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秦州皂郊镇“脱贫讲习所”:助推脱贫奔小康

秦州皂郊镇“脱贫讲习所”:助推脱贫奔小康

天天天水网记者 张文都 通讯员 张忠魁

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思路、新做法,以党建为引领,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做法,积极打好脱贫攻坚关键战,率先在全区开办“新时代农民脱贫致富讲习所”,依托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办了皂郊镇杨集村、皂郊镇果果乐集团等8家“讲习所”。小小“讲习所”,脱贫大课堂,“讲习所”不仅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群众思想政治建设的阵地,同时也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有效举措。

秦州皂郊镇“脱贫讲习所”:助推脱贫奔小康

讲什么——因需施教精准培训

新时代农民脱贫致富“讲习所”讲什么? 皂郊镇采取“群众点单、讲习员配菜”的方式, 按照“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是讲思想,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的中心是向群众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讲政策, 向贫困群众讲清楚产业帮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脱贫政策,引导群众知晓政策,用好政策。三是讲思路, 向贫困群众讲清楚“直接发钱不是扶贫、发展产业才是根本”的道理,帮助他们算好“经济账”“亲情账”, 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四是讲方法, 向贫困群众讲述脱贫攻坚方式方法, 特别是讲清农村实用技术, 才能拔掉“穷根”, 鼓励贫困家庭通过扶持子女读书来改变贫困命运, 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针对镇、村两级培训对象构成情况, 合理区分镇、村两级脱贫致富“讲习所”功能定位, 制定镇村两级培训方向及重点,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做到细化专业、精准培训。通过“讲习所”各类培训, 全镇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精气神有了明显提升, 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明显转变, 主动脱贫意愿高涨, 帮扶干部的信心和工作动力也明显增强。

秦州皂郊镇“脱贫讲习所”:助推脱贫奔小康

谁来讲——内选外聘优选讲习员

“讲习所”的成效如何, 关键在于讲习员。皂郊镇总结经验、找思路、选方向,按照讲习队伍多样化的原则,从学校教师、农技人员、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手中择优选聘专职讲习员;由各领域相关专家、业务骨干组成兼职讲习员;机关干部、企业负责人、退休老干部、退伍军人、先进模范、文化和传统工艺传承人等作为辅助讲习员。此外,还专门邀请各领域资深专家,将驻村干部、村“两委”“土专家”“田秀才”纳入村级讲习队伍,组成脱贫致富专题讲习团, 重点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政策、农村扶贫劳动力全员培训、产业脱贫、产业帮扶、易地搬迁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方面, 对相关政策及业务进行对口培训,引导群众知晓政策、用好政策。

通过内选外聘的办法, 形成了“专职讲习员专职讲、兼职讲习员指导讲、辅助讲习员辅助讲”的讲习团队伍格局, 建立起了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的讲习员队伍。

秦州皂郊镇“脱贫讲习所”:助推脱贫奔小康

怎么讲——到田间地头劳动一线讲

新时代农民脱贫致富“讲习所”该怎么讲? 皂郊镇按照“课堂式大集中”与“互动式小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分别建立镇、村两级“新时代农民脱贫致富讲习所”。镇、村两级将按讲习计划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镇村级办公场所集中开展“课堂式大宣讲”, 激发干部群众脱贫攻坚激情, 激发内生动力。

从方便群众受教育的角度出发, 以村为重点, 与“村级道德课堂”有机结合, 通过“互动式小分散”的方式, 利用板凳会、院坝会、群众会、广播会等, 开展政策宣传、经验介绍、讨论交流、知识竞答等活动, 在田间地头、劳动一线开展实地参观、现场指导、实际操作, 手把手教群众技术。

创新思维把“讲习所”搬到了线上, 利用互联网组建“新时代农民脱贫致富讲习所”QQ群、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 群众通过网络与专家交流技术和心得,线上解决不了的, 专家亲自上门, 线下跟进技术指导。

同时,皂郊镇坚持“讲方针政策有高度, 谈法律法规有深度, 说农业技术有热度, 话文明乡风有温度。”的原则, 真正把“四度”搬到田间地头, 通过开展系列集中宣讲、分散讲习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发挥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