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昭通评论:造就“职业农民”生力军!

昭通评论:造就“职业农民”生力军!

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安。时代在呼唤造就“职业农民”生力军。

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职业农民”意味着“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种时代变化,更加体现尊重人的个性和选择,更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习总书记“农民观”的新表述,与先前相关表述是一脉相承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职业农民从事的不再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生产都有适度的规模,产量和质量有技术做保证,产品的营销加工等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职业农民是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对政策和市场有着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有了这支队伍,才可能把科技和产业更好地融合起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一方群众快速脱贫致富。造就这支生力军,至少做到“六强化”:一是强化农民文化素质。从新生劳动力的素质教育抓起,彻底解决农民素质不高的问题。特别是,要引导农民改变观念,力走“市场化”道路,不断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实现乡村振兴。二是强化农民科技素质。通过各种技术培训,让一批又一批农民在“学以致用”中成长起来,向“市场”要效益,增收致富。三是强化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以优秀的文化作引导,让农民在钱包“鼓”起来的同时,精神也“富”起来,彰显新农村的新风尚。四是强化农民法律素质。特别是,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让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植根农村,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五是强化人才引进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让有志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城里人”常驻乡村,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六是强化农民身体素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让广大农民以强健的体魄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也不掉队,迈进小康社会。

昭通评论:造就“职业农民”生力军!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日报 李云飞

编审/李仁安 校对/马 杏 编辑/李晓溪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