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為何重用大文盲李衛?

尹小昔


這個問題問的肯定是雍正王朝當中的李衛,所以連續劇為基礎來說吧。

雍正在沒有成為皇上之前,選擇收留當時還是流浪兒童的李衛,最初的目的倒也簡單,就是看他人還算機靈同時更比較可憐,而且堂堂的皇子王府裡也需要很多幹雜活的下人,順水推舟救人一命也就收下了李衛,但隨後通過一些細節小事,例如在江夏鎮機警地發現強盜企圖打劫雍正,在北京八爺當鋪巧妙地騙出百官行述,讓雍正意識到了李衛可以做一個合格的下人,為自己處理一些基層小事。



但也要特別強調的是,那個時候的李衛還沒有徹底成長,加上下人的緣故,自主思想能力還並沒有開發出來,只懂得隨機應變,所以這樣的人適合給雍正手下打雜和處理基層事務,但不適合為自己出謀劃策,所以在九子奪嫡過程中,李衛也只是一個能辦事,但不能出頭的下人,也不能像鄔思道那樣能進入到雍正的核心圈。

但值得注意的是,正當皇位爭奪戰進入最高潮階段,各路皇子都不斷地施放冷箭的時候,由於雍正的核心手下年羹堯開始蠢蠢欲動在多個勢力陣營中搖擺不定,為了監事年羹堯的一舉一動,雍正便安排李衛離開王府跟隨年羹堯,這樣也就造成了在爭奪皇位的最後高潮階段,雍正所採取的所有陰謀行動,李衛都巧妙的避開也並不知曉,這也就造成在雍正繼承皇位後開出的殺人滅口名單中,李衛並不在其中之列,所以在事後的論功行賞當中,李衛只能得到封賞,而不會因為參與陰謀而被滅口。



隨後雍正繼承皇位後,也同樣面對多方勢力的阻撓和限制,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需要儘可能的培養自己的勢力來壓制各方反對力量,在這樣的局面下一切儘可能利用的資源雍正都會設法利用,本屬於文盲的李衛自然也可以拿來一用,這一期間經過多年的磨礪,李衛也有一定的成長,同時鄔思道也以半隱的身份來到李衛身邊,有這麼一個智囊為自己出謀劃策,李衛也不愁得不到發展,同時雍正上臺後也開展了一系列對國內既得利益集團所進行的經濟改革,大力整頓利益階層減輕基層民眾的負擔,對於本來就是出身平民的李衛,於公於私對雍正的執政理念自然也是全力的支持,而且對於一向耍小聰明的李衛來說,他也有的是陰招損招兒來對付國內的各利益群體,反正背後有皇上的支持,他不會擔心自己的做法得不到鼓勵。

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李衛生對了時代,有機遇的時候他總會在旁邊,有危險的時候他正好都會躲開,雖然李衛與雍正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人,但出身平民的他卻更能體會皇上的做法,尤其在整治各勢力集團面前,曾經出身貧苦的他更願意下死手給予整治,而不會在其中亂和稀泥。


遼寧資深球迷


雍正即位後,第一件事就要回潛邸,表面上是看望鄔思道,實際上是尋機殺之。只是鄔思道以情感之,表示絕不背叛雍正,還讓雍正派人看住他。讓雍正念了舊情,才放鄔思道一馬。但李衛,一個小叫化子出身的,和鄔思道的差點相計可以千萬裡計,但雍正從來就沒有動過殺李衛的念頭。不但沒想殺,反而一步步重用,最後做到級別非常高的兩江總督。為什麼會這樣?

很簡單。雍正在奪嫡過程中,鄔思道給他出了很多見不得光的計策。雖然奪嫡勝了,但鄔思道活著,一旦為八阿哥利用,就是對雍正最大的威脅。所以,雍正打算處死鄔思道,殺人滅口。還有一條,沒有鄔思道,雍正絕不會贏,雍正在鄔思道面前有強烈的心理自卑。現在他是皇帝,如果還對一個幕僚師爺產生自卑心理,他必須處死他,一如越王勾踐處死文種。

再者,雍正確實需要一個高參,至少在小說還是有一個高參的,這就是智力水平不遜於鄔思道的大儒方苞。雍正為什麼要用方苑而棄用鄔思道?就因為方苞在自己面前是個“素人”,和自己以前沒有任何牽扯,自己乾的那些事,方苞也不知道。在這樣的人面前,雍正更容易挺直腰。鄔思道在世上一日,雍正就會疑神疑鬼,總會產生迫害妄想症。幾點結合,雍正要殺鄔思道也順理成章了。

雍正不想殺李衛,首先是李衛對自己幾乎不構成任何威脅,雍正也不會在李衛面前有一丁點的自卑心理。雍正是李衛的恩人,李衛對雍正的提拔感恩戴德,雍正在心理上可以樂見李衛。難道雍正不擔心李衛投靠老八嗎?完全沒有可能。李衛的根就在雍正這裡,何況雍正當了皇帝,正一步步提拔李衛。李衛去了老八那裡,還要從頭做起,幫助老八幹掉雍正。他從老八那裡費盡心機,拎著腦袋有可能獲得的,在雍正這裡已經正在獲得,何苦?何況老八也不會絕對信任從雍正那裡反水過來的人。還有,李衛較早的離開王府,去外地做官曆練,對雍正潛邸那些見不得光的勾當知情不多,李衛就算想叛過去,他也沒多少料獻給老八。

雍正當上皇帝,鄔思道做為幕府師父,是無法上臺面的。但李衛已是官員,他可以公開露面,做出雍正的心腹,為雍正辦事。鄔思道在潛邸,雍正待他以半個師禮,這種關係是很難談得上深交的。李衛是雍正的家奴,甚至可以說是雍正的私人財產,這種關係往往是最鐵的。還有就是高福叛主,雍正已把他除掉,以及府上管事太監高無庸。這對李衛來說不蒂是個警告,李衛知道他該怎麼做。

雍正放心地使用李衛,並讓李衛監視鄔思道,實際上是讓他們互相監視。論情,一個是帝王師,一個是潛邸心腹。論勢,無論是鄔思道還是李衛,誰先叛主,雍正都會第一時間知情。以雍正的權力,處死他們任何一個,甚至同時處死他們兩個,一句話的事。

鄔思道的自保之計,是讓雍正抓住自己的把柄並監視自己。李衛的自保之計,是監視鄔思道,以贏得雍正的信任。


地圖帝


領導能重用手下,無外乎兩個因素。其一為絕對忠誠,其二為人才干將。今兒題主所說的李衛既是如此,大字不識幾個的李衛正是有此兩點,不僅贏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更是贏得了當時的皇四子胤禛的欣賞和信任,以至於日後胤禛上位成為雍正皇帝后依舊對李衛褒獎有加,他也因此成了雍正帝的心腹大臣。

第一點:李衛的絕對忠誠,這是李衛最大的優點之一,他深深地明白,憂領導之所憂,想領導之所想,只有這樣才能讓領導政令得以通達,舉一例,在雍正上臺後推行攤丁入畝新政策之時,遇到了多方阻力,此時身為巡撫的李衛也可以和地方官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共享富貴,但他卻沒有這樣做,面對底下的官員陽奉陰違和金錢拉攏,他果斷出手推行貫徹雍正的旨意,雷厲風行絲毫不手軟。讓新政在所轄之地順利實行。而且李衛敢說敢做,不怕得罪人,無論你是什麼達官顯貴我一概敢於硬頂,可以說是天不怕地不怕,當然這也是他的皇四爺雍正最欣賞的地方。

第二點:李衛的能力超群,別看李衛文化水平低,但智商情商頗高,還是舉一例,在李衛初為封疆大吏幫雍正推行新政之時,由於地方的關係錯綜複雜,很多官紳都是王爺的門人,或者是當朝一品大員的家眷,而新政就是從這些人們身下下手,讓他們放血其阻力之巨可想而知,然而李衛就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曲線救國”,將地方官辦過所有舊案子翻出來,並找到了破綻,(要想那個地方官員沒有基本黑賬單,沒有一些黑歷史呢?)於是李衛將這些人全部扳倒,同時震懾了其他的官吏,這一招殺雞儆猴用的絕妙。

最後用故宮博物院中的現存文物(雍正硃批奏摺),更可以說清楚雍正帝重用李衛的原因,雍正帝親筆書寫的原文如下:“爾為人剛直,居心蒞事,忠誠勤敏,朕所深知。覽所奏數摺,實一片血誠,毫無顧忌。且其中分析款項,井井有條,甚屬可嘉,殊不負朕一番識拔!欽此!”


老豬的碎碎念


一個人要成就大事業,他不僅要用文人,要用上得了檯面上的人,還要能使用上不了檯面上的三教九流,甚至雞鳴狗盜之徒。



倘若在使用人才時,老講究根正苗紅,這樣的人是成不了大事業的,更遑論統一天下,成為皇帝了。

漢高祖劉邦就是這樣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他之所以戰勝了項羽,在秦末諸侯混戰中脫穎而出,統一天下,當上九五至尊的皇帝,其原因就是他不僅用了張良這樣的貴族,蕭何這樣的官吏,還善於用樊噲這樣的狗屠,甚至彭越這樣的強盜。可以說,凡有點能力的,只要他接觸過劉邦,就能得到重用,這是劉邦網羅那麼多人才並當上皇帝的根本願因。



對於雍正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在潛邸當王子的時候,既用了正經科舉岀身的年羹堯,也用了捐官岀身的田文鏡,更用了根本不能見光的落第秀才鄔思道,甚至純粹奴才出身的李衛。這些人,是他參與奪嫡的中堅力量。

當了皇帝以後,天下人才盡入他轂中。之前的年羹堯、田文鏡,包括在他奪位時岀過大力的隆科多,還有他父親康熙時代就是朝廷重臣的張廷玉、馬齊這些人。而李衛,雖然目不識丁,但他忠誠可靠,雍正最看重的,也是這點。所以,李衛由一個跟班的奴才,最後當到了巡撫。



所以,在那個時代,只要皇帝看中了,文盲也能一步登天。


帝國的臉譜


雍正用人有一個特點,他喜歡用“孤臣”。

雍正還是阿哥的時候,康熙令他清繳國庫欠款,他就說過,他要做一個孤臣,只要是對朝廷社稷有利的事情,他就敢做,不怕得罪人。

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八阿哥。八阿哥人稱賢王,八面玲瓏,在朝廷裡有很多支持者,但這樣的人永遠不願意幹得罪人的事情。

雍正早就看清了老八,所以他真正重用的人,一定不是老八這樣的“賢臣”,而是自己這樣的“孤臣”。

什麼是孤臣呢?

雍正重用的田文鏡,就是一個孤臣。田文鏡對雍正說:臣的眼裡,上面只有皇帝,下面只有百姓,其他的一概不知。

田文鏡的這句話,精準地概括了孤臣的內涵。

李衛呢?他也是這樣的一位孤臣。

李衛和田文鏡一樣,不是科考出身,在官場沒有那麼多盤根錯節的關係,沒有任何顧慮,因此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不怕得罪人。

孤臣必須同時做到兩點,一是眼裡只有皇帝這一個主子,沒有第二個主子,絕對效忠於皇帝;二是眼裡必須有百姓,為了百姓的利益可以不顧一切,不惜丟官甚至掉腦袋。

二者缺一不可。

當時,雍正要推行新政,必須依靠這樣的孤臣。於是,田文鏡幫他在河南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李衛幫他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

事實證明,這兩人都幹得不錯。

當然,李衛這個人雖是文盲,但做人做事是很機靈的,只要調教得當,就能擔當重任。如果他是個笨蛋,雍正也不可能用他——這是基本的前提。


趣談國史


李衛,字又玠,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江南銅山人。李衛家境比較富裕,但是李衛讀書不行,所以於康熙五十六年,李衛捐了從五品的員外郎,後來入朝擔任了兵部員外郎。

康熙五十六年,李衛擔任戶部郎中,正五品。雍正帝即位後,任命李衛擔任直隸驛傳道,沒到任就改為雲南鹽驛道,從三品。雍正二年,李衛因為政績顯著,升任雲南布政使,從二品。

雍正三年,李衛被任命為浙江巡撫,從二品。雍正四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負責兩浙的鹽政,尤其是私鹽買賣的查處。雍正五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正二品。

李衛從康熙五十六年的從五品的員外郎,到雍正五年的正二品的浙江總督,只用了十年的時間,這樣的升遷速度確實是十分的驚人,那為什麼雍正如此的器重李衛呢?這個與李衛的個人品質有關。

李衛為人剛直,不畏權貴。當李衛還是戶部郎中的時候,負責銀庫事務。有個親王的下屬在收繳白銀的時候,每千兩要另外加收十兩做為庫平銀,這樣做為額外收入,李衛經常勸阻,但對方仗著有親王撐腰,根本對李衛不理不睬。

李衛不肯就此作罷,他想了一個法子,就在戶部的走廊上設了一個櫃子,上面寫著“某某親王盈餘”,這樣子讓這個親王十分的難堪,就不敢額外多收了,而雍正知道了此事,對李衛大加讚賞,認為李衛可以重用。

雍正十一年,李衛彈劾時任內閣首輔鄂爾泰的弟弟,步軍統領鄂爾奇欺負老百姓,經查屬實,雍正帝對李衛大加表揚。乾隆二年,李衛彈劾誠親王府的府衛庫克搶奪老百姓的土地,經查也屬實,受到了乾隆帝的嘉獎。

乾隆三年,李衛彈劾河督朱藻和他的弟弟朱蘅,經吏部與刑部查證屬實,朱藻和朱蘅被繩之以法。

我們再來看李衛從雍正元年的雲南鹽驛道,到後面的兩浙鹽使,就說明李衛在鹽政與私鹽緝查方面十分的在行。清代共有十幾個鹽區,浙江鹽區是最重要的一個,但是私鹽十分的盛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沈氏,但最後被李衛拿下。

李衛在浙江任上,不僅主要在鹽政主面,另外在海塘的修築上面卓有成效,尤其錢塘江山的海寧塘。李衛提出了自己的海塘修治的方案,而且在資金方面很多是李衛在浙江自籌的。

李衛不僅緝查私鹽在行,抓捕盜賊也十分的在行,雍正六年,因為江南多盜,而地方上不能解決,雍正帝就命李衛負責江南的盜案,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甘鳳池,但最終於雍正七年被李衛捉拿歸案。

雍正七年,李衛加封兵部尚書,從一品,不久加太子少傅。雍正十年,李衛任命為刑部尚書,後又擔任直隸總督。乾隆三年,李衛病逝,享年五十一,諡號敏達。所以從總的來說,李衛剛直,又有才能,所以一直受雍正帝的器重。

歷史簡單說


李衛是雍正皇帝身邊一個極其另類的存在,他大字不識,還總愛耍一些小聰明。

可是,與他一起的重臣,諸如年羹堯、隆科多,均沒有得到善終,唯有李衛一路受重用,去世之後還被專門賜了諡號。

為什麼雍正皇帝會重用李衛這樣一個大文盲呢?有書君認為原因有三個:

一、李衛雖不識字,但人很聰明,辦事靈活,處事總有奇效

李衛其人,雖大字不識一個,但卻很聰明,辦起事來又快效果又好,為雍正解決了很多難題。

比如,他特別擅長治理鹽務。當時,鹽是國家壟斷行業,不允許私賣。可是,私鹽販賣由來已久,屢禁不止。

為了最大限度遏制私鹽販賣,李衛選擇了“擒賊先擒王”,用計謀一舉剿滅了大鹽梟沈氏。

然後又“殺雞儆猴”,嚇退了其餘私鹽販子。最後,又派了專人定時不定時在私鹽販賣猖獗的地區進行巡邏查看。三舉措齊頭並進,很快,江浙鹽區就恢復了一開始的井井有條。

李衛的這些計謀,雖有耍小聰明的嫌疑,但效果奇佳,令雍正十分歡喜。所以,在雍正在位期間,不管李衛被調去了哪裡任職,都會讓他另外再兼顧著鹽務。

當然,如果李衛只是會治鹽,恐怕雍正也不會覺得他是奇才,屢屢升他的職。

除了會治鹽,李衛在治水和捕盜方面也總有高招。當時,浙江四府裡錢塘江口最容易決堤,官員們年年要錢修築海塘,卻年年都會出問題。

李衛不信這個邪,他親自上海塘查勘,很快就找到了癥結。這次,他沒要朝廷出一分錢,自籌資金,就為雍正解決了大難題。

後來,江南發生七府五州盜案。雍正記起李衛自幼習武,便將差事全權交給了他。

別看李衛長得五大三粗,其實心思極細。他沒有大張旗鼓出手,而是暗暗調查了一番,結果,終於讓他發現,賊首一直外逃其實是有“內鬼”在庇佑。

於是,李衛毫不客氣地上書彈劾了內鬼範時繹和馬世烆。隨著遮陰大樹的倒臺,猖獗多年的江南盜賊瞬間偃旗息鼓,安分了下來。

能治鹽,會治水,還能不動一兵一卒就將凶神惡煞的盜賊捕捉回來,試問,這樣的官員哪個皇帝會不喜歡、不重用呢?

二、李衛剛正不阿,又忠心不二,唯雍正馬首是瞻

現今,在故宮博物院仍存著雍正帝生前批過的奏摺,裡面有他的親筆御書,說李衛為人剛直赤誠,做事井井有條,深得他心。確實,在雍正帝的一眾寵臣裡,李衛是最剛正不阿,也是最忠心不二的。

可以說,雍正帝會重用李衛,李衛的剛正不阿、絕對忠心是其中最根本的一個原因。

當初雍正會將李衛延攬至身邊,也是因為李衛勇於揭露上司,不畏強權。事實證明,李衛的剛正是本性,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動。

雍正帝繼位後,秉承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習俗,準備將“攤丁入畝”制度發揚光大,在全國進行推廣。

可是,這項制度是將稅收攤入了田地中,手上土地較多的鄉紳、權貴自然不願意,改革遇到極大的阻力。

改革執行官李衛首當其衝,瞬間被糖衣炮彈和權勢打壓包圍。可李衛最不愛的就是錢,最不怕的就是權。

他主動出擊,先從誓死不改革的權貴入手,個個擊破,新政策在他出奇強悍的態度下竟漸漸步入了正軌。

此外,李衛還是雍正治理吏治衝鋒最前的最佳舵手。

他屢次彈劾不法官員,就連時任內閣首輔的鄂爾泰的弟弟犯了錯,他也敢仗義執言。高高在上的雍正,雖夢想政治清明,但有些事畢竟不好直接出手。

此時,李衛就成了他最好的幫手。

甚至是在雍正帝去世後的那幾年,李衛的剛正不阿仍半分都沒有收斂,很多高官都在他的路見不平一聲吼中丟了烏紗帽,甚至身家性命。

更何況,這個幫手還沒什麼野心,平生一願不過報答雍正的知遇之恩,絕對忠心。

於帝王而言,大臣的忠心比能力更加重要。李衛這樣既有忠心又有能力的,被重用也是情理之中的。

三、李衛雖沒什麼文化,但勝在能力很強,符合雍正的用人理念

雍正皇帝會重用李衛這個大文盲,還因為他比較幸運,恰好符合雍正的用人理念。與父親康熙帝不同,雍正用人只重一個“能”字。

所以,他才會既有正經科舉出身的寵臣年羹堯,也有大鬧科舉考場然後被全國通緝的寵臣鄔思道,也有大字不識一個的捐官寵臣李衛。

這樣特立獨行的選官標準,註定了李衛會有上位的可能。

再加上,真實的李衛是大商人的兒子,自小優渥的生活並沒有讓他養成許多令人無法忍受的習氣。

相反,他視金錢為糞土,對貪汙銀錢一點興趣也沒有。

他從小習武,嫉惡如仇,官場上那些藏汙納垢的事情,他一件也不屑於做。所以,除了大字不識這一個缺點,李衛在雍正的眼裡,幾乎是個完美的臣下。

更何況,不識字這個短板,一點也不影響李衛處理政務。

據記載,雖然李衛所有的文書都需要人念給他聽,但是他只需要聽過一遍,就能知道其中哪裡是要點重點,哪裡還需要完善,比之滿腹經綸的官員,處理政務的能力絲毫不遜。

就像耀眼的太陽一出,星星就全都看不見了一樣,在能力面前,“文盲”這個缺點並不能影響李衛任何。所以,天時地利人和,註定了“千里馬得遇伯樂”。

李衛和雍正的相遇,是歷史洪流這個推手在背後作用的結果。

可大凡成就大業者,天賦異稟之外,哪個不是付出了99%的努力呢。所以,雍正會重用李衛,也不過因為他夠聰明又夠努力,沒有躺屍等死。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雍正在即位之時無人可用!這裡倒不是說雍正不放權,而是因為雍正是以一位冷麵王的身份去即位的,在他還在潛邸的時候秉承康熙不結黨的訓斥,使得他在即位之初沒人,朝廷裡大部分是八爺的人或者說大部分的大臣還是處於一種騎牆的狀態。只有像李衛,田文靜等人是他一手用出來的人。這些人對雍正是絕對的忠心。比如,圖裡深就公開說了,他大字不識一個,卻是得到康熙雍正的重用憑的就是忠心!

其次,李衛是個人才!所謂的亂世用亂人。雍正在即位之初累計實施了西北平叛,清理虧空,攤丁入畝,火耗歸公。這些都是大改革大動作,需要的是那種反常規的人才。而李衛恰恰就是這種不拘一格的人才。從李衛抄家曹府籌軍餉,查處臬臺舊案來逼迫江蘇官員推行攤丁入畝就可以看出來,李衛的辦事能力,槓槓的!

李衛當官絕對對得起自己的職權職務,可以理解為雍正慧眼識英雄。


優己


雍正皇帝認為,清廉是做官最起碼的標準,本分而已,清廉不貪,但懶政、不作為也誤國誤民,和貪官沒啥兩樣;只有那些清正廉潔,勇於擔當,能幹事敢幹事,為國為民謀利益的官員,才是真正的清官、好官。


雍正皇帝在用人上不拘泥成法,有時候怪招迭出,讓人捉摸不透。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朝廷對官員進行考核,一個縣級官員因為不作為被免職,令大小官員大吃一斤。

直隸巡撫李維鈞到吳橋考核縣令常三樂,通過約談下屬、查閱文檔、走訪鄉紳,李維鈞對常三樂的評語是——“操守廉潔”、“懦弱不振”,白話意思是,此人是個有操守的清廉官員,但是膽小怕事,工作幹得稀鬆平常。


李維鈞建議朝廷,可委派常三樂去抓文化教育,這項工作量不大,對個人操守要求嚴,比較適合他。吏部官員問李維鈞:“你認為常三樂不勝任縣令一職,有何具體表現呢?比方說哪件事給縣裡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損失?”


常三樂實際上是個庸官,工作比較吃力,但是工作還是都幹了,收錢糧繳國庫,維持治安,教化民眾,該做的一樣也沒落下,任內也沒啥群體事件,盜匪為患之類的,還真找不出啥具體事兒,說人家不稱職。吏部官員覺得,既然沒啥大問題,就不能調離崗位,提醒一下得了。李維鈞堅持自己的觀點,吏部官員說:“咱倆別吵了,問問老大啥意見吧!”於是請示皇帝。雍正帝看過彙報,只批示兩個字——“撤職!”


雍正帝的理由是,縣一級是社稷的基石,責任不容小覷,常三樂屬於應付了事,沒責任心,無異於瀆職,這還能遷就嗎?難道要等著吳橋大亂嗎?


雍正帝處理得很及時,同樣是縣官的王錫玠,也是懶政、不作為的先進典型。王錫玠治下的山東曹縣,盜賊十分猖獗,百姓深受其害。正因為朝廷沒及時發現,最終出了大問題。王錫玠比常三樂慘多了,被判了五年刑。


代理湖廣提督嶽超龍曾在奏摺上,向皇帝表決心:“我一定努力做到清正廉潔!”雍正帝批覆:“你對自己的要求也太低了,當官本來就應該清正廉潔嘛,這話用你說嗎!”


雍正帝還是雍親王的時候,吏部有個小官叫李衛,敢作敢為。戶部經常向各省勒索,私藏小金庫,但在康熙末年屬於公開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見怪不怪。


李衛眼裡不揉沙子,多次向上級提醒,這事兒不能做,一把手根本不搭理他。李衛一氣之下,弄了一個櫃子,上寫“尚書專用錢櫃”,放在衙門口羞辱上級。


雍親王記住了李衛的名字,當了皇帝后立馬提拔了李衛。李衛確實很能幹,工作起來大刀闊斧,成績顯著。但缺點是有點簡單粗暴,沒少被下級彈劾。雍正帝覺得沒啥,連續提拔李衛到重要崗位。


漢周讀書


雖然李衛通過走後門的方式做官,但他實實在在是當官的好手。

李衛家境殷實,卻不擅長讀書,因此捐錢補了官缺,後成為戶部郎中。

因為人正直,不畏強權,得到胤禛賞識,成為四爺黨。

胤禛即位後,李衛負責管理鹽務。因其治理有方,後升任浙江總督。

任上蒞政開敏,令行禁止,更是率先在浙江執行雍正的攤丁入畝改革,令雍正頗為欣慰。記載如下:

“天下督撫與朕心關切者,鄂爾泰、田文鏡、李衛三人耳。”

此為一例,縱觀李衛為官一生,雖然學識一般,卻處事幹練,深得雍正信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