操对自己的猜忌,所以行事格外小心谨慎。

但曹操对司马懿还是不放心,因此在死前,特地把自己的继承人曹丕叫到床前做了一番交代,核心内容就是说一个人,即司马懿。曹操对曹丕说:

“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意思很明显,就是此人不死,日后必反。接着曹操又进一步对曹丕说,最好将其诛杀。但曹丕不信,心想:“仲达做事勤恳,行事谨慎,不曾有半点疏漏,怎么会造反呢?”

结果,曹操死后,一开始曹丕还对司马懿有警惕之心,但是时日一久,他就被司马懿的“三好学生”的表现给蒙蔽了,甚至认为司马懿是家国重臣,不但不听曹操的遗言杀掉,还委以重任。

曹操死前说:此人不死,日后必反!曹丕不信,23年后真的应验!

​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令人意外的,曹丕在公元226年去世,到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中间仅仅只有23年。也就是在曹丕去世23年后,曹操遗言全部应验:司马懿发动政变,曹家的天下已经名存实亡,改姓司马懿了。当然这一前后过程,首先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深谋远虑,其次司马懿的篡权为以后的五胡乱华埋下了可怕的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