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內蒙古再爆雷!由政府出具財政承諾函的政信項目違約!

導讀

地方隱性債務如洪水猛獸。

1

內蒙古通遼徵信項目違約

小債獲悉,內蒙古通遼一款政信類產品被曝違約。該產品即為“聯儲證券-政融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政信項目,其是由聯儲證券成立發售,由上海金元百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子)作為實際通道方的一款標準政信類(地方政府平臺)產品,融資主體是通遼市天誠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內蒙古科爾沁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科爾沁城投”)。該項目已於2018年6月8日到期,已構成違約。

“聯儲證券-政融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整體融資規模3億元,分為4期,目前3期已經兌付,違約的是第4期,利息和本金均逾期。認購金額分為兩檔:100萬≤X<300萬,預期年化收益8.0%;300萬元(含)以上,預期年化收益 8.4%。投資門檻為100萬元。

內蒙古再爆雷!由政府出具財政承諾函的政信項目違約!

值得一提的是,融資方科爾沁城建投資是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國資委親兒子,是經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政府授權,通遼市科爾沁區國資委全資設立的公司。擔保方則是內蒙古通遼市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通遼城投),其為通遼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全資國企。一個是市轄城投,一個是區轄城投,籠統來說科爾沁城投是內蒙古政府的三級融資平臺。

該項目委託資金專用於“ 科爾沁區工業園基礎設施建”項目建設,包括園區道路及相關輔助附屬工程的建設。還款來源為融資方的正常經營收入和現金流入(借新還舊再融資)、轉讓標的的處置或轉讓所得、科爾沁區財政局(科爾沁區人民政府)對轉讓標的應收債權的償付義務;通遼城投曾承諾過的連帶擔保;更有科爾沁區財政出具支持本筆融資還款的財政承諾函的保障措施,這對投資者來說是購買的一針強心劑,也是還本付息的安全墊。不過,距離還款日已過去11個工作日,以上還款來源和保障措施無一實現。

內蒙古再爆雷!由政府出具財政承諾函的政信項目違約!

內蒙古再爆雷!由政府出具財政承諾函的政信項目違約!

該項目是較為標準的政信項目,不僅有科爾沁城投以其持有的對科爾沁區政府的約5億元應收債權轉讓給了本次設立的資管計劃,還有科爾沁區財政出具支持本筆融資還款的財政承諾函。不過沒有土地抵押。

風控加料措施中,科爾沁城投對科爾沁區政府的5億應收債權不僅簽訂了《債權債務確認書》;《應收債權轉讓合同》以及《應收債權轉讓登記協議》,還在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應收債權登記公示系統辦理轉讓登記手續;

由政府信用背書,並由當地財政局出具文件,資金用途也主要流入政府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通常來說,老百姓還是十分信任的。但是,就是這樣的政信項目,也難逃人民買單的厄運。

2

內蒙古城投債一隅

去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自曝家醜”擠水分,調整了近兩年的相關數據後經濟下滑趨勢明顯。禍不單行,去年以來,內蒙古自曝地方債務危機,債務風險進一步顯露。而在今年5月18日,外媒報道錫林浩特給排水公司融資租賃出現融資違約,未能及時償還相關債務,涉及未償還資金本息共約40億元。另外,本次通遼政信項目違約,內蒙古自治區城投平臺問題再一次被關注。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增速一直處於下滑通道。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GDP增速為4.0%,位列各省市增速的尾部。2018年一季度內蒙古的GDP增速同樣墊底,增速為4.6%。

據Wind金融數據,縱觀內蒙古下轄地級市經濟發展情況,鄂爾多斯領跑內蒙古經濟,17年GDP體量為3579.81億元。呼和浩特、包頭、赤峰緊隨其後。增速上,包頭、烏海、烏蘭察布、呼和浩特17年的經濟增速均在5%以上,區域增長較快。

而本次涉政信項目違約的通遼增速不足1%,同樣增速不足1%的還有呼倫貝爾。

內蒙古再爆雷!由政府出具財政承諾函的政信項目違約!

截止2018年6月份,內蒙古自治區城投債餘額為633.16億元,存續債券102只。統計內蒙古各城投平臺債務情況可以發現,本次涉事的通遼城投和科爾沁城投兩平臺債務體量並不大,債券12只,餘額63億,只佔11.62%。高路公司一平臺就以225億債券餘額佔到了總債務的40%。

但城投債只是地方政府債務的一部分,諸如本次爆雷的政信項目數不勝數。

內蒙古再爆雷!由政府出具財政承諾函的政信項目違約!

3

地方隱性債務如洪水猛獸

地方政府債務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尤其是房地產經濟飛速發展後,包括政府、企業、家庭等整個國民經濟體槓桿率都在大幅增加。長久以來,由於地方政府財權和事權不匹配及不恰當的政績觀,導致了地方債務的急劇膨脹。

目前中國地方債有23.26萬億,但這並不是全部,據相關學者統計,地方隱性債務保守計算已高達60萬億。

內蒙古再爆雷!由政府出具財政承諾函的政信項目違約!

近年來,地方債務危機相繼開始顯現,尤其是地方財政收入持續下滑和資源衰退地區,償債能力正在被削弱。內蒙古相繼爆發的城投平臺債務危機也暴露出地方隱性債務風險。

財政部明確指出,

由地方人大、政府出具承諾函均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典型特徵。而本次內蒙古地方城投平臺資管產品違約只是揭開了地方隱性債務的一角。6月26日,財政部專員辦表示,棚改貸款成為隱性債務的一大來源。而監管或已出手,近日市場傳言全國棚改叫停,消息是否屬實尚不明。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棚改貸款收緊是大勢所趨,這不僅對遏制地方隱性債務作用巨大,還有利於調控三四線城市房價。

分稅制改革後地方政府事權財權不匹配,而修訂前的預算法又不允許地方政府借債,地方政府長期財政吃緊,在自身舉債受限後通過其他方式來變相舉債,通過獨資、入股等方式,成立了大批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建設公司,於是地方性融資平臺也就成了地方隱形債務的“幕後推手”。這些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因運行不透明,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因而這正帶來了棘手的地方“隱性”債務問題。

地方政府若無力償還或拒不償還,很可能影響到銀行金融系統穩定,從而引發區域性系統性債務危機!雖目前我國地方債務系統性爆發的可能性很小,但一樣值得警惕。

由於債務資金多數投入交通、水利等政府公共服務類公益項目,後續並沒有穩定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地方政府在各自業績觀下有限週轉手中資金,更多是拆東牆補西牆式的借新還舊,一旦再融資不到位,“借新還舊”機制失靈,債務便如洪水放閘,傾瀉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