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高考定終身:一個本二大學生畢業十年同學會的感悟

導語:從純粹的理論上來說,凡事無絕對,即便是買彩票也有中幾千萬大獎的可能,但在現實生活中,大概率事件才是人們生活的常態。就像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打工的也有當老闆的,清華北大畢業的還賣豬肉呢”,這就是典型的把小概率事件當普遍事件的一種心態(也就是現在常說的屌絲心態)。其實這句話的完整表述是“絕大多數打工的都依然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只有極個別的當了老闆,大部分清華北大畢業的都事業有成,只有極個別去賣豬肉(結果還賣成了連鎖店)”。

筆者2004年以500分的成績(文科)考上了本省區內的一所普通本科二批次的財經類大學,這是一所在西北地區很普通的大學,要在全國大學的排名裡來說,大概是四百名左右。大部分同學都是和筆者分數差不多的考生。如今畢業十週年聚會,回顧一下同學們的這些年的發展,發現所有人都過得很平庸,並沒有網上說的那樣有多麼多麼大的差距。

高考定終身:一個本二大學生畢業十年同學會的感悟

圖書館

現如今班裡同學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依靠家裡的關係。這其中又可以細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活在首府(一個西北的三線城市)的同學,因為家裡的關係所以被安排進了銀行等單位工作,表現不能說有多出色,但也不差,只能說中規中矩。另一類是老家在中小城市和縣城的,也都安排進了當地的銀行或財政稅務機關,同樣表現平平淡淡。依靠家裡的幫助在自家範圍內工作的佔大多數。

二是考上研究生。班裡一共有三個考上研究生的同學,其中兩個屬於沾了少數民族研究生的光讀的研究生(這種研究生是專門為真正的少數民族準備的,所以分數特別低,但這倆同學只是身份證上是少數民族,其實不屬於這種招生範圍,所以很輕鬆就考上了),但顯然這種超低分的研究生含金量也低,他倆最終還是回老家考了公務員,相當於提前進了副科。

另外一個女同學考的是我們系自己的研究生,在我們畢業的08年,學校終於申請了碩士點下來,這個女同學考的就是我們系的研究生,顯然這個研究生含金量也不高,她碩士畢業後回老家——西北一個五線城市的職高當了老師。

三就是剩下幾個沒有歸入上述兩類裡的同學,一共有五人,他們目前都留在首府,但老家都是農村的。其中三個人都是自己創業,開小超市和小飯店,另一位同學一直留在首府一傢俬人房地產企業當會計,而如今的他也迷茫了,想像其他三人一樣也自己開個小飯店。還有一個就是筆者,08年畢業後直接考了首府一個區直單位的公務員。

如果僅按照班裡同學的對比,我們這五個農村考出來的沒有藉助家裡的關係就留在首府的已經算是同學中憑個人能力比較出色的了,至於說去了一二線城市發展的,我們班沒有,我們系沒有,放眼整個04屆好幾千人,好像也沒聽說過(原諒我孤陋寡聞)。

高考定終身:一個本二大學生畢業十年同學會的感悟

教學樓

如果再把目光放長遠點,縱觀我們這所大學幾十年的畢業生,留在首府的銀行、企事業單位、當公務員已經算是佼佼者了,真正符合大家定義的那種出色表現的一共也就倆。

一位是我們學校八十年代的校友,她畢業後留校任教,後考上南開大學的研究生,然後一直在我們系擔任教師,後來又讀了博士直接跳槽去了南開。

另一位則是九十年代的校友,她畢業時考上了復旦大學的研究生,現在上海的一所學術機構任職。

從以上兩個例子來說,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本二學校的畢業生來說,想要出人頭地,必須努力學習考上名校研究生才有轉機。而現實則是學校每屆畢業生能有五十分之一考上研究生就不錯了,而這其中少數民族研究生又佔了大多數,剩下的則是考一些和我們學校一樣不入流的大學的研究生,比如新疆財經、貴州財經等等。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像我們這樣的普通本二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總體水平也的確難稱優秀。

記得04年新生入學時,系主任講話時就說:你們不要學習,在咱們財院學習是沒啥出路的,考研究生不現實,還不如跟著系裡和學生會工作,爭取畢業時推薦個好工作。不止我們系,全校皆如此。所以整個學校瀰漫著一種學習無用論的風氣,對於大家來說,能進學生會是最好的,進不了學生會出去勤工儉學也行(感情高中學三年考個500分就是為了來勤工儉學的),不想勤工儉學也行,好歹找個對象也不枉虛度四年,如果實在是連對象都找不著的,會選擇天天泡網吧打魔獸,要是連打網遊都嫌累,那就乾脆每天在宿舍睡大覺吧。

學校對於學習的態度也是非常寬鬆的,期末考試前都會畫出重點,即便一學期沒學過,就臨時背一下也能考七八十。至於說一學期掛六七門也不怕,反正畢業前的大補考統統給過。曾經學校為了教育部的評估,聘請了一位北大的博士來充門面,北大博士心想就大學本科這點課程對普通人來說完全沒有難度,大家自學就夠了,所以他上課時側重講一些有深度的東西。但我們班的同學就不買賬了,你上課不給畫重點,就知道扯什麼我們從來沒聽過的哈耶克、蒙代爾,誰球知道你在講些什麼,於是他很快被換掉了。

(題外話:由此筆者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某民國狗屁大師說的大學關鍵是靠大師的觀點純屬扯淡,其實一個大學水平高低關鍵是看學生的整體水平和素質,清華北大為什麼這麼牛,是因為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學生,即便是讓普通教師來教他們也依然是頂尖人才。而換成非常普通的學生群體,就像我們學校,就算把季羨林先生、錢鍾書先生這樣真正的大師請來,估計也得被學生炒掉)

身處這樣一種環境,想學習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那時候班班裡的女生普遍長得不好看,有位追求筆者的女同學實在是長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於是筆者就有志向去考一個比較好的大學的研究生,所以每天學習。但在全校整體鬆散的情況下,筆者這種學習狀態只能說是五十步笑百步了,最終名校研究生沒考上,不入流學校的研究生又看不上,只能憑藉四年學習的基礎考上了公務員。

高考定終身:一個本二大學生畢業十年同學會的感悟

校園

到了08年畢業,大環境變了,考試成為入職的主流,之前天天跟著學生會混的、勤工儉學的、談戀愛的、打網遊的、睡大覺的都有些傻眼。學校推薦的工作越來越差,系學生會主席都去賣保險了。筆者也曾建議同宿舍的幾個同學來考筆者單位的公務員,而哥幾個連面試都沒考進(筆者考的時候是全系統二百多人的總成績第一),可見大學四年學習和不學習的差距了。

不同水平的大學,在畢業招聘時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筆者有個小時候的同學,高考時考上了上海財經,畢業校招時都是平安集團、匯豐銀行這樣的知名企業來面試。而我們學校畢業校招時,都是些私人小企業來找人,國有四大銀行都不來招(進去的都是家裡有關係的),可見高考時一百來分的差距也是很有用的。

那些去了這些中小企業的同學,在08年時的月薪也就600——800(筆者當時考上公務員的月薪是3000,已經算是同學裡出類拔萃的了),雖然各種雞湯文總說工作會磨練人提升人,其實大部分都是騙人的,在一個平行層次內長期的工作只會讓業務越來越熟練,而不會提升層次。對於普通人來說最有效的突破層次的方式就是學習。

比如筆者的妻子,她的學歷起點更低,只是個民辦專科,但她堅持學習,先考過司法考試,又考上了法碩,如今是一名律師,已經比我們班這些本科大學生中的大部分人境遇要好的多了。

如今畢業十年同學會,讓筆者來總結一下的話,那就是高考是人生最好的一次機會,要好好把握,因為在高考中考上一所好大學要比從普通本二大學考上好大學研究生容易的多。一旦進入這種普通本二學校,沉淪和平庸的概率非常大,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要橫下決心考一個好的研究生,儘管這很難,但自古華山一條路,否則就有相當大的概率去度過平庸的一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