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石達開攻打不下一個小小的寶慶府(今湖南邵陽),這是為什麼?

清流道人


太平軍靠人數多的優勢,前期與清軍的戰鬥中勢如破竹,清軍一潰千里,很多被隔離圍攻的城市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只能望風而降,沒有組織起來進行真正有效抵抗。

一旦遇到真正的對手,兼具抵抗意志和穩定的後援,太平軍的薄弱點就會被放大,攻城實在不是太平軍的強項,對手清軍也不例外。

天京之變後,石達開率部出走,他不是負氣,而是明哲保身的一種手段。石達開最初想要開闢的根據地是浙閩一帶,有了根據地才能有穩定的糧餉保證,也可以多吸引一些兵員參與。但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雖然在浙閩也打了一系列勝仗,卻也遭到清軍的全面反撲,這個地區雖然較為富庶,但民眾從軍造反的積極性也因此不強,再加上江西后方出現了清軍圍剿的困難,石達開只好領軍進入江西。

石達開始終沒有另立中央,這是他最後失利的一大原因。

假如另立中央,手下將士就有了上升通道,大家可以期待做王侯將相,打仗也會更加賣命;可以修正洪秀全的不良路線,藉以區別主流太平天國運動的不良影響,吸引更多的造反者加入陣營。

正因為石達開沒有這樣的格局策略,手下將士積極性因此受挫,同時,太平天國與清軍的交戰區百姓前期該站隊的意見站完隊,加入了不同陣營,後期的看到太平天國運動的種種不靠譜行為,吸引不到更多兵員的加入。

應該說石達開也看到了這種現狀,所以在最大限度的予以修正:首先,他意識到可以把根據地建在遠離傳統交戰區的四川,無論從富庶程度、地理位置還是民心所向,都值得爭而取之;其次,也制定了有異於主流太平天國運動的屬地管理政策,養雞下蛋,而不是殺雞取卵。這已經是他在太平天國體制內所能做到的極限,再也沒有向前多邁一步。

在進軍四川的過程中,石達開繼續犯了判斷方面的一些錯誤:在江西、湖南戰場上的系列勝利曾讓他產生猶豫心理,覺得似乎可以把方向調整改為兩湖地區;在受到湘軍大規模阻擊時,又選擇了意氣用事、戀戰不退的方式,這些錯誤的判斷都嚴重影響了本部後來的走勢,也繼續影響破壞了軍心。

寶慶會戰就是這樣一個例證。

  1. 湖南是湘軍發跡的老家,民心向背方面並不利於太平軍,太平軍兵員補給並不順利。

  2. 湖南湘軍數量較多,各城市早有準備,防範嚴密,遇有緊急軍情,可以獲得足夠援軍支持。

  3. 寶慶這座城市本身城防堅固。

  4. 寶慶一帶民風剽悍,當地民眾驍勇善戰,戰力驚人。

石達開如果此時不去北上與湘軍硬碰硬,而是繞行貴州直接西進四川,兵力完全可以做到碾壓當地駐軍,做一個後世的張獻忠。

但石達開最終還是選擇了北上寶慶的路線,即便受到排擠,他還是選擇了在天京周邊省份戰鬥,他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分擔天京一帶戰事的壓力,不願意承擔分裂的罪名。

這一路線其實連湘軍也不願意看到,連續的奔襲作戰也使得他們精疲力盡,而他們的戰略方向本來是天京,寶慶會戰則迫使他們不得不引軍救援,天京主戰場形勢因此為之一變,陳玉成、李秀成抓住了石達開創造的這個戰機.發動天京解圍戰,橫掃江南大營,重新掌握了戰爭主動權。

但石達開所部為此承擔了很大的代價:

寶慶會戰付出了巨大犧牲,也沒有最終攻下城池,湘軍增援部隊不斷從北方趕來,對石達開的攻城部隊反而形成了夾擊之勢,戰到最後,石達開部隊賴以自傲的人數優勢已經抹平,軍隊連日苦戰卻攻不下城池本來也是對士氣的一種全面打擊。情非得已,石達開只好放棄寶慶,退入廣西,寶慶會戰戰略目標沒有達成。

寶慶會戰的失利,導致西進四川已經不是主動的路線,而成為被動的一個選項,軍心離散,給看似龐大的石達開部眾蒙上了一層失敗的陰影。


歷來現實


讓我們回顧一下寶慶之戰的前前後後,箇中原因,就十分清晰了。

石達開入湖南,聲勢驚人

在南安會議確立了入四川的方略後,石達開開始進入湖南,準備由湖南進湖北再入四川。

石達開大軍,約20餘萬,號稱30萬。實際上由於石達開沒有後方根據地,軍中很多是隨軍家屬,能戰之軍約10來萬。

不過就這10來萬,已經算是很大的軍團了,因為,當時湖南的軍力基本都在外省作戰,留在湖南的兵力非常少。

因此,石達開軍初入湖南時,進展十分順利,湘東南許多地區都迅速攻克,聲勢驚人。

石達開入湖南,聲勢很大,而湖南防務空虛。


緊急動員的湖南

當時的在湖南協助駱秉章的左宗棠,迅速採取了緊急動員。

在緊急動員下,湖南地區的民眾踴躍響應。很短的時間內,湖南就組織起了4萬人。

尤其要注意的是,儘管此時湖南境內湘軍兵力依然遠遠少於石達開部,但卻擁有一支不錯的水軍,雖然船隻數量不多,但對於湘軍獲取在湖南戰場的主動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時,十分重要的一點是:此時清軍已經截獲了情報,瞭解到了石達開借道入川的戰略企圖,因此,清軍對於石達開所部的動向相對容易判斷,這無疑大大降低了石達開所部實施機動的突然性。

左宗棠、石達開,演義中被強行拉到一起的好基友,迎來了宿命的對決。


因此,左宗棠將主要防禦放在了衡陽方向,石達開見衡陽方向防守嚴密,決意取寶慶。

前哨戰,大義凜然的小腳女人

石達開採取分進合擊的方法攻略寶慶,分兵進擊。

此時,一支數萬人的太平軍(傅忠信所部)首先抵達了寶慶外圍的新寧,拉開了寶慶戰役的前哨戰。

江忠源曾給過太平軍慘痛的打擊。


由於此時清軍主要部署都在衡陽方向,因此,原本新寧這個地方是很容易過去的。可是,太平軍漏算一個小腳女人。

這個小腳女人,正是湘軍名宿江忠源(就是在蓑衣渡大敗太平軍,引發馮雲山死亡的人物,此時已在江西廬州被太平軍擊敗而自殺)的母親。江母散盡家財,募集鄉民數千人,據險而守。太平軍居然一時攻不下來。

待到江忠義部率軍趕來救援後,太平軍被擊敗。這些太平軍惱羞成怒,對附近的村落進行了屠殺。

石達開軍內訌,左宗棠獲取調動時間

此時,太平軍內部又發生了嚴重的分化。

石達開手下兩位大將不合,最終引發了何名標帶2萬多兵馬出走,另外一位大將賴裕新居然不顧大局,一路追擊何名標到了廣西才折返。

由此可見,石達開軍事才能雖然傑出,但他凝聚部眾的能力確實遠不如楊秀清,使得部隊的凝聚力有很大問題。

這場內訌對石達開軍的實力影響倒還不算大,賴裕新追擊到廣西后居然又會和到了附近的天地會成員(廣西天地會成員的戰鬥力很不錯),一時反而實力得到強化。

但是,這場內訌卻給了左宗棠充分的調動時間。使得左宗棠可以調整部署,加強對寶慶方向的防禦部署。

外圍戰太平軍連續受挫

新寧附近的戰鬥只是一個縮影。太平軍在寶慶周邊的作戰都極不順利。

石達開將兵分兩路,一路取武岡,一路取祁陽,試圖獲取攻打寶慶的主動權。

可是,由於此時左宗棠已經算準了石達開的部署,並獲得了調整時間。

儘管太平軍兵力佔據優勢,但由於戰場環境水網縱橫,湘軍利用水陸一體的防禦,雙方僵持不下。

湘軍此時裝備、訓練水平已遠遠好於石達開軍,因此打硬仗時優勢明顯。

這段時間的戰鬥中,石達開親自指揮的戰鬥多取得勝利,但左宗棠就是吃準了太平軍指揮不靈、協調不力的弱點,主動分兵作戰,使得石達開軍無法有效協同,兵力優勢發揮不出來。

因此,當石達開開始圍攻寶慶時,表面上是石達開軍在圍攻寶慶,實際上,由於石達開軍沒有佔據外圍城市和補給基地,實際上石達開軍是陷入了湖南清軍的戰略圍困中。

左宗棠對寶慶的防禦部署

早在長沙之戰時就表現卓越的左宗棠,對於守城,早已成竹在胸。

在總體戰略上,對於寶慶會戰,左宗棠早和曾國藩的交流中達成共識:“拖”。石達開大軍兵馬眾多,外圍卻沒有穩定的補給,只要能拖延時間,石達開軍必然陷入被動。

因此,左宗棠並沒有把大軍急吼吼調入寶慶,而將劉長佑等善戰之軍放置在包圍圈外面,或切斷太平軍後方補給,或從側後騷擾、打擊分散的太平軍。

而守寶慶的,主要是以新兵為主。

這3萬多緊急招募的新兵。

大部分軍隊放在寶慶城中,並留8000餘兵馬在外圍憑險而守。

寶慶,今邵陽,地勢險峻,民風彪悍。

城內,城東由總兵周世寬、道員趙煥聯聯防,城南由副將田興恕防守,城西由資江水師巡防。

同時,將寶慶城外的居民全部遷入湖南城內,將城外的民房全部拆除,物資能搬走的全部搬走,搬不走的全部燒掉,堅壁清野。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大清反動派擾民,但是,想到新寧附近被屠殺的鄉民,我覺得應該老百姓應該還是會配合這些舉措的。

同時,老左也不想高估自己的個人魅力,畢竟,都是新兵蛋子和團練,哪裡見過這幾十萬人的打仗,膽怯是難免的。所以,設立了督戰隊,後腿者斬。

另外,就是發揮團練們的長處。加強城牆巡邏,嚴防細作,嚴防城內會當趁機造反。

部署完畢了,石達開,你來吧!

有些安靜的兩個月圍城戰

不過,寶慶軍民可能會有些失望。

因為石達開圍城戰打得很文明,噪音、廢棄都沒有。

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石達開軍基本沒有發動圍城戰,最多也就是隔三差五去攻擊駐紮在外圍陣地的清軍。

石達開軍在幹啥呢?紮營寨,挖地道。

這個招數,在當時是很時髦的。湘軍圍攻安慶、天京,都玩的這手。

可是,湘軍這麼做,是有前提的,人家補給通暢,而且常能切斷守軍的補給,這麼耗著自然有利了!

結硬寨、打呆仗是有前提的,勿盲目推崇。

石達開完全沒有後勤補給基地,這麼耗,就有點冒險了。

而且,石達開軍對於圍攻也比較慢條斯理。5月10號開始抵達寶慶,開始在東、南、西三面圍困寶慶,直到6月中旬才切斷北路通道,完成合圍。——這個漏洞,使得石達開被對手逆轉。

清軍援軍抵達,形勢逆轉

在石達開初入湖南時,對於湖南境內的戰事,清朝高層曾有過爭論。

胡林翼、駱秉章等人,都認為應該盡力援助湖南,廢話,自己家老巢呀。

而官文等非湖南籍高官,都認定安徽、江西才是主戰場,湖南自己能搞定石達開。

可是,由於石達開在湖南早期進展順利,且圍攻寶慶,聲勢很旺,清軍達成一致。從湖北等地抽調兵力開始援助湖南戰場。

6月下旬開始,清軍援軍陸續抵達寶慶外圍。

6月25日,知府劉嶽昭抵達洪橋;7月4日,劉長佑、江忠義、劉坤一抵達嚴塘。隨後,湖北趕來的李續宜也抵達。

劉長佑、劉坤一,又一撥牛人正在登場。

此時,雙方的形勢出現了逆轉。湘軍兵力打到7、8萬人,接近了太平軍能戰之軍的兵力,且湘軍新銳保家之師,比久攻頓挫的石達開軍氣勢旺盛。

湘軍的反擊,石達開最終敗走

李續宜與劉長佑商討後,認為“石達開軍在東路壁壘緊密,防禦森嚴,北路的包圍圈剛剛形成,應該從那裡突入”。定計攻北路。

計劃趕不上變化快!

石達開得知清軍抵達,令各部包抄高家衝大營,雙方激戰。一時勝負不分。

李續宜見狀,趁東路鏖戰,率軍西渡資江,在水師配合下,攻擊西路。連續攻陷太平軍這一帶的營壘和哨卡。西路的賴裕新大驚,急忙發起反擊,被擊敗。

湘軍得以成功渡資江襲西線,即是李續宜用兵果斷,也反映出太平軍師老兵疲。

這樣,湘軍擊破太平軍西線,進入寶慶城內。內外清軍聯合到一起,形勢逆轉!

隨後,湘軍再次發起進攻,石達開見清軍兵力已厚,攻寶慶已無機會。因此,部署佯攻、撤退,大軍撤離湖南,退入廣西境內。

看完這個過程,我們大約就能清楚看到石達開失敗的原因了:

一、石達開的問題:

1、石達開部眾凝聚力有很大問題。部下公開的出走就不說了,其他部隊還擅自追擊,離開戰場,這樣,有理由相信,石達開軍各部在戰鬥中的協同作戰能力應該也是極差的了,因此,雙方集中在一起作戰還好說,一旦分兵,就各自為戰,往往失敗了。這也不難理解,為何花了將近一個月,才完成合圍了。

保持部隊凝聚力,石達開確實遠不如楊秀清。

2、石達開確實不擅長打硬仗。早期太平軍,也常常攻堅不克,但從未像寶慶一樣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石達開長於巧仗,不擅長硬仗,清軍對他的評價看來所言不虛。

在這次戰役中,不管是圍城、攻城、打援,似乎都差點意思,慢條斯理有餘,少一股狠勁。

二、清軍的組織

1、動員有力。

這次湖南地區的動員來說,效率是非常高的。不管是軍隊的招募,還是民眾的組織,效率都非常高。

2、湘軍集團的團結。

此次會戰中,洪天王與石達開之間毫無配合。即使石達開內部,也出現了內訌。可見內部芥蒂之深。

反觀清朝,各地的配合、援助都很積極、有序。湖北巡撫胡林翼派兵到湖南,湖北僅餘2000多兵,而他當時還面臨著陳玉成的壓力。可見,湘軍高層多以大局為重,配合緊密。

3、人才集團的湧現

在這次會戰中,左宗棠、劉長佑、劉坤一等後來大名鼎鼎的人物集體湧現,而此時,曾國藩、彭玉麟等人都還正值鼎盛。不斷湧現的湖南人才,深刻地影響了後來的中國歷史。

反觀太平軍,早期老王係數被殺,就剩下石達開還在出走;後期崛起的李秀成、陳玉成等人剛冒出頭就開始遭到了天王各種防備。

兩相比較,此時表面有復興之像的太平天國,早已走上覆亡之路了。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寶慶府,約有2200年曆史了。

以前,都稱邵陽。

郡名改了N次了。

宋理宗稱帝后,才把邵陽改為寶慶。

新中國成立,又改為邵陽。

都知道,紙糊的長沙,鐵打的寶慶。

邵陽人,很團結。民風彪悍。很難征服的。

不光是石達開,國民黨、日本人都沒打開。

衡寶戰役,都沒拿下邵陽。

魏源、蔡鍔都是邵陽人。

現在的邵陽,約780萬人口,正齊心協力,發展還是比較快。


枳木紅了


“寶慶會戰”是石達開在離開天京後,七年時間轉戰十五個省途中的一次重大失利。這場會戰,從1859年5月打到1859年8月,前後打了3個多月的時間。但是,石達開始終沒有拿下寶慶。損兵折將,士氣低落,不得不退入廣西休整。這也為石達開最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要知道,石達開在沒有離開天京的時候,向來以能征善戰出名。當年西征途中,差點逼得曾國藩跳水自殺。可是為什麼,當他離開天京後,卻基本上沒有打過什麼勝仗,甚至連一個小小的寶慶也拿不下來呢?

(石達開劇照)

一、石達開缺乏能征善戰的將領。

石達開從天京出走的時候,很多優秀的將領都跟著他離開了天京。其中就包括了李秀成、陳玉成等人。這些優秀將領都是因為不滿洪秀全排斥異己的做法,不滿他對石達開的猜忌打擊,跟在石達開身邊的。

石達開出走後,洪秀全向石達開伸過來橄欖枝,請石達開再回去。石達開明確表示他不會回去(事實上石達開不回去是對的,一旦他回去,他肯定會是楊秀清、韋昌輝那樣的命運)。不過,石達開又是一個義薄雲天的人,他不回去,卻把陳玉成、李秀成這樣優秀的將領叫回去幫助洪秀全。這讓他自己的身邊一下就缺少了優秀的人才。

石達開主動把優秀將領叫回去,可是,洪秀全依然不放過石達開,還對他身邊的將領不斷地進行拉攏分化。比如封與石達開協同作戰的楊輔清為“木天義”,從而把楊輔清叫了回去。洪秀全採用這種方式,從石達開身邊拉回去的將領還有很多。

可以說,石達開在發動寶慶會戰之前,他身邊優秀的將領已經所剩無幾。沒有優秀的將領指揮作戰,石達開一個人再厲害,也是難以打贏的。

(洪秀全劇照)

二、石達開戰略思路不明確不確定。

石達開當時有兩個戰略思路,一是開闢一個屬於自己的根據地。二是協同太平軍主力作戰。

石達開由於其義氣的性格,雖然洪秀全對他不好,但他一直承諾,以“通軍主帥”的名義,幫助洪秀全打仗。因此,一開始,他堅持第二個戰略思路,前往救援臨江、吉安受困的太平軍。可是,由於沒有水軍,結果救援行動失敗。

接著,石達開準備實施第一個戰略思路,創建浙閩根據地,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根據地。但是,又由於楊輔清被洪秀全調走,他缺乏協同作戰的人,因此這個目標也沒有達到。

再接下來,他又準備實施第二個戰略思路,進攻湖南,北上湖北,配合安徽的太平軍主力作戰。也就是在這種戰略思路的指引下,他決定發動寶慶會戰。

可以說,石達開既沒有穩固的根據地,又沒有明確的戰略思路。他發動的寶慶會戰,差不多也就是臨時起意,戰略準備明顯不足。

(曾國藩劇照)

三、石達開沒有援軍。

整個寶慶會戰,除了寶慶城中清軍的堅守以外,曾國藩的湘軍還源源不斷地前來支援。這樣,石達開就成了被城內城外的清軍夾攻的態勢。

而石達開這邊,洪秀全卻並沒有安排太平軍前往救援石達開。不僅沒有救援的軍隊,連配合作戰,牽制清軍的行動也沒有。這樣一來,石達開就一直在孤軍奮戰。

從前面我們可以看出,石達開的整個行動,都努力在配合太平軍主力作戰。而且正因為他的牽制力,才使得太平軍主力所受到的清軍的壓力變小,使得天京能夠保持穩定。可是,石達開的行動,洪秀全卻一直不管不顧。你打也好,不打也好,似乎都和他洪秀全沒有什麼關係。

石達開對寶慶城久攻不克,又前後受敵,又得不到援軍的支持,同時糧草也漸漸地消耗殆盡,也沒有可以補充的地方。這樣一來,石達開自然是打不勝這場仗的。最後不得不撤退。

寶慶戰敗以後,石達開才決定堅持開闢屬於自己根據地的策略,往四川打。可惜已經遲了,軍隊消耗太大,又沒有後援,最終困死在大渡河邊。

(參考資料:《清史稿》《太平天國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寶慶,不是一個小小的寶慶,而是當時湖南地域大、人口多物產豐富的湘西南重鎮。石達開攻不下寶慶,也不是石達開不如楊秀清。要知道石達開是太平天國唯一能識文斷武、能徵貫戰“、胸有韜略的主將。攻不下寶慶,主要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石這一邊。天時是太平軍佔南京後,偏安一偶,不思進取,沒有明確的戰略、戰求目標,進而內亂起,傷筋動骨,老骨幹損失嚴重,石几受害,無立足之地,只能孤軍偏出。太平天國由峰頂下滑,由盛轉衰。而此時清朝己由太平軍起勢時之慌亂已凝具共識,全國名地均能動員節調。加之曾國藩、江忠源,左宗棠等湘軍趁勢而起,羽翼漸豐,軍、民均能一至。清朝由亂到定,由危到安。地利,寶慶居湘西南,境內多是高山密林,丘陵遍佈,河溝縱橫,水流豐沛,屬易守難攻之地,石自下而上,不知山高路險,水軍較差。數千人在新寧水廟鎮的五里圳被當地民團所滅,就是不知地利的典例。人和,石達開沒有充分認識到寶慶乃曾國藩、江忠源、劉長佑、劉坤一等湘軍故地。動一發而牽全身。湘軍大小將領均在寶慶起源,其家都在寶慶各地,石深入湘軍復地,危及湘軍要害,加之眾多兵將之家豈能不一至對外,心不更加凝具,人不更加拼命麼。故新寧一女人能散資具兵而抗,石面對的一至對外,拼死保家的銅牆鐵臂。同時湘軍老巢受危,湘軍將兵能不拼命回援麼!寶慶自在民風強悍,爭強好勝,習武之風盛行,石達開焉能不敗。而當時內鬨又起,不能及時組織有效兵力進攻寶慶,延蕩數月終敗寶慶。為石達開日後滅亡奠定了基礎。


銀老頭54


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

石達開圍困攻打寶慶府近三個月,佔不了湘中一座府城,這個原因其實從參戰雙方的情況就可以對比出來,太平天國已經江河日下,清廷也剿出了經驗,石達開一個人並不能挽大廈於將傾。

石達開領太平天國軍十餘萬(號稱數十萬)。天京事變後出走,先後轉戰福建、浙江、江西,又分軍如兩廣,後入湖南,“志在飈忽乘虛,不肯久頓堅城之下”,一直髮揮機動性強的優勢,聲勢浩大。但入湖南後,先敗於永州,而後攻祁陽不克,此時圍攻寶慶也只是無奈之舉。

清廷方面,由名將左宗棠指揮,寶慶府內有湘軍剛招募的新兵4萬,城外有精銳八千,並且寶慶府有資江水利之便,又是湘軍老巢之一,各路久經沙場的湘軍將士來援迅速,連湖北的李續宜都帶著好幾千人過來增援。

石達開前面憑著人多勢眾,發揮戰術特長,非常輕鬆地就完成了對寶慶府的合圍,但是寶慶府裡面兵員充足,足以據城自守。

並且太平天國軍屬於流動作戰,根本沒有後勤補給這一說,也不能從當地百姓中得到補給,當時湘中的老百姓把子弟都送去幹湘軍了,怎麼可能支持石達開,並且太平天國已經江河日下,馬上孩子們打勝仗封妻廕子了,不可能配合甚至是支持太平天國。



溫酒觀史灬煮茶讀書


考慮到石達開在進入湖南後,號稱二十萬,其實大部分是家屬,青壯年可能也五六萬人,還有很大部分新兵蛋子,戰鬥力比原來大打折扣。

而當時的湘軍已經開始朝著近代化軍隊邁進,軍中裝備了從洋人手中購買的洋槍洋炮。

戰神李靖的軍事思想就是兵貴精不貴多。

在得知石達開要攻寶慶時,曾國藩下令堅壁清野,什麼林子,村莊,寺廟等清的乾乾淨淨,使石達開沒法隱藏和就地補給。

寶慶城牆在這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城牆東面瀕邵水,北面依託資江為天然屏障,南面又依偎群山,居高臨下,西面的城牆外又鑿有50米寬的護城河,且城內掘有壕溝,以防止外面的太平軍偷襲,寶慶城確實是固若金湯,堅不可摧。

還有石達開的對手是左宗棠。

當時湖南境內湘軍實際領導人左宗棠,只有新招募的四萬人馬,便選其中長力者三萬駐守寶慶城內。其餘趙煥聯、周寬世、田興恕等湘軍精銳七、八千人駐紮城外。

寶慶在清將左宗棠的指揮下,依仗著堅固的城牆,與太平軍進行著頑強的抵抗。

邵陽城比較大,左宗棠先是將新軍安置在城中間,並以城牆阻石達開部的鋒芒,從而避開了與石達開主力正面的廝殺。加上新軍裝備精良,士兵素質也不是石達開烏和之眾可比,還有援兵可盼,確實援兵從各地趕來,士氣高潮!

石達開圍寶慶兩月多月,連營百餘里,日食米數千石,硬攻不下。

石達開孤軍在外,圍城打援就是戰術錯誤,而石無論兵力、士氣、糧餉、武器方面,較於清軍皆處於劣勢,和清軍消耗著自己的有生力量,不敗才稀奇了。

寶慶此地民風強悍,有看湖南看寶慶之說!

寶慶城堅不可破,石達開長嘆一句“真是鐵打的寶慶”,鐵打的寶慶自此得名。

寶慶人就是邵陽人,威武!

看了評論,邵陽真是人傑地靈!


蓉兒是妹紙


1、石達開出走天京,回師廣西之時,並不是作戰部隊的調動,而是拖兒帶女加上瓶瓶罐罐地搬家,所以號稱30萬,實際能正常出擊作戰的不到一半。

2、出走天京之時,石達開還不是公開拋棄洪天王,所以手下的中高級指揮員有不少留在天京了,這樣就大大削弱了石達開這支南下部隊的作戰能力了。

3、石達開回師廣西之時,與當初從廣西出擊北上有質的不同。當初北上的兵,幾乎都是“老營”之兵,以廣西兵為主,廣西狼兵之名可不是浪得虛名的。而回師廣西時,老兵已經寥寥無幾了,犧牲了一部分,留在天京又一部分。石達開雖然是天國第一猛將,但手下的兵已經大大不如從前了。

4、不得不提左宗棠了。左宗棠用兵崇敬火力,石達開部隊的火器還是火藥前膛槍和放大型抬槍為主,左宗棠的部隊已經裝備後膛洋槍了,傳說還裝備了加特林了。因此,左宗棠部的火力還是很強大的。

5、這條是最重要的,軍心!這個時候的石達開部,軍心已經出現動盪了,鬥志也動搖了,目的(理想)已經渺茫了。

6、石達開還是回到了老家廣西貴縣(今貴港市),剛接近貴縣地界時,就與天地會黃鼎鳳部造成衝突,黃鼎鳳也是貴縣人,石達開表示了和解,並送了個軍師(周竹岐)給黃鼎鳳。黃鼎鳳也讓道石部回到貴縣。當時黃鼎鳳屬於大成國的骨幹人物,住在大成國秀京(今桂平市)的陳開李文茂對身邊臥著個大老虎還是心驚膽戰的,石達開也看到了這一點,為避免衝突,帶領本部向天府之國進行“長征”,於是踏上了不歸路了。


西園小苑


石達開分裂出走,主要是流動作戰,包圍寶慶府,消耗戰略機動時間,又折損兵將,為以後失敗埋下禍根。他是孤軍,又無策應配合,只能向廣西流竄。當年黃巢撤出長安,包圍陳州三百天,也未攻下,無奈撤兵,何山東撒退,沿途不少部將叛離,也為最後失敗埋下伏筆。


文舀


想打進邵陽!不可能的,雖然和廣西桂林交界,但邵陽語言語種太多,而且是苗區,苗人從來不怕打仗!從小學武,方言多,進得來一出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