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特幣誕生以來,關於它的爭論就從未停歇過,而最近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V神)在某網絡社群中發出的對比特幣的兩個質問,則把這個爭論再次推向了高潮,並引發整個幣圈的瘋狂討論。
V神的兩個質問:
1.以比特幣為首的採用了POW機制的加密貨幣,每年消耗的電能高達數十億美元,這個費用甚至超過了每年幣圈中盜竊和詐騙產生的損失,這難道不是一個悲劇嗎?
2.當下比特幣網絡中的大部分算力掌握在少數人或少數組織手中,據數據顯示,比特大陸及其控制的礦池目前就控制了比特幣網絡53%的算力,這難道不是一個致命隱患嗎?
其實V神所提出的這兩個質問,基本可以歸結於比特幣POW機制"落後"的原因上,那麼何為POW機制呢?為什麼它的能源消耗會這麼大?
POW機制也就是工作量證明機制,它創造了比特幣挖礦,而比特幣挖礦正是能源消耗過大的罪魁禍首。比特幣挖礦本質上是一個不斷求解的過程,即礦工們利用礦機的算力,不斷進行著哈希加密計算,誰最先得到唯一解,誰就能贏得打包新區塊鏈及獲取比特幣獎勵的權利。但在這種機制下,挖礦難度會隨著比特幣總量的減少而提高,因此找到下一個區塊所需的算力會越來越高,這將直接提高礦機的工作時間,也就提高了電力的消耗。
當下,一個比特幣礦場的電力消耗,幾乎與一個小型重工廠相當,而全球比特幣挖礦的電力消耗更是超過了愛爾蘭一個國家的電力總消耗,所以在今年早些時候,部分環保人士還發起了針對比特幣的抗議。其實很多人早就意識到了V神的第一個質問,同時也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案,即採用不同的共識機制,來改變挖礦甚至取消挖礦。
像EOS所使用的DPOS機制,就是直接取消了挖礦。而國內一些區塊鏈項目,則是對POW機制進行了改進升級,比如說時間鏈APP、網易星球這類手機挖礦軟件,它們採用的是均等算力時間證明機制(POT),它使用戶不需要購買專業礦機就能挖礦,因為手機即礦機。這樣既降低了參與項目的門檻,同時也避免了龐大的電能消耗,而用戶日常的手機網上行為,諸如聊微信、玩遊戲、看電影等,都將通過POT機制轉化為可量化的數字資產,而這些數字資產通過官方渠道可以換取現金、實物商品等,減少了不必要能源消耗的同時,也實現了個人數據價值。
而關於V神的第二個質問,也就是算力過於集中的隱患,其實這應該算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正如前文所說,挖礦難度必然會越來越高,這導致算力並不高的小礦工基本沒法挖到比特幣,所以就出現了比特幣大陸這樣的礦池,這些礦池聚合小礦工們的算力,保證了礦工有收益。但同時,大量算力的聚集,也增加了51%算力攻擊發生的幾率,即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掌握了比特幣51%的算力,他就能進行雙花攻擊,從而控制交易確認、允許交易停止甚至回滾和重複使用數字貨幣,直接導致比特幣信用體系崩潰,致使幣價歸零。
由此可見,單一的POW共識機制已經不再適用區塊鏈的未來,而隨著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進步,比特幣還能穩坐加密貨幣老大的位置嗎?這或許是比特幣開發者們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閱讀更多 小鏈看世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