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那山·那人·那狗》:岁月是否偷走了我们的纯真?

凝固的是不变的风景、不变的清新。

流淌的是生命的沉重、生命的苦难。

感动的是简单的往复、单纯的执著。

生命原本就是一次次的轮回,从春到夏,从秋到冬。

水涨了又落、落了又涨,它们耐得住寂寞,因为他们足够简单;

人有死有生,有来有走,我们大多不堪孤独,因为我们总是太过复杂;

那山,绿了青、青了黄、黄了再绿;改变的只是颜色,不变的是亘古守侯的这片土地;

那人,从出生到成人,从青春到苍老,然后死亡;改变的只是一副副面容,无法改变的是世代的苦难和大山的禁锢;

那狗,从跟随父亲到儿子,从这座山到那道河,年复一年;改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忠诚与习惯;

《那山·那人·那狗》:岁月是否偷走了我们的纯真?

《那山·那人·那狗》,一个简单的故事,一段清新而又寂寞的山路;父、子、狗,儿子用“我”的眼光经历和回顾了父亲一辈子坚持而往复的生命历程;简单、崎岖,却饱含深情与生活的苦难;

父亲留给儿子的记忆只是忙碌的身影,以及近乎陌生的面容;在中国,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是很奇妙的一种情感。在这部电影里面父子关系被表现的细致而生动,他们之间的关系几乎就是大多数中国父子之间的关系;儿子对父亲永远有着一种惧怕的心理,有种自然的亲情疏离感,“严父慈母”造就了父亲在儿子面前木讷、不善言辞以及只忙于工作的严肃形象;如果不是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工作去同走那条邮路,或许儿子一辈子都无法理解深深的父爱和博大深厚的情感。电影里,刘烨扮演的“儿子”是幸运的,他得以理解父亲的艰辛与爱;而我们大多数做儿子的,一辈子却都无法完全理解父亲的感情世界。

当儿子用高大强壮的身躯背起瘦小的父亲过河时,一直在儿子心中“很高大”的父亲忽然变成“还没有邮包重”的弱小者,这里,父子之间发生的微妙变化实质上已经是两者之间沟通之后的结果,曾经如山的父亲开始被长大的儿子所取代,一切的艰辛和隔膜在儿子的肩头上,都会随着父亲的默默哭泣而消失。

《那山·那人·那狗》:岁月是否偷走了我们的纯真?

这部电影,除了亲情、爱情,更多的是处处流动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无论是父亲在路途中的悉心叮嘱,还是在五婆家对五婆长期的善意欺骗,以及为送信而滚下山的淡淡表述,安静中丝丝入扣,滴滴入怀,让我感动、让人唏嘘。一辈子,一个单调而看似无聊的工作,一个艰苦而毫无前途的职业,父亲坚持了一辈子,留下的只有腿病和苍老。但是当儿子和父亲在重走邮路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父亲还留下了更多,也得到了更多。每个村落的淡淡情怀、山里人质朴而无感激之言的永远怀念、以及为乡亲传情所带来的滴滴温暖。

不说这份感情有多博大、无私。也不说父亲身上有着多么崇高的人性光辉。我只是知道一个人用艰辛重复着一份感动、用简单换取着一份份感激。这本身就让人感动。我们的快乐除了来自亲情、友情和爱情,应该就是这份发自心底的质朴情感。

《那山·那人·那狗》:岁月是否偷走了我们的纯真?

这部电影,画面唯美、安静,绿的山、青的水、简单的人、忠诚的狗,一条崎岖不平的邮路,构成了电影的全部。导演霍建起用平静的镜头、大量的中长景,表达出了流动的那份安宁与恬淡,绝少的对白、从容的画外音、以及收音机里穿插进去的流行歌曲,都表达出了导演细腻敏感而又不乏冷静的风格。

《那山·那人·那狗》:岁月是否偷走了我们的纯真?

生活在都市里,用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去体验电影里的生活,你会发现这份执著有多么难得。苦难是很多人一辈子的主题,比如父亲苦难的工作,母亲一辈子苦难的守候,五婆一辈子苦难的近乎无望的期盼。但因为有了彼此的那份情感,有了割舍不下的牵挂,我们才觉得生活的意义。父亲说“人活着有念想才有意义”,大山世代安静、大山的人世代怀着念想,这大山里的生活才会觉得“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