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都昌蔡岭镇的扶贫故事」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扶贫人

「都昌蔡岭镇的扶贫故事」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扶贫人

深入各村民小组调查,走访村里的贫困户,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群众的诉求、民生情况等进行分类,写下“民情日记”,同时创新扶贫思路,思考产业扶贫的出路所在,牵针引线带动村民创富。

这是一位扶贫人的工作日常。

为别人的幸福生活努力耕耘着,为点燃群众脱贫致富的希冀而四处奔走……他们的故事发生在田间地头,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有人说,扶贫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在当前农业社会发展的情况下,要把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按照现代文化观点所认可的富裕标准去转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变成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幸运的是,有一大批认真踏实肯干的好干部走入基层,成为扶贫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都昌县蔡岭镇就聚集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好干部,他们愿意牺牲自我去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近期,长江周刊将走进都昌蔡岭镇,去看一看他们的扶贫故事。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扶贫人

——记都昌县蔡岭镇吕岭村党支部书记吴国富同志的扶贫故事

(简介:吴国富,男,中共党员,1970年4月1 5日生。现任中共都昌县委委员、蔡岭镇吕岭村党支部书记。)

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有一脸敦厚质朴的笑容;没有光辉显赫的身世背景,却有一颗扎根基层的奉献之心。十几年如一日,似一眼汩汩长流的清泉,只知道奉献,而从不求索取,他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是血。”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任劳任怨,却从不辞辛苦,他热爱这里的乡亲,热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十几年来他总是以自己的方式为全村的发展进步默默地奉献着,他就是我们吕岭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书记——吴国富。

在平凡的岗位扎实工作,用无私的奉献演绎精彩。多年来,吴国富同志连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创业型优秀村干部”以及“优秀县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省"龚全珍"式好干部。在吴国富同志的带领下,吕岭村2007年被评为全县林权改革先进村委会,2010年被市纪委、农工部评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星级创评”先进单位,2011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市、县评为“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2013年被评为全县基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2014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人口和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镇先进基层党组织。

今年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 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作为 “十三五”贫困村,作为2016年已经在蔡岭全镇第一个率先退出贫困的贫困村,如何让村里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如何让村里的父老乡亲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吴国富同村 “两委”干部们日夜兼程,只为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的誓言。

一、精准识别,公平公正公开赢民心

哪些人是贫困人口,怎样才能把真正的贫困户识别出来,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首要问题。吴国富同志在村“两委”会议上说:在贫困户的识别上,我们一定要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来认定,按“七清四严”的要求来排查,按“七步法”的程序来操作。我们“两委”干部一定要在贫困户的识别上,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循私情,涉及自己的亲属更要从严把关。

在他的带领下,2017年五月份村“两委”干部下到各自然村,召开户主会,通过面对面的评选,把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摆出来,对全村的贫困户重新进行了一次评选。全村11个村组,吴国富同志参加了6个村组的评议会。

胡家自然村有一户村民之前申报了贫困户,在这次的评选中被减掉了,于是多次找到村委会要说法。吴国富同志用讲道理解读政策等方式,最终坚决地回绝了那户人家的要求并得到了理解。

二、献身帮扶,用心用情用劲暖民心

作为村支部书记,吴国富对全村的41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谁家的小孩要上学,谁家的哪个人身体不好在住院,他都能知晓得一清二楚,村里的贫困户们遇到了困难也总会第一个想到找他帮忙。

王家自然村有一个贫困户,户主身体不是很好,老婆也跑了,只有一个5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他外出打工因身体原因也都是做些小工之类的活,把儿子带在身边很不现实,只好放在家里花钱请人照看,但照看的工资对他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去年上半年他只好回家,在家又找不到什么事做。去年下半年时他儿子也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怎么办?出去打工儿子没人管,不出去就没有什么收入。吴国富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通过多方面联系找到了太阳村,在太阳村的帮助下,把这户贫困户的儿子安置在太阳村上学管吃、管住还有人照看,彻底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施家自然村有一户贫困户,两个小孩上高中,妻子眼睛看不见、精神上也有问题,家庭很困难,住房也是很旧的民房。好不容易有了点钱想建新房,但因受地方限制,建房的地方被变压器等电力设施阻碍一直无法完工,吴国富同志在得知并了解情况后及时与供电公司积极沟通协商,最终帮其迁移变压器完成了盖房心愿。

下东山自然村有一户贫困户家房屋漏雨,吴国富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到他家实地察看,建议他进行房屋维修,通过帮扶单位为他解决了3000元补助资金,并申请房屋维修资金3500元。

三、立足产业,帮种帮教帮销扶民心

贫困户要从根本上脱贫,关键是贫困户家庭要有一个长期增收的路子。吴国富同志和村“两委”干部一起,通过和贫困户交流沟通,结合贫困户各家的自身情况,依户制定了产业发展计划,村里拿出一部分钱,统一购买了种苗,基本上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发展起了产业。

今年,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通过在外地的考察研究,吴国富同志又把目光盯上了金丝皇菊种植这个产业。为了能够让金丝皇菊种植的产业项目尽快在全村铺开,让村里的贫困户们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吴国富同志不知道花了多少个白天黑夜,从金丝皇菊基地的土地租用,到土地整理,到开沟挖渠,项目的每一次进步都留下了他无数的汗水。

签土地租用合同,既要使其他农户愿意把土地让出来,又要集中连片,方方面面的矛盾要化解,他亲自上门做工作,一块地接一块地的谈,最后终于建成了50亩集中连片的金丝皇菊产业种植基地。他和村干部一起多次到修水取经学习金丝皇菊种植技术,手把手地教会贫困户。考虑到金丝皇菊采摘后,鲜花保存时间很短,如不能及时卖出去就会烂掉,吴国富同志又多次到帮扶单位寻求帮助,最后在市委办的帮扶下,购置了烘干设备。通过一年的发展,效益非常明显。共有17户贫困户参与了金丝皇菊种植,贫困户掌握了这一项产业的种植技术,每户平均增收了3000多元。

想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吴国富把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事业,把自己的青春与年华播撒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他是新时代的最美村支书,是脱贫攻坚道路上最美的风景线。

「都昌蔡岭镇的扶贫故事」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扶贫人
「都昌蔡岭镇的扶贫故事」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扶贫人

身残志坚自力更生 脱贫致富奔小康

——谢美林脱贫致富路上

(张凯)

走进蔡岭镇北炎村上谢晨,经常会看见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正提着饲料桶,在喂着鸡,这就是北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许有兴。是的,这个平凡的男子,有一只眼睛是残疾的,劳动之时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但他身残却志坚,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2013年,谢美林家被纳入蔡岭镇北炎村建卡贫困户。在镇、村“两委”的关怀和帮扶下,谢美林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2013年,谢美林同其他贫困户一起走进了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农民技能培训班”实用技能培训课堂。当他听农技站技术人员讲解关于水产养殖技术时,用他的话说就是听得他“心发痒痒”,之后凭着自己一个多月的刻苦钻研,掌握了一定的养鱼技术,通过向亲戚朋友借款,于2014年的8月承包了10亩鱼塘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场。

“镇党委政府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说什么也要好好干”。搞养殖业,对于一个残疾人的人来说谈何容易,但是他不气不馁,他一边按照“农民技能培训班”所学的知识认真学习充电,一边学着饲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电话咨询镇农技站技术人员,硬是把自己的养殖事业搞得热火朝天。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历经了五年的时间,谢美林家已经从当年的10亩鱼塘,上百只鸡的小养殖户发展到现在的20亩鱼塘,9头猪,3000多只鸡,20亩玉米地的种养大户,他在养殖这条脱贫致富路上尝到了甜头。“我已找到了发财致富之路,去年我已向村委申请摘掉我的贫困户帽子”他坚定不移地说道。

退出脱贫户后,谢美林并没有忘本。他将自己的发家致富的心得和养殖家禽的经验技能向当地村民共同分享,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北炎村已发展种养大户20余户,谢美林也就成了村里响当当的脱贫致富能手。“我有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我愿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希望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谢美林说。

「都昌蔡岭镇的扶贫故事」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扶贫人「都昌蔡岭镇的扶贫故事」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扶贫人

长江周刊@微生活微信号:jjrbcjzk

公众号介绍 | 聚众家,纳众声,汇众议,容众思;化微言成高谈,以博语作宏论,推社会进步,促梦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