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退伍老兵创业闯出新天地 让秸秆变成家畜营养餐

创业人物:任 明

创业项目:种稻草深加工

创业故事:

在部队12年的历练让30岁的任明有着不一样的创新思维,退役回到家乡,在母亲的闲谈中,他看到满地的商机,仅用半年时间,他就让农田里遍地的秸秆变废为宝,不仅为农户创造了收益,更为养殖户节省了成本。当然,任明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果,接下来,他还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让更多的人受益。

退伍老兵创业闯出新天地 让秸秆变成家畜营养餐

发现商机 遍地秸秆变废为宝

初中毕业走入军营,在部队的12年,让任明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从普通战士到班长、排长,期间任明立过两次三等功,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全军优秀教练员奖,取得全军快速换弹夹射击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部队期间,任明还考取了大专文凭。任明说,12年的部队生涯,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还有更宝贵的看不见的财富,那就是能吃苦,不服输的坚毅性格。

退伍老兵创业闯出新天地 让秸秆变成家畜营养餐

2017年底,任明退役了,考虑到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而自己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他选择了返乡创业。“说实话,回来的时候还是一片惘然,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身边也没有可以给他指导的亲朋,带着行里回来时,任明对未来没有一丝方向。

当时是冬天,任明的老家台安县西佛镇双庙村已经是白雪皑皑,在白雪覆盖下的小村庄显得格外宁静。任明发现,以往本应该干净整洁的农田里仍然横七竖八地堆着各种秸秆。和母亲聊天中,任明知道,现在农村不让焚烧秸秆了,也没有人用它们烧火做饭,这些秸秆就只能这么烂在地里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听了妈妈的话,任明突然想到以前在网上看到秸秆变废为宝的新闻,是不是可以考虑秸秆的深加工呢?

秸秆加工 农户养殖户双受益

很快,任明到网上查到秸秆可以加工成牲畜饲料,正好台安周边有很多牲畜养殖户,任明感觉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正巧当年上面下来文件辽河河道保护,禁止养殖户到辽河两侧放牧牲畜,这样一来,养殖户只能到外面采购饲料,每吨的价格大概在800元左右,养殖成本大大提高了。

如果能够就地取材,把大田里的秸秆进行深加工,既可以变废为宝,又可以让农民和养殖户都受益。把秸秆再利用,农户可以从中受益。加工的饲料直接卖给养殖户,比他们从外面购买饲料的成本要低很多。

部队的生涯养成了任明雷厉风行的习惯,确定了想法,他马上就开始研究设备采购。联系了天津一个厂家,到现场才发现,设备太小了,不合适。他马上又转战到山东,最终订下了一套设备,兼具铡草、传送、除尘等多项功能,只要把秸秆放到设备上,按进电钮,出来后就是直接打好包装的饲料。

困难重重 仨月时间摸清设备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困难重重。设备采购回来后,任明首先就面临着一个场地的问题。本来他以为在自家的农田里开辟一块空地就可以了。可是现在既需要厂房,又需要库房,还需要三相电,如果无法满足这个条件,设备就无法落地。就在任明束手无策的时候,双庙村的老支书王德华向他伸出了援手。“年轻人创业一定要支持。”在老支书的帮助下,村里一个以前用于加工鸡粪的场地,主人愿意把场地无偿借给任明使用,大概400多平厂房,40多亩空地。

场地解决了,接下来就开始调试设备了。因为不懂设备,三九严寒天里,任明和工人足足折腾了三个月。因为费用的问题,厂家的技术人员来了两次现场指导,接下来再出现问题就只能视频指导了。设备的技术性很强,哪怕一个小小的螺丝松了,都会直接导致设备问题。任明专门请了一位技术工人,但由于不了解设备,出现问题也需要摸索。就这样,前前后后,三个月时间,大家边摸索边研究边请教,出现大大小小的故障不下百余次。最终,他们终于把设备弄明白,可以生产运行了。

品牌路线 生态颗粒加工营养饲料

产品生产出来了,还需要有市场。最开始的时候,任明不知道接受了多少冷嘲热讽,“牛都吃野草的吃惯了,你这东西能有人买吗?”当然,任明对自己的产品还是有信心的。野生的饲料没经过除尘环节,牛吃了突然咳嗽、喘,他的饲料经过除尘,除农药残留,牛吃了不再咳喘,而且也不爱生病。另外,他的饲料都是5-7厘米的小段,经科学研究,这个长度是非常适合动物消化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敲,逐渐有养殖户开始接受任明的饲料。“创业都是为了挣钱,但能够在创业头半年就看到利润,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虽然创业仅半年就取得了收益,但任明还是考虑步子要稳一些,不能太急功近利。普通的加工毕竟不会走太远。接下来,他开始考虑走自己的品牌,做秸秆的深加工。准备在饲料中加入营养生态颗粒,牲畜只需要这一种饲料就可以满足全部的营养,另外还可以做到疾病的预防。任明说,他了解到,这种饲料深加工目前全国只有一家在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他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北方晨报、印象鞍山记者 王艳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