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冯唐、王朔,谁的文学造诣更高?

北京作家语言比较生动、幽默,读来让人有阅读快感,从老舍开始,北京作家的幽默似乎就是一脉相承的。

王小波、王朔、冯唐都是北京作家。这几个人的作品风格有相似之处,因此常常被人相提并论,并试图对他们的文学成就做出比较。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文无第一,硬要说这三个作家里谁优于谁,肯定都有很多异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王小波、王朔、冯唐各自的作品,对他们进行一些比较,再由个人的喜好来排出自己心中的一、二、三,这是可以的。我心中的排名留到最后来说。

01

王小波

王小波,1952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他的父亲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母亲是国家教育部的干部。1952年他的父亲在“三反”运动中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王小波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对他后来特立独行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冯唐、王朔,谁的文学造诣更高?

1984年王小波赴美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先后写了《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等作品。

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

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真是可惜。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在生前,王小波本人以及他的作品并不那么知名。有人觉得,这是因为他笔下特有的黑色幽默与当时的文学圈有些格格不入:例如,他可以在《红拂夜奔》中塑造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所有人物没了历史上的面貌:李靖考不上官,以发明东西为生,结果他发明出了开根号机;红拂女私奔只是因为好玩……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常常会有各种荒诞描写,这也是其作品充满争议的原因之一。

1991年,王小波的中篇小说《黄金时代》获得第十三届台湾《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引起港台文学界的关注。但却并没有进入到中国大陆批评家的视野,当年只有《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消息,称王小波为“

文坛之外的高手”。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冯唐、王朔,谁的文学造诣更高?

直到1997年,王小波去世以后,他最重要的作品集《时代三部曲》才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即使是在现在大学中文系通用的教材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2007年第2版)和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1999年版)都对于王小波只字未提。

作家阿乙曾说,王小波厉害的是他的幽默和坚决的嘲讽态度,这两块是容易展现自己的。他的文本留下的都是三个字:王小波。也许他和鲁迅一样,在针砭时弊上有突出贡献,但从求知层面说,他误人不浅·····今天,王小波的接班人出版的那些书仍然受到热捧,他们兜售的是常识和最基本的道理。而受众大多数为大学生和青年人。这样的书方便他们建立起自己对于社会的蔑视,容易将他们弄到一个精神上的高位····王小波展现的是一种很好的入世态度,但他制造的不是艺术。

02

王朔

1958年王朔出生于南京,他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后来王朔就到北京读小学、初中去了。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冯唐、王朔,谁的文学造诣更高?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写了《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永失我爱》、《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许爷》、《过把瘾就死》等中长篇小说。

1992年,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开创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国热销。应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对这套书实行版税付酬制,这是中国大陆文革后第一次实行版税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观上为很多作家争得了正当权益,萧乾曾说:“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冯唐、王朔,谁的文学造诣更高?

关于王朔及其作品的争议,自从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后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甚至被称为“文坛恶评家”(他在公开场合批评过很多作家),在又有部分人称其作品为“痞子文学”,另一方面也有人称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对的传统京派指老舍等人)。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冯唐、王朔,谁的文学造诣更高?

“调侃”是成为王朔语言的最大特色。王朔的作品影响之大不用说的,他的语言风格影响了一代人的说话方式。王朔式语言深入大街小巷,电视电影,无处不在。如今娱乐喜剧都未脱离王朔的影响。电视剧《渴望》、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后来的电影《甲方乙方》、《阳光灿烂的日子》、《梦想照进现实》、《非诚勿扰2》等等,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03

冯唐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冯唐的笔名出处,他原名叫张海鹏,是70后作家,比王朔还小十多岁。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冯唐、王朔,谁的文学造诣更高?

他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之后又在麦肯锡做合伙人,在华润做过CEO。冯唐自信,他认为自己写得最好的是诗,其次才是小说随笔。但大部分人都只知道冯唐的两首诗,“可遇不可求的事/后海有树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这两首诗靠着小清新在网上火了一把。可说实话《冯唐诗百首》中的诗都太直白,少了现代诗可解不可解的魅力。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冯唐、王朔,谁的文学造诣更高?

冯唐因“北京三部曲”而成名——《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对于自己作品的定位,冯唐一直信心满满。关于“北京三部曲”,他说:“你见过结构这么完整的、关于青春期的文学作品吗?”关于《不二》和《素女经》,他说:“我希望它们有一天的地位,能够跟《金瓶梅》相媲美。”冯唐自信,他认为自己写得最好的是诗,其次才是小说随笔。

冯唐在文艺论战界意外地火,他的“金线理论”和“少读董桥”都曾被热议过一段时期。

“金线理论”首发于2012年4月,彼时正值韩寒“代笔门”热议期间,“方韩大战”方兴未艾。冯唐发表名为《大是》的文章,指向韩寒,他在文中如是写道:“文学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是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人,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观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之心’。虽然知道这条金线的人不多,但是还没死绝。这条金线和销量没有直接正相关的关系,在某些时代,甚至负相关,这改变不了这条金线存在的事实……”文学有没有金线?这个问题至今还在被人讨论。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冯唐、王朔,谁的文学造诣更高?

很多人都觉得冯唐和王小波很像,李银河在微博上盛赞说,”当代写作者,王小波第一,冯唐第二。”

冯唐是这么回答的:和逝去不久的作者比,非常吃亏。我不做评论了。我想起我心目中曾经的文字英雄:阿城、王小波、王朔,亨利米勒、劳伦斯、库尔特冯尼格等等,我掂量了一下我出版了的八九本书,我没觉得不可比。

但是早年冯唐还评论过王小波文字功底不如自己。冯唐的古文功底确实不错,《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诗经》达不到倒背如流的地步,也有信手拈来的本事。

上述作家之间相互评价

有人问他当年他销声匿迹于文坛时,王小波横空出世,如果当时他还在创作,二者之间会是怎样情况,王朔笑说:大概会平分秋色相得益彰吧。王朔还曾经帮王小波出版过书。

王小波对王朔评价也不低:与王朔有关的影视作品我看了一些,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有些作品里带点乌迪·艾 伦的风格,这是我喜欢的。有些作品里也冒出些套话,这就没法喜欢。总的来说,他是有艺 术成就的,而且还不小;当然,和乌迪·艾伦的成就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有冯唐作为晚辈对上述三人也有评价。他过一篇文章叫《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开头先是说王小波小说有趣、说真话,后来又指责王小波文字寒碜、结构臃肿、流于趣味,“小波的出现是个奇迹,他在文学史上完全可以备一品,但是还谈不上伟大。这一点,不应该因为小波的早逝而改变。”

冯唐评价王朔的《动物凶猛》:“有时候一部几万字关于“文革”的论著不如几万字的一篇小说更说明问题,《动物凶猛》就是一个例子。写得太急了,有些浪费了一个好题材。如果当初沉一沉,就这个题目写个长篇,垫棺材底儿的资本就有了。”

我觉得,在文学成就方面来说:第一是王小波,第二是王朔,第三是冯唐。

王小波自身的阅读品味太好了,很多人正是通过他才接触到那些外国作家。他的《万寿寺》里就写:莫迪亚诺在《暗店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这本书就放在窗台上,是本小册子,黑黄两色的封面,纸很糙……

除了莫迪亚诺,王小波还在书里提到过卡尔维诺、尤瑟娜尔、君特·格拉斯、杜拉斯、萧伯纳、罗素等人。所以王小波自身文学素质和学识是非常强的,他的小说中有对于权力、社会、性爱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他的小说往往是故事套故事,或者几个故事平行发展,在频繁的时空切换中完成他的精密叙事,体现了他对小说高超的驾驭能力,更为难得是,他的小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空灵浪漫富有诗意,体现了他自身对智慧与美的的追求。

如果王小波活的时间再久点,一定能成为扛起当代文坛大旗的人物。

有人会觉得冯唐和王小波中间还隔着王朔,或是其他人;有人觉得,他已然超越了王小波。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