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真实记录我省自然人文地理风貌,为历史留下完整的视觉档案

双峰县县治永丰镇地处湘中腹地,跨湄水两岸,居双峰县境中部。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湘中丘陵地区的粮、猪、酱、茶之乡,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东倚长株潭金三角,南临衡郴弹性地带,西接邵阳,北连娄底、冷水江,距潭邵高速公路入口仅10公里,境内320国道、娄衡公路、省道S314线纵横交错与近年来修建的乡村公路,形成一个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交通网络。是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内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乡镇。

全镇总面积8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33亩,总人口11万人。2007 年末,生产总值达到9亿元,全镇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县位居榜首。

双峰古时是长沙至宝庆、湘西的水陆要衢,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僖宗广明元年,黄巢“出广州,破衡州,进驻县境”,至今留有黄巢山之名。1949年,著名的衡宝战役在此拉开序幕。

双峰县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英才辈出。这里孕育和诞生了三国蜀汉名相蒋琬;元朝大学士、著名文学家冯子振;明代为官清正、为民上疏、官至太仆寺丞贺宗;清代重臣曾国藩;爱国外交家曾纪泽;近代辛亥革命先驱、著名政治活动家禹之谟;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蔡和森; 全国妇联主席蔡畅;“鉴湖女侠”秋瑾;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等。这里走出了一批当代在全国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和一批党政军要人,如对中国第一枚火箭弹的研制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原重工业部副部长钟林等。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永丰镇沿革

永丰镇,古名定胜镇,跨湄水下游两岸。唐开元四年(716),在今工农坪建有关圣殿。因此,人口聚居,形成小集,至今至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

当时连接定胜镇两岸有定胜渡。宋祥符年间(1008—1017),于渡口建定胜桥(今永丰老桥,解放前仍名定胜桥),明洪武年间于桥西建定胜观,成化十一年(1475),定胜观迁至城南庆阳山,即今灯塔乡定胜村。

迁定胜观后,定胜镇改称永丰市。

清康熙三十年( 1692),以永丰为关隘,知县赵宪普奉文设铺递铺司,十里一铺,以传递文书,维护治安。永丰为第十铺,称永丰铺。有固定和招募的兵丁6名。乾隆三年(1738),湘乡县丞驻此,管辖中里16个都,永丰成为政治中心。为加强对农民的统治,以乡绅为主,成立中里团防局于永青阁(今县公安局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团防局长曾金生之子曾惠伯率乡勇推翻县丞衙署,团防局取代地方政权。

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镇为区,永丰镇为三区公所驻地,永丰街坊原有之天青、地临、人寿、和风四总直属于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永丰四总改为保。

民国三十年(1941)成立永丰镇,永丰单独建镇,直属于县,始于此时。1952年元月成立双峰县,以永丰为县城。从此永丰镇成为双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历史上永丰镇的经济

唐宋时期。永丰已开始形成集市。清朝末年,永丰有几家零售商店,供应街道居民和附近农村所需的日常生活物资。民国十年前后,这里的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开设了棉花棉纱商店,还有几家南货店。

织染行业较为发达,染坊布店到民国二十五年发展到百多家,雇请的染布工人就有几百个,零趸批发,营业额高。所产青洋布、棉布畅销于平江、浏阳、茶陵、攸县、衡山之间,远及江西,贩运行商络绎不绝。境内湄水、锁石、花门等地有数以百计的手工织坊,花纱行业景象繁荣。

粮食和食盐也是两宗出进量较大的物资,倾销邵阳一带,销量日达数千担。南货、药材则远销到贵州边境,杨怡春药店零售批发兼营,市面更增热闹。服务性行业,货栈、旅栈、屠宰、饮食、豆腐、杂货等等成了主要生意。这里是一条靠近山区和衡阳土特产品进口的街道,出进货物尽是肩挑,熙熙攘攘,热闹非常。

与衡阳交界的九峰山盛产毛竹,是造纸的天然原料,土纸生产因此发展。当时没有机制纸张,土纸销路很宽阔。它除了用于文化教育外,商品包装也很需要。还有湘江下游及宜昌、沙市一带住户用于祭祀活动,销量就更大了。那时,九峰山区及连接稀阳的边区地带的土纸产品都在永丰集散,输出量年达数万担,是山区一项主要经济产品。

出街口不远就是五里牌。这里历来为青、红茶集散和加工的地方,住有1000多人,全靠茶叶生产维持日常生活。每年清明一到,家家户户就活跃起来,有的采摘茶芽,有的加工成品。并在每户门前贴上“代客买卖”的红纸招牌,挂上一把秤,摆着一个算盘,外地客商贩户接连不断投入各家铺店,请求代购。附近或远地的茶农纷纷背着茶袋前来出售青茶。

青茶上市不久,红茶跟着出产。它的收购情况与青茶不一样。青茶属肩挑贩运,购量不过几十、百把斤。红茶则需就地设厂加工,收购数量在万斤之上。收购者事先筹集充足资金,预计收买多少毛茶,装多少茶箱(每箱50市斤)成批起运。

那时,住在五里牌的人对收购红茶,鉴定等级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同时对红茶加工技术也很熟练。又有空旷场地可以满足加工需要。“乡村四月闲人少”,正是此地人们在清明以后的生活写照。

凡属永丰地方出产的手工业产品,土纸、石灰、煤炭、青、红茶多由永丰市区集散,成批外运,引进不少资财,活跃了广大农村经济,促进了生产发展。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永丰八景

以前,永丰周围有八处形胜装点其间,故称永丰八景。

文塔夕照 塔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双峰书院(遗址即今招待所)前山空坪,识风水者以为关系境内文风,乃于书院东南修建此塔。建成之年,境内7名士子出为邑庠生,“文塔”之称自此始。塔顶饰有“魁星点斗”,塔旁悬挂巨钟。每届重九,市民登临览胜。一击巨钟,声闻全市。斜阳夕照,壁坊生辉。文革时遭拆毁,已荡然无存。

金潭印月 朝市东南行半里许,有金井潭。潭边有巨石,因形而名石观音。人坐石上,俯首潭水,清澈可鉴。月印潭中,静影澄璧。文革初,为修电站,石观音被夷平。

双峰插云 去永丰市东南10里许,有山屏列。远望之,唯见双峰挺秀,隐约接云霄。山巅有屋一椽,登临者可以稍憩。今修竹蔽日,屋亦不存。临山腰,纵目远眺,流者,峙者,潴者,涸者,尽奔眼底。双峰县名由此面来。双峰书院有门联:

两派交流,好向此间寻活水;

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

梅龙烟雨 距市东15里许,有梅龙山。山上雾气飘浮,晦暗不开,迷离浑沌,蔚为奇观。云行雨施,故有梅龙烟雨之称。

长桥步月 永丰老桥为清咸丰年间所建。先是桥档石级均为60磴。傍遁石栏,以为护障。中有一小石庙,雕塑镇河神像,相传为杨泗将军。桥有四墩,稳定坚固。每当暑天月夜,桥头人满,乘凉者闲聊达旦。

姐妹花开 皮公桥畔(即碧拱桥)曾有一古树,同干孪生,枝又合抱。时开花朵,颜色各异,人皆奇之,称为姐妹花。

白燕回风 白燕塘座落在永丰镇新安巷尾端,原为双峰书院与单家井李姓产业,面积达百亩,近年遭淤塞,不及原面积60%

奇观发生在民国七年(1918)阴历四月间。一天中午时近,忽从北方飘来大片白云,临到大塘上空,才知是一大群白燕。它们全身纯白,形比芦燕大,一时飞翔,重重叠叠,顷使大塘上空漾起了无数层轻纱,别致可观。不一会,观者云集,大塘周围水泄不通,直到下午五点钟左右,它们又形云块状,朝原来的方向飞去。

白燕在竞相翱翔的时候,不因围观人群伸手捉弄,或投掷木屑碎石而终止飞行,又不为飞行时间过久(达五六个钟头),出于精疲力竭而自由起落。它们的飞翔,表现出严密的组织性,既不旁骛,又不掉队,舞态整齐,行动统一,为一时奇观。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湄水河中的古井

这是一口无名的水井,一口处在河中央的历尽沧桑的古井。

这井很是奇特,修在贯穿小镇那条叫湄水河的中央,一年四季被河水包围,而井里的水面却总是比河水要高些,且不管河水是多么浑浊,井水总是清澈见底。即便到了春夏时节,河里涨水,洪水将水井淹个十天半月,一且河水退去,不到一天,井水又清澈如初,井底也见不到一点泥沙。“井水不犯河水”这句俗语,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井和岸相连的是那32块长方体的石头,它们竖立在河水中,构成人们去井边的通道,石桩之间的距离有一尺余,人称之为“跳石”。挑了水或洗完菜的人回家,过了“跳石”还要爬45级用长条青石铺成的石梯,才能进到街巷。石梯两旁曾是错落有致的吊脚楼。爬完石梯便进了一条不足两百米的“L形青石板街人寿巷。旧时巷中曾是商贾云集,人流如织,如今虽然成了老街,冷清了许多,但还保留了许多传统小店铺,如纸扎、香烛、剃头等。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妇女运动领袖蔡畅兄妹便是这小巷里出生长大的。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永丰古法酿酒

《双峰县志》载:“境内民间酿制米酒历史悠久,多为自酿自用、少数人酿酒出售。清时,永丰镇有酒坊4家,民国时期发展到10多家……”如今,人们喝的白酒大多是机械化生产,传统的古法酒酿的工艺日渐少见,但由于不少人喜爱喝家酿米酒,这种古老的酒酿工艺得以流传下来。

将米淘洗后,浸泡一两小时,上甑蒸4-5小时,便熟透成饭。

将米饭冲浇3-4桶凉水,进行冷却降温。

再将米饭搅拌均匀,让其降至常温并保持温度一致将酒曲药丸擂碎,均匀洒在米饭上。将洒有酒曲的米饭搅匀,装入陶缸覆盖好,埋入谷壳中发酵24小时。

发酵后的米饭加水浸泡一个月,成了酒坯,便可入锅蒸酒了。

蒸酒要用文火,添柴的多少与间隔很有讲究,人不能离开。经过四五小时的蒸煮,便有了一坛香醇的米酒,一般是一斤米可蒸出一斤酒。煮酒剩下的酒糟倒入河中,是鱼儿的美食。

20世纪30年代,永丰镇和风总(今和塘街)光裕发酒坊酿的米酒,曾深得南来北往的商客和船夫的喜爱。几年前,当年光裕发酒坊老板的孙子,继承祖传工艺,在相隔了半个多世纪后,又在当年祖父开“光裕发”酒坊的祖屋开了一间酒坊。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永丰辣酱

永丰辣酱是双峰县的传统特色产品,历史悠久。据双峰县志记载,早在公元16世纪,明崇祯年间,双峰县城(原属湘乡)永丰镇一带就有人开始晒制永丰辣酱。

以味鲜肉厚的灯笼辣椒为主要原料,先将小麦蒸煮发酵磨制加盐调水,曝晒成酱。17世纪中期,蔡氏兄弟先后在永丰镇开设蔡广祥、蔡广益、蔡顺益三家酱园,以后相继有人开设生义兴、龙胜泰等10多家辣酱作坊,开始有规模地生产商品辣酱。其中以蔡广祥店最为出名,年产酱40余担。清朝晚期,永丰辣酱有了名气,产品销得越来越远,相传这其中有重臣曾国藩的一份功劳。时在咸丰年间,曾国藩有一次将永丰辣酱这一家乡特产带到京城,进献给咸丰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的皇帝,一尝这满有乡野风味的辣酱,大加赞赏,把它列为宫廷食品。于是永丰辣酱便由京城而闻名全国,到清朝末年,境内年产商品辣酱约200担。民国时期,永丰地方辣酱盛行,大量销往长沙、邵阳、湘潭等地。县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蔡和森,少年时代曾在其叔公开办的蔡广祥酱园学徒3年。

新中国成立后,永丰辣酱得到了较快发展,产量大幅上升,质量也不断提高。1981年县蔬菜公司建酱厂,年产40吨。国家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对辣酱企业进行扩建改造。

永丰辣酱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由于双峰地处湘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生物多样种群发达,适宜多种辣椒品种及大豆等辣酱原料作物的生长,辣酱品种达10多个。其中所产灯笼辣椒不仅产量高,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

永丰辣酱作为低脂肪低糖分,无化学色素无公害的纯天然制品,不仅口感好、食用方便,可作各种食物的调色调味佐料,而且开胃健脾增食,其制品中的蒜仁、地蚕、蕨根等填料还具有杀菌抗病等药用保健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0世纪80年代起,永丰辣酱遍销全国,并出口日本、美国、坦桑尼亚等国,成为闻名遐迩的名牌产品。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大美湖南 绿行三湘 湖南古镇之双峰县永丰镇

注:文章来源于《湖南古村镇》李渔村 李仕铭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