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端午节,中流击楫龙舟竞

屈原词赋悬九洲,端午佳节赛龙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城郢都,屈原于五月初五作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殉国。噩耗传来,其妹屈幺姑悲伤不已,划船沿江呜咽哀唱:“我哥呦回呦哦!”楚国百姓纷纷摇桨随她游江招魂,渔夫们在汨罗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真身。之后每年屈原祭日民众划龙舟驱鱼、丢粽子喂鱼,不让鱼啃食屈原之身,这便是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初由。

端午节,中流击楫龙舟竞

自古人们崇尚爱国精神,景仰报国忠良。端午节及赛龙舟先后传入东南亚及世界各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亚运会比赛项目。

世界端午看中国,中国端午看秭归。“秭归端午比年大”“一个端午三次过”(头端午、大端午、末端午)。包粽子、挂艾叶、扎香囊、写对联,诗朗诵、赛龙舟、给孩子洗艾叶澡、涂抹雄黄酒等独特习俗,与峡江风情的明清老屋古巷动静交融,置入其中,宛若回到民风古朴的千年楚国。

端午节,中流击楫龙舟竞

《离骚》书简与三峡大坝

浩浩长江,缠绕荆楚两千里,江南岸的秭归“西江壁立”,托起雄壮的三峡大坝,成为“库首第一县”。三峡工程建成后,秭归人民年年在大坝库区举办龙舟赛,风雨无阻,规模日甚。烟雨朦胧锁大坝,江花涌潮托龙舟,长江护坡坝面上人山人海,极其壮观,“中国龙舟之乡”名副其实。

划龙舟分游江、招魂、竞渡、回舟等环节,有一整套锣鼓唱腔。“三闾大夫哟,听我说哟,嘿嗬也。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万里;地不可下啊,下有九关八极;东不可往啊,东有旋流无底;南不可去啊,南有豺狼狐狸;北不可去啊,北有冰雪盖地。惟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衣食莫须问,楚国好天地……你应回故里!你应回故里!”流传至今的《招魂曲》回荡辽阔的江面,歌者边唱边丢粽子,场景催人泪下。

端午节,中流击楫龙舟竞

湖北秭归

祭拜仪式后“画龙点睛”,龙舟竞渡开赛。信号弹冲入云霄,蓄势待发的龙舟瞬间像离弦之箭,高峡平湖上顿时鼓声大振,浆叶齐飞,波光闪耀,水花翻腾,龙舟健儿应和着鼓点、号声,劈波斩浪,奋勇争先。岸上观众热情高涨,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排山倒海之势仿佛要让江水翻天!

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千百年来感染着无数中华儿女。屈原的爱国诗情独树一代诗风,使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个人独创的新时代,“楚辞”诗体突破了《诗经》传统,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方式,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的源头。“端午诗会”上,本土诗人们从牙牙学语的学童,到步履蹒跚的老者,尽情写诗、诵诗,或低沉婉约吟唱,或高亢激昂迸发,抒发爱国爱家情怀以及浓浓的乡愁,以诗拜祭诗祖屈原,以歌为龙舟之乡锦上添花。

端午节,中流击楫龙舟竞

汨罗江

屈原是中国文人雅士的精神图腾,李白在《江上吟》中写道:“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想象发髻高束的屈大夫,眼看一群奸佞小人为一己私利卖国求荣导致国破家亡,而自己无力回天,在旷野江边张臂问天,宁愿玉碎不愿瓦全而慷慨赴义的悲壮情景,不免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高尚情怀而怅叹,这悲吟如钢针锥心刺骨,又似战鼓催人冲锋陷阵。往事越千年,而今屈原的辞赋像日月光照千古,而楚王的亭台楼榭早已成了荒山土丘,文章乃不朽之事,而势位终不可久恃,迥然人生的确耐人寻味沉思。

端午节,中流击楫龙舟竞

秭归屈原祠

追思古圣先贤,凝聚家国情怀。屈原是伟大的,但也是悲壮的,处在“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权贵奢靡国度,国家内忧外患,而“商女不知亡国恨”,歌舞升平一片,空有雄心壮志。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水载舟”,贪图享乐“水覆舟”,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未必长久,和平时代不可高枕无忧。


联系人:刘艳飞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广告合作与应聘

联系人:刘晓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