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聽聲辨病,中醫這項老技術別丟,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我為你轉身

聽聲辨病,中醫這項老技術別丟,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我為你轉身

聽聲音

(一) 聽聲音的內容

1、聲音質地。

2、語言表達情況。

(二)聲音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1、正常聲音

[臨床表現]發聲自然,音調和暢,言語清楚。

[臨床意義]見於常人。但是,由於人的形質、稟賦不同,故正常人的聲音也各不相同,這是生理變化。另外,聲音與情態變化密切相關,如因一時情感觸動所發的聲音亦屬正常範圍。

2、病變聲音

(1)發聲

[臨床表現]

聲音亢奮:發聲高亢有力,多言而躁動。

聲音低怯:發聲低微細弱,少言而沉靜。

聲重:鼻塞聲音重濁。

音啞和失音:聲音嘶啞者為音啞,發音不出者為失音。

鼾聲:昏睡不醒,鼾聲不絕,手撒遺尿。

呻吟:不自主呻吟而捫心或護腹。

驚呼:陣發驚呼,發聲尖銳,表情驚恐.

[臨床意義]聲音高亢,主實證、熱證。

聲音低怯:多虛證、寒證。

聲重:見於外感風寒溼諸邪。

新病音啞或失音,屬實證。多是外邪襲肺或痰濁壅肺,以致肺氣不宣,清肅失職所致。

久病音啞或失音,多屬虛證。常是精氣內傷,肺腎陰虛,虛火灼金,以致津枯肺損,聲音難出。

妊娠失音,多為胞胎阻礙腎之精氣不能上榮所致。

昏睡鼾聲不絕,伴手撒遺尿多是中風入髒之危證。

呻吟,捫心或護腹,多是胸脘或腹痛。

陣發驚呼,發聲尖銳,表情驚恐,多是驚風證。

(2)語言

[臨床表現]

譫語,神識不清,語無倫次,聲高有力。

鄭聲:神識不清,語言重複,時斷時續,聲音低弱.

獨語,自言自語,喃喃不休,見人則止,首尾不續。

錯語:語言錯亂,說後自知。

狂言,語言粗魯,語無論次,罵詈號叫,失去理智,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奪氣:言語輕遲低微,欲言不能復言。

[臨床意義]

譫語,多屬熱擾心神之實證。

鄭聲:屬於心氣大傷,精神散亂之虛證。

獨語:錯語均屬心氣不足,神失所養的虛證。

狂言:屬陽熱實證,多見於痰火擾心或傷寒蓄血證。

奪氣:是中氣大虛之證。

(3)呼吸

[臨床表現]

呼吸亢奮:呼吸氣粗而快。

呼吸不足:呼吸氣微而慢。

呼吸因難:呼吸微弱因難,氣來短促,不足以息。

喘症:呼吸因難,短促急迫,甚者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

喘有虛實之分,實喘發作急驟,氣粗聲高,息湧,惟以呼出為快;虛喘發病徐緩,喘聲低微,慌張氣怯,息短不續,動則喘甚,但以引長一息為快。

哮症:呼吸急促似喘,聲高斷續,喉間痰嗚,往往時發時止,纏綿難愈。

臨床上哮、喘常並稱。但喘以氣息言,喘則未必兼哮,哮以聲響言,每與喘相兼。

上氣:肺氣不得宣散,上逆於喉間,氣道窒塞,呼吸急促;咳喘上氣,兼見時時吐濁,但坐不得臥;火逆上氣則感咽喉不利;或上氣多兼身腫。

短氣:呼吸氣急而短,不足以息,數而不能接續,似喘而不抬肩,喉中無痰鳴聲。

少氣:呼吸微弱,短而聲低,虛虛怯怯,非如短氣之不相連續,形體狀態一般無改變。

[臨床意義]

呼吸亢奮:為外感邪氣有餘,屬實證、熱證。

呼吸不足:為內傷正氣不足,屬虛證、寒證。

呼吸微弱困難,不足以息,為元氣大傷,陰陽離決之危證。

實喘:多屬肺有實熱或痰飲內停。

虛喘,是肺腎虛損,氣失攝納所致。

哮症:多因內有痰飲,復感外寒,束於肌表,引動伏飲而發。也有感受外邪,失手錶散,束於肺經所致。或久居寒溼地區,或過食酸鹹生冷,都可誘發。

咳逆上氣,是痰飲內停胸膈;火逆上氣,是陰虛火旺;上氣多兼水腫為外邪束於皮毛,肺氣壅塞,水津不布。

短氣:當辨虛實,虛證多由肺氣不足;實證常因飲停胸中。

少氣:主諸虛不足,是身休虛弱的表現。

(4)咳嗽

[臨床表現]

主要辨咳聲質地及痰液情況.

咳聲緊悶。

咳聲重濁,痰清稀。

咳聲清脆,乾咳少痰或無痰。

咳聲不暢。

咳而聲低,痰多而易咳出。

咳聲不揚,痰稠色黃,不易咳出。

乾咳無痰,或咳出少許粘液。

咳聲陣發,發則連聲不絕,甚則嘔惡咳血,終止時作“鴛鴦叫聲”名曰頓咳。

咳聲如犬吠樣。

[臨床意義]

咳聲緊悶,多屬寒溼。

咳聲重濁,多是外感風寒。

咳聲清脆,多屬燥熱。

咳聲不暢,多是肺氣不宣。

咳而聲低,痰多而易咳出,是寒咳或溼咳或痰飲。

咳聲不場,痰稠色黃,不易咳出,屬於肺熱。

乾咳,無痰或咳出少許粘液,是燥咳或火熱咳嗽。

頓咳,常見於小兒,是屬肺實,多由風邪與伏痰搏結,鬱而化熱,阻遏氣道所致。

白喉,咳聲如犬吠樣,多屬肺腎陰虛,火毒攻喉。

(5)嘔吐

[臨床表現]有聲有物,為嘔;有物無聲,為吐;有聲無物,為於嘔。

[臨床意義]

吐勢徐緩,聲音微弱,吐物呈清水痰涎,多屬虛寒嘔吐。

吐勢較猛,聲音壯厲,吐物呈粘痰黃水,或酸或苦,多為實熱嘔吐。

嘔吐呈噴射狀,為熱擾神明。

反胃,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多因胃陽虛,或脾腎俱虛,不能消谷。

嘔吐膿汁,為胃癰。

(6)呃逆

[臨床表現]胃氣上逆,從咽部衝出,發出一種不由自主的“呃呃”衝擊聲。其聲音可有長短,高低和間歇時間不同的臨床表現。

[臨床意義]

新病呃逆:其聲有力,多屬寒、熱之邪客胃。

久病呃逆:聲低氣祛,為胃氣將絕之兆。

呃聲頻頻:連續有力,高亢而短,多屬實熱。呃聲低沉而長,音弱無力,良久一聲,多屬虛寒。

呃逆上衝,其聲低祛而不能上達咽喉或時鄭聲,為脾胃氣衰,虛氣上逆,屬虛寒證。

呃聲不高不低,持續時間短暫,呃後神清氣爽,為進食倉促,或偶感風寒,一時氣逆所致,可自愈。

(7)噯氣

[臨床表現]氣從胃中上逆,出於咽喉的一種聲音。其聲有高低,發作有快慢,並且布不同氣味。

[臨床意義]

噯氣酸腐,為宿食不消,胃脘氣滯。

噯聲響亮,頻頻發作,得噯與矢氣則脘腹寬舒,屬肝氣犯胃。

噯氣低沉,無酸腐氣味,為脾胃虛弱,多見久病或老人。

(8)太息

[臨床表現] 在情緒抑鬱時,因胸悶不暢,引一聲長吁或短嘆後,則自覺舒適。

[臨床意義] 太息為情志病之聲,屬肝氣鬱結之象。

(9)噴嚏

[臨床表現]氣從肺上衝於鼻發出的一種聲音。

[臨床意義]新病噴嚏,多因外感風寒。外邪鬱表日久不愈,忽有噴嚏者,為病癒之佳兆。

(10)腸鳴

[臨床表現]腹中漉漉作響,為腸嗚。注意聲響的不同部位和性質不同變化。

[臨床意義]

其聲在脘部,振動有聲,為痰飲留聚於胃。

其聲在脘腹,漉漉如飢腸,得溫、得食則減,受寒、飢餓時加重,屬中虛腸胃不實之病。

腹中腸嗚如雷,則屬風、寒、溼邪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