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深夜刚过12点的时候,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老师回复“睡了”。

结果这位小学生爸爸,直接在群里向老师发难——“老师都睡了,作业那么多,我闺女却还都没睡觉”。

群内的有些家长看到以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七嘴八舌地开始抱怨起来,孩子经常也是熬夜写作业,作业写不完还会被罚。

当老师认为家长群隐形负担的时候,家长其实也很头痛老师们给孩子的课后“难题”,当然更头疼的还有孩子写作业时上演的无数黑色幽默。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孩子,你是在哪里听说的?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画得一手好画儿啊,真是难为你了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家中有孩子的人开学后的生存现状...大概如图吧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前几天一位忧心忡忡的妈妈来咨询,原因很简单,孩子做作业太不认真。因为这事老师已经几次叫她去学校面谈,并且反复强调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也要行动起来。

其实,这位妈妈对孩子的学习还是十分关心的,经常陪孩子写作业,复习功课。但是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孩子总是把不会的问题提出来,等待妈妈的作答,而不肯自己去探索解决。

如果妈妈太忙没时间陪,孩子的作业就会丢三落四,错漏百出,甚至干脆不做。妈妈说我不可能天天看着他做作业啊,我到底应不应该陪孩子一起写作业?

这不是一个妈妈的难题,小花在家长群里做过调研,很多父母在孩子写作业这个问题上心力交瘁: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能否独立完成作业,跟孩子的自制力水平密切相关。陪读的父母一定要清楚:“陪” 是为了“不陪”,是为了让孩子逐步独立完成作业。

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不当监工

很多父母在陪读的时候,坐在孩子身边,盯着孩子写作业。随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当发现孩子算错了一道题,写错了一个字,就会第一时间指正出来。这种陪读很像一个“监工”,家长时刻在挑错。

我们换位思考下,一个严苛的监工以时刻纠错的态度,坐在我身边,看着我学习,我该有多紧张。当孩子总是很紧张的写作业,会有什么后果?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做某件事时经常有的情绪体验,会与大脑中相应的神经细胞建立联结,当面临相应的情境时,这种神经联结会迅速地建立联系,人们也会因此产生曾经最熟悉的情绪。

父母以监工的身份陪孩子写作业,孩子会把写作业这件事和紧张的情绪建立联结。孩子一想到要写作业,就紧张,就很反感。最初是反感写作业,时间久了,会泛化到厌恶学习。

国民好女儿多多也被妈妈吐槽不好好写作业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陪读过程中,发现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不要打断孩子的学习过程,马上指正。而是要等孩子学习告一段落后,和孩子讲一讲,你看到的问题有哪些。

父母要不带指责情绪,只描述看到的事实,然后表达出对孩子的期待,相信孩子以后能做的更好。这样的处理,既让孩子看到了自己的问题,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也就更有动力把事情做好。


第二:不当百科全书


家长是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帮孩子写作业。家长从一开始,就要让孩子明白,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需要孩子自己独立完成。

如果家长在陪读过程中,充当百科全书的角色,那么孩子只要遇到问题,就会第一时间问家长,获得正确答案。这样孩子就失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写作业时越来越依赖家长,越来越没机会学会独立学习。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教育学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理学家朱熹对此做解释,愤,心里一直想,但想不通。悱,心里想通了,但表达不出来。

所以孔子这就话的意思,不到孩子努力想,但想不通的时候,不要去引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但不能清楚表达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

这才是科学的做法。

孩子带着问题问家长,我们家长可以反问回去,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适度超出孩子现有知识储备,引导孩子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自己找到答案。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可以通过提问,把控方向,但一定不能直接给答案。

当孩子努力自己找出答案,要及时表扬,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这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当孩子很努力,但是找不到答案时,家长们也切记不能火冒三丈,不能说消极的语言,而是要耐心地继续分解问题,降低问题难度,尽量启发,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方法叫启发式教学,家长最初用起来,要比直接给答案麻烦许多。但长此以往,你会培养出一个乐于独立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会自己去寻求答案。我们家长能够更快地从陪读变成不陪。

儿子在海清的教育下学会独立写作业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最后,从陪读变成不陪的阶段,家长们还需要注意一定要把心态调节好,小花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绝招!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各位妈妈,看懂了吗?

知道要转发给谁了吧~

「知子花」深夜12点,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老师“睡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