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天津旧照,老河口与教堂前

老河口教堂前

30、40年前全天津市基本都是这样的低矮平房或者矮楼,居住的都是同样观念的人,相安无事,谁都不会看不起谁,都过着苦日子。


其实前桥北小学还挺有历史的。

红桥小学,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红桥北大街105号,子牙河与北运河交汇处新红桥畔的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始建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是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育贞小学",当时只有几间平房教室,两座办公小楼和一个小操场。解放后,由国家接管命名为"国立三十一小学",1955年更名为红桥北小学。1998年9月在区局整体布局下,先后与老河口小学,西沽小学合并,更名为红桥小学。

天津旧照,老河口与教堂前

教堂前大楼

天津旧照,老河口与教堂前

教堂前马路(红桥北)

天津旧照,老河口与教堂前



老河口大街
天津旧照,老河口与教堂前

西沽堂

天津旧照,老河口与教堂前

教堂前来历

西沽龙王庙前胡同,形成年代无考,早期因徐姓在此酿酒,时称烧锅胡同。1922年以龙王庙前更今名。与其隔街相望处,还有一条胡同,名教堂前(1904年时称冰窖胡同,1953年更今名)。那么这两处胡同地名后面的龙王庙和教堂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彼此又有什么关系呢?西沽龙王庙始建于清中后期,为西沽、西于庄交界线上重要建筑之一,是为纪念西沽治水成功所建,后发展成该地区的新社区活动中心,并有庙会出现。义和团运动后,基督教在天津急剧扩张,并形成多个中心,其主要集中在南门外卫理公会的美国大院(现在的长征医院一带,已全部拆除)。1902年,公理会领袖山嘉利利用在义和团运动后所敲诈的赔款,大量修建新教堂。1906年他果断把公理会的传教中心从紫竹林移至西沽,并建立著名西沽教堂,而教堂的原址正是侵占西沽龙王庙的土地。从此,西沽的龙王庙小了,换来了一座基督教堂。1918年冈纬路教堂建成,公理会中心迁走。教区中心移走了,但教堂还在。还没等龙王庙恢复元气,不远处又一座天主教堂拔地而起。天主教是与基督教前后一起传入西沽的,最早的传教人正是《益世报》的创始人雷鸣远。不久后,在西沽的另一侧西于庄大街上建立一座天主教堂,同时开办著名教会小学益世小学。西方传教士们,在西沽设立教会学校,开办诊所,以廉价服务的形式招揽民众入教。为此,教会还在教堂周围建了很多统一模式的临时租赁房,供教民居住生活。西沽教堂,还有免费举办婚礼的服务,范围不局限于教民,凡民众自愿前来者,皆可享受此项服务。老西沽人常打趣道:“咱进教堂结婚,不为别的,就是图省钱”。日军侵华后,每逢天灾人祸,美国红十字会都会来到西沽赈灾。比较著名的为,1939年大水后,红十字会曾在西沽地势较高处设立粥棚,发放食物和必要物资。龙王庙的功能逐步被取代,直到解放后的1983年,修建桥北大街时,龙王庙残存被彻底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