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克里夫·埃弗頓的克魯斯堡難忘時刻

克里夫·埃弗頓的克魯斯堡難忘時刻

去年, 克里夫·埃弗頓成為了首位被納入名人堂的記者。

我們與這位傳奇般的斯諾克記者聊了聊他的感受,以及他在克魯斯堡經歷過的難忘時刻。

克里夫, 自從你進入名人堂以來已經一年了。獲得如此榮譽對你來說特別之處在哪?

在某種程度上講, 我已經把我的全部生活都給了斯諾克, 無論是打球、寫新聞還是現場報道。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我很欣慰,特別是過去我曾與一些管理機構發生過不愉快。先是業餘機構,然後是職業機構。我只是看不慣這項運動的運營和管理遠低於應有的水平。在巴里·赫恩和傑森·弗格森的管理下,斯諾克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回顧以往, 我們走了這麼遠,實屬欣慰。與大家做朋友也比起爭執開心的多。

你提到你在克魯斯堡經歷的三個最難忘的時刻。可以跟我們分享下原因麼?為什麼它們那麼讓你難忘?

首先是在1985年泰勒與戴維斯的最後十二杆。那局球特別精彩, 不是因為它的質量很高, 而是因為它“沒什麼質量”。他們雙方都處於高度的緊張和焦慮中,在最後十二杆中,泰勒表現的稍主動些。我想正是那種心態助他奪冠。那是一個戲劇性的高潮, 誰都沒有料到,它將成為斯諾克歷史上標誌性的一刻。

當時的收視率數字引起了極大的關注。BBC2頻道上的收視率在午夜時就達到了1850萬,簡直史無前例。既諷刺又可悲的是, 在那之後,這一數字像一根棍子一樣不斷擊打著斯諾克。那些對這項運動很不友好的人很快宣稱,該數字不會再二次出現。

2003年,肯·達赫迪與保羅·亨特的世錦賽半決賽很了不起。最後一場是在週六下午,當時保羅15-9領先,再拿下兩局便可殺進決賽。我想他們應該會在半小時內打完。最後, 直到六點的新聞播出時, 他們才被迫收手,因為全國觀眾都在看斯諾克。我喜歡那些漫長、緩慢和循序漸進的反擊。你可以看到當時球員的心理狀態以及變化的發生。我很欽佩保羅的表現,以及他面對失敗表現出的不卑不亢。每個人都說他總有一天會贏世錦賽, 而他卻沒實現, 實在可惜。

2006年,格雷姆·多特與彼得·艾伯頓的世錦賽決賽是一場特別“不時髦”的比賽,冗長、艱難、且磨嘰。大家並不看好多特奪冠。然而, 最後一場,他一開始便15-7領先。當下午時間已經消耗殆盡的時候,他們還沒打到指定的局數。艾伯頓發起反擊,六連勝,將比分拉至15-13。當時看起來艾伯頓取勝的機會很大。最終, 在那種情況下, 多特以單杆68分清檯,比分拉至17-14。我還記得從直播間走出來時已經快林晨一點了,我見證了一場史詩般的比賽。在我報導的時候,我喜歡戲劇性的、“廝殺”激烈的比賽。一方面,我欣賞球員的技巧,另一方面,作為旁觀者,他們帶給了我極大的懸念。

你見證了許多克魯斯堡如此多的標誌性的時刻。報導大型比賽你有什麼感受?

報道的時候,一開始我不會把話說死。如果我知道結果會是怎樣的話,我也會仔細考慮清楚,但通常都是自然地發揮。在那些歷史性的時刻裡, 我一直集中精力努力想做到最好。有一場我覺得我做的很好的比賽讓我滿足,我記得是墨菲在2005年贏得世錦賽的時候。在他打進最後一顆球的時候,我說道:' 太驚人了, 太驚人了, 太驚人了, '。那是個很不一般的故事,因為他從資格賽打進來的,當時他的世界排名僅為四十八, 且他只有22歲。

編譯:弢弢

源自:http://www.worldsnooker.com/clive-evertons-greatest-crucible-momen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