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水浒传》中武松为何冤杀家妓玉兰?

陈纵横


《水浒传》的原著中,武松和玉兰并没有电视剧中展现出来的缠绵感情,因为现代人对于爱情特别看重,《水浒传》的电视剧中,对武松和玉兰的“爱情故事”作了大量的扩充和演绎,以致于使得观众有所误解,觉得武松和玉兰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纠葛,其实不然。

纵观《水浒传》的原著,中秋节时,玉兰出场当着武松的面,唱了一曲苏学士的《水调歌头》,和武松只是一面之缘。虽然是张都监亲口许诺配给武松,并且说是“数日之间,择了良时,就给他做个妻室”,但谈不上有浓厚感情。

而且,武松酒醉后,正待脱衣去睡,后堂中一片喧哗,说是有贼,武松自恃勇力过人,心想,张都监如此抬爱我,如何能不去见义勇为,抵挡和捉拿贼人?当他走过去时,正是这个玉兰诓他:“有一个贼,跑后花园去了。”结果,武松大踏步闯入后花园时,就中了埋伏,有人撇出一条板凳,将武松绊倒了,然后七八个军汉给武松来个了五花八绑。

所以武松心中,肯定把玉兰认定为和张都监同流合污,陷害他的一党。至于玉兰身处丫环地位,此事由不得她做主,武松这样粗疏卤莽的汉子,却不计较了。要说武松后来杀张都监满门,也是有些过分的,像什么后槽喂马的,两个女使丫环,都统统杀了,这些都是和张都监关系不是太重要的人,尚且杀死,当然拿捉武松的亲随家人和张都监的夫人,以及有陷害他重大嫌疑的玉兰,都给杀死了。而且,武松还又寻了两三个妇女(大概是张府上的婆子亲戚之类),也都搠死在地下。

这其实反映了武松过于心狠手辣的一面。但是,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今人有所不同,古人习惯了株连,在封建社会,往往是一人犯事,全家抄斩,一门良贱,玉石俱焚。所以古人觉得武松杀了张都监满门老小,并不什么太大的过恶。更不必说杀了玉兰这个有帮凶嫌疑的女人,电视剧上,把武松杀玉兰演绎得百般纠结,十分不忍,其实是非常失当的。演绎得越多,越对武松的形象损害大。如果武松是个不懂感情的粗疏汉子倒也罢了,为什么他知道了玉兰对自己的深情,还要杀玉兰,那就更可恶了。


江湖夜雨


事实上关于玉兰的死,很多人是受到误导的。

不论是百回本还是百二十回本亦或者七十回本的《水浒传》,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故事都是一样的:

武松赶入去,一刀先割下头来。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投。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锺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把桌子上器皿踏扁了,揣几件在怀里。却待下楼,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楼上官人们都醉了,快着两个上去搀扶。”说犹未了,早有两个人上楼来。武松却闪在胡梯边看时,却是两个自家亲随人,——便是前日拿捉武松的。武松在黑处让他过去,却拦住去路。两个入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觑,做声不得,——正如:“分开八片阳顶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急待回身。武松随在背後,手起刀落,早剁翻了一个。那一个便跪下讨饶。武松道:“却饶你不得!”揪住也是一刀。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提了刀,下楼来。夫人问道:“楼上怎地大惊小怪?”武松抢到房前。夫人见条大汉入来,兀自问道:“是谁?”武松的刀早飞起,劈面门剁着,倒在房前声唤。武松按住,将去割头,刀切不入。武松心疑,就月光下看那刀时,已自都砍缺了。武松道:“可知割不下头来!”便抽身去厨房下拿取朴刀,丢了缺刀,翻身再入楼下来。只见灯明下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走出中堂,把闩拴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了在地下。

所以其实对武松来说,来到张团练家里就是为了报仇的,此时的武松基本上理智和智商等于0,完全是一副弑杀的李逵嘴脸。所以其实在《水浒传》里,不管是王兰还是玉兰,只要是在武松眼里,就是死,根本没有别的活路走。

然而,在杭州的评话艺术里有一出戏为《武行者》,倒是专门为武松安排了一些感情方面的戏,比如和玉兰之间的暧昧关系,就是后世的人们不满于《水浒传》中武松在张团练家里的弑杀形象重新塑造的。

真正让武松和玉兰关系发生变化的,其实还是80年代的事,在80年代出版的一本《武行者》里,作者重新定义了武松和玉兰的关系,在武松杀掉张团练之后,逃走时被玉兰挡了一箭得以逃脱。而武松则抱着玉兰痛哭,发誓此生不再娶,还是显得比较荡气回肠的。

后来97年张绍林导演执导《水浒传》的时候,借鉴了这个桥段,从而让玉兰和武松之间的“爱情”广为人知,甚至让我们有一些感动。

但是回到《水浒传》,武松这样典型的好汉,又怎么会在乎自己面对的女人是什么呢?还不是一刀了断的事。


酒骑风


武松冤杀了玉兰?个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冤不冤的概率一半对一半,题主可能受电视剧《水浒传》的毒害比较深。我们不妨看看武二哥被张都监栽赃陷害的过程中,玉兰的表现,且看原文——



武松进到房里,却待脱衣去睡,只听得后堂里一片声叫起“有贼”来。武松听得道:“都监相公如此爱我,又把花枝也似个女儿许我。他后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武松献勤,提了一条梢棒径抢入后堂里来。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武松听得这话,提着梢棒,大踏步,直赶入花园里去寻时,一周遭不见。复翻身却奔出来,不提防黑影里撇出一条板凳,把武松一跤绊翻,走出七八个军汉,叫一声:“捉贼!”就地下把武松一条麻索绑了。武松急叫道:“是我!”那众军汉那里容他分说。只见堂里灯烛荧煌,张都监坐在厅上,一片声叫道:“拿将来!”

这里分两种情况,第一,玉兰确实不知情,她只不过在这场阴谋中充当了一枚棋子,也就是说她认为张府确实遭了贼,并没有欺骗武松;第二,玉兰参与了张都监陷害武松的阴谋,她是帮凶,我们逐一分析。

先说第一种情况,在很多人看来,玉兰是个无辜者,武松确实冤杀了她。但当时的武松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杀红了眼,杀的血溅画楼,尸横灯影,就像来自地狱的罗刹,见人就杀。他连马槽和丫鬟仆人都没有放过,更何况是极有可能陷害了自己的玉兰呢?



当时的武松处于高度激愤之中,心中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必须由鲜血和杀戮才能平息,那还顾得了那么多,像个神探一般抽丝剥茧的破案,看看玉兰究竟是不是无辜的?血溅鸳鸯楼一直是武松被读者诟病的污点,他总共杀了十五个人,其中有十一个是真真切切的无辜者,滥杀无辜的罪名他逃不掉。

但这就是武松,一个干净纯粹的人,他不会被任何人和事绑架,他只会遵循自己的意志和品味,对于别人的标准和原则,不管你是谁,他一概无视。包括他的嗜杀成性,滥杀无辜,都纯粹干净,他殴打店主人,崇尚武力,好勇斗狠,你觉得道德吗?确实不道德,可没人觉得他龌龊肮脏。

君不见鸳鸯楼白粉壁上四个血淋淋的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就是他最令人着迷的地方,一生光明磊落,即使是杀人也是如此,如今我们标榜的道德根本无法限制他这样的人。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引申为,武松为何冤杀那么多无辜者,而不是单单冤杀玉兰,即使那天夜里太岁爷遇见了武松,武松也照杀不误。



第二种情况,玉兰死的不冤,虽然她的结局真的很可怜。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也许玉兰陷害武松并非出于本意,而是被罪魁祸首张都监威逼利诱,毕竟她只是一个小小的丫鬟,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现在很多人为玉兰鸣不平,指责武松心狠手辣,我认为玉兰被杀正是武松性格的完整凸显。想想飞云浦,武松杀了四人后,竟然杀了一个回马枪,不杀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人,他难吐心中无穷的恶气,以后的酒还是酒,肉还肉吗?

武松的狠正是体现在这里,放眼整部《水浒》,也只有他敢在飞云浦之后再杀一个回马枪,这样一个狠角色,会在乎玉兰一个小小丫鬟的生死?记住,他不是林冲,也不是卢俊义,他是人间太岁武二郎。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武松杀了西门庆与潘金莲后,被刺配两千里外。

到了孟州道,帮助施恩夺取了快活林。这快活林,相当于一个看场子的地方,依着施恩说的:

小弟此间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唤做快活林,但是山东、河北客商都来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睹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数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後许他去趁食。

武松帮助施恩夺取了快活林,张都监不乐意了,这快活林的收入很可观自是希望交付在自己带来的蒋门神手中。

于是,张都监设宴款待武松,为了安抚武松,亲自赐酒,酒席完后,还给武松彻里彻外做了秋衣。还道:大丈夫饮酒,何用小杯?这是极其符合武松的心思的。与武松称兄论弟,把武松当作亲人一样看待。

先是饮酒赏月,接着配备秋衣,较量枪棒武艺,接下来自然就到了美色了。叫玉兰来唱了曲子,是那首著名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看到武松有意,便将玉兰赐给了武松:

张都监指着玉兰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不惟善知音律,亦且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时,将来与你做个妻室。”

美姬相送、美酒相陪,武松自然是对张都监无限感激的。可是后来证明这只是逢场作戏,一切都是假的,武松心中的失落之情可想而知。

既然一切都是假的,那就让它不复存在。飞云浦后,武松开始报复,血溅鸳鸯楼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只见灯明下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

武松杀玉兰,一是因为被欺骗后的愤恨之情无以宣泄。二来也是理想的破灭。


半五近三


这个问题小马同志来念叨念叨。

我喜欢看武松的打戏,但是真心不愿意看武松这家伙的感情戏,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太粗糙了。无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把武松的性格塑造的太过于极端,之所以会狠心杀掉未婚妻玉兰,也是因为武松极端爱与恨的性格所决定的剧情。


您这个问题应该是从电视剧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原著里边对于武松和玉兰感情戏基本没写啥,就跳了一支舞,酒桌上张都监答应把养女玉兰许给武松。但是电视剧中却是有一段比较含蓄的感情戏的,从感情走向上看,武松对玉兰还是比较满意的,对于张都监的安排可以说是上了心的。本来按照正常套路这件事应该往两人步入婚姻殿堂过上幸福生活上走。可惜,这是人家张都监受蒋门神委托的做的一个局,而玉兰是其中一枚关键棋子,并且这位楚楚可怜的小女子,轻轻的一指差点没把武松送入鬼门关。


武松的性格往老了说是恩、怨两条线特别清晰,内里他还是有些性格有些简单的近乎单纯,这从他与宋江的冲突与化解过程中就能看出来,只因为听说过及时雨宋江的忠义,就能纳头便拜,可以说非常直性子了,后来感念施恩的恩义,便毫不犹豫替他出头醉打蒋门神。当他这种人得知这一段含冤遭遇,竟然是人家的圈套,而且自己还对陷害自己的女子动了心思,那就更别提多悲愤了,冲到张都监家嘁哩喀喳给人家灭门了。


而我不太认同的地方也在这,你既然去收拾仇家去了,杀了人家老小勉强也说得过去,毕竟仇恨大,又是那个动不动就连坐、诛族的年代。但是你把人家下人也都不留就有些过了,杀玉兰你还能说是因悲愤和委屈杀人,既然不是为了灭口,干嘛连仆役也一个没留,因为后来的情节交代了武松在鸳鸯楼留下“杀人者武松”的字样,这家伙快意恩仇的有些过了,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


当然《水浒传》里边从头到尾的女人形象都不好,武松更是没遇上贤妻良母型的,你看潘金莲、玉兰、孙二娘,这些女性角色能给武松留下的什么印象,所以动刀杀玉兰也不突兀。


总结:虽然很多书评大家把武松评为上上,但我觉得这性格并不好,作为文学人物也就罢了,放在身边做朋友的话还是要慎重,也希望大家看待名著要客观,尽管《水浒传》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名著,但也不要太多关注其中的暴力情节。


文史探客


不能说是冤杀,他们是一伙的。武松之所以被骗到后院,就是玉兰骗他去的。


如果不是玉兰这个人,武松可能不会上当。

第一,武松只是伴当,不是负责抓贼的。

找了一圈没看到人,武松又是醉酒,就很可能回房睡觉了。



第二,不是玉兰骗他,武松不见得会去

武松不是粗人,心中颇有见识。

如果别人,比如什么男仆之类,武松未必会上当。

但玉兰是张都监已经许配给武松的女人,等于就是武松老婆了,武松做梦也想不到玉兰会骗他。

书中写:张都监指着玉兰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伶俐,善知音律,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时,将来与你做个妻室。武松起身再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张都监笑道:“我既出了此言,必要与你。你休推故阻,我必不负约。



于是,武松傻乎乎的自投罗网被抓了,差点送了命。

看来,张都监将玉兰许配给武松,就是为了骗他的。



第三,玉兰不是被动而是主动骗他

玉兰如果是善良女人,又被许配给武松,自然会维护他。

在当年,许配和结婚就差不多,玉兰等于就是武松老婆。

但这个玉兰演戏演全套,她装作慌慌张张跑出来,骗武松进埋伏圈。

显然,这女人不是什么好人,同张都监狼狈为奸害人命。



第四,武松本来就是来杀张都监全家的。

武松打了蒋门神,后者也不是什么好人,从施恩手中抢了地盘。

武松打跑蒋门神不能说正义,但留有余地,没杀人甚至没打伤人,将蒋门神抢走的还给施恩。

但蒋门神张都监下手歹毒,一定要将武松杀死。

这群坏人杀也就杀了。

话说回来,玉兰充其量只是从犯,似乎罪不致死。

但此时武松已经杀红了眼,就是来杀张都监全家的,连无罪的马夫都杀了,玉兰自然难逃一劫。

只见灯明下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 至此,玉兰香消玉殒。



武松也很惨,玉兰是他一生唯一可能结婚的对象。后来武松残疾以后做了道士,自然没有结婚,一辈子孤独终老。

玉兰也是不长眼,当时和武松私奔多好?武松一定愿意!



潘金莲想和武松私奔,武松还不肯呢!

玉兰这娘们真不知好歹。


萨沙


《水浒传》里的武松为何寃杀家妓玉兰?在《水浒传》这部 书中,出现的女性不多,除了拉皮条的王婆,再有就是母大虫顾大嫂,和做人肉包子的孙二娘,乘下的都是美貌的少妇和少女, 这些个少妇和都都与淫荡有关,都被残忍你着杀掉了。

而这个被武松杀掉的玉兰最让人感到痛惜, 特别是在电视剧中,美貌的少女与打虎的英雄,真是天生的一对儿。

多少年来在一些个地方戏里面,和山东台的电视剧《水浒》都违反了原著,让这个美貌的玉兰死于他杀或者自杀,让武松爱情成为一场空空的泡影。

其实武松杀掉玉兰,是有很深的背景,和必然结果,让这个无辜的少女丢掉性命。

难道武松真的就不想得到一些媳妇吗?

《水浒传》120回本的第一回,已经明确的做了结论,武松是和其他一百零七 个人,是被朝庭的一个大臣,无意中放出的108个恶魔。

这些个恶魔从一出茏就带着杀性, 从《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武松在都监府里,大开杀戒连狗都没放过,况且是都监府里的家妓。

其实这个张都监想除掉武松,还真用不着脱了裤子放屁,难道一个高级军官,想除掉一个贼配军,还用得着那么费事吗?这也是作者的一个独到之处。

那个州府的军官张都监,把那个贼配军请到府上,好酒好肉的招待,还许给他一个媳妇,最后又把武松 污蔑成一个贼人,武松感到奇屈大 辱, 尤其是在发配路上的追杀,让武松在绝望中丧失人性。

都监府上上下下 ,所有的人 还有那只看门的狗,都惨死在武松的刀下,那冢妓玉兰,自然也成了这场复杀戮的牺牲品。


赵志军001


武松胆大却也心细,当然他最大的特点还是残忍。这在血溅鸳鸯楼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可能是受老版《水浒传》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武松跟玉兰是有一定感情的,其实在原著中,玉兰只是一枚棋子而已,并没有跟武松在感情上擦出什么火花。在武松的一系列杀人行为中,也没有对玉兰有丝毫手软,施耐庵并没有用一个字写武松在杀玉兰时有什么思想波动,这跟武松在杀潘金莲时如出一辙,突出的就是两个字痛快。



后人的演绎只能是满足后人的一种想象空间。整部《水浒传》中,女人的地位都不是很高。

至于说到冤杀这两个字,我想也是读者朋友们先入为主的想法,而在原著中的武松肯定觉得这鸳鸯楼的十几口子都是该杀,一点也不冤枉。武松不可能一个人一个人去计较谁陷害了我,谁是好人,在他眼里,张都监府上是没有好人的,必须斩尽杀绝,方能出了胸中这口恶气。你可以想象,一个刚从死亡边缘走出来的狂人,他的眼睛应是血红的,他必须一条龙地完成自己的杀戮计划,然后再在墙上牛掰地写上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才能彻底扑灭自己的复仇火焰。这一点上,其实也可以武松的心细,他只有灭门,才能迎来后来的从容,才能喝上几口酒,喘上几口气,然后从容地离开。

玉兰参没参与张都监的诬陷计划,书中交代得不是很清楚,这也就是给后来人留下了磋磨的空间,在《水浒传》中,这样类似于《红楼梦》的隐笔还是不多见的。我个人觉得,既然书中写了一笔玉兰在整个诬陷事件中的话语,其实也就是肯定了她的合谋。所以说,武松并没有冤杀这个名义上属于过自己的女人。


大先生的故纸堆


作为一部经典小说中的核心人物,武松出场较早,对武松的刻画着墨也较多。如果仔细分析小说前半部分的描写,可以分析出武松是那个时代把“好人”逼迫到落草为寇的一种典型,“张都监血溅鸳鸯楼”算是武松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初出茅庐,鲁莽冒失

首先看一下原著里对武松出场的描述:

宋江在灯下看了武松这表人物,心中欢喜,便问武松道:“二郎因何在此?”武松答道:“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後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迳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来躲灾避难。今已一年有馀。後来打听得那厮却不曾死,救得活了。今欲正要回乡去寻哥哥...

武松醉酒斗殴,失手“打死人”后逃跑,而后得知对方只是重伤,自己并不需要偿命,马上想着回乡投奔大哥。

以上说明了两点信息:武松年轻行事莽撞,还法盲(杀人跑路解决不了问题);但和普通人一样,稳定幸福的生活是其夙愿。

一朝成名,步入宦途

随后武松景阳冈大虎,闻名天下,并机缘巧合作了阳谷县都头。

当下见了武松,武大道:“兄弟,我前日在街上听得人沸沸地说道:‘景阳冈上一个打虎的壮士,姓武,县里知县参他做个都头'。

职位相当于阳谷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后文有描写武松尽职尽责,显然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何况还能领着朝廷的俸禄,本地知县也很器重。此时的武松对于能够在阳谷县安身立命已是相当满足。

之后武大被奸夫淫妇所害,武松为兄报仇后,前往公堂自首,文中这样描述:

武松押那王婆在厅前跪下,行凶刀子和两颗人头放在阶下。武松跪在左边,婆子跪在中间,四家邻舍跪在右边。武松怀中取出胡正卿写的口词,从头至尾告说一遍。知县叫那令史先问了王婆口词,一般供说,四家邻舍指证明白...

当过都头的武松法律意识很强,心思缜密。人证物证具在,杀了害死哥哥的奸夫淫妇,但却没有对从犯王婆动手,而是交由公堂审理,并未滥杀;主动自首说明自己并不想成为逃犯,给自己留有退路,刑期过后依然有着过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资本。

流放发配,惨被陷害

武松发配流放至孟州,有人说是金眼彪施恩利用了武松,但其实不然。武松已经在阳谷县当过都头,心智和处事经验已经上了一个档次,对于地方黑恶势力的明争暗斗绝对知晓。

武松戴罪之身初来乍到,本着除恶扬善的心思和施恩联手,即施恩予人又能在此站稳脚,按理说绝对是双赢;在醉打蒋门神的过程中,也只是惩戒性殴打,并未弄出人命,说明一直留有底线。

但武松和施恩却低估了蒋门神背后的势力。张都监通过玉兰设下了圈套,文中这样描写:

张都监叫唤一个心爱的养娘,叫做玉兰,出来唱曲。那玉兰生得如何,但见:脸如莲萼,唇似樱桃。……张都监指着玉兰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伶俐,善知音律,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时,将来与你做个妻室。”武松起身再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张都监笑道:“我既出了此言,必要与你。你休推故阻我,必不负约。”当时一连又饮了十数杯酒...

面对脸如莲萼,唇似樱桃的玉兰,文中虽未对武松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但而后面对张都监的指婚,武松稍加推脱就不置可否的态度可以推断,当时的武松内心一定是翻腾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武松连孩子将来取啥名儿估计都想好了,成家立业已是眼前之事。

但是希望越大往往失望也越大,确切的说武松被戏耍了!

理想破灭,步入江湖

武松被陷害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比较复杂,文中描写较少,心中肯定憋着一口怨气,但依然是逆来顺受,并没想过真正反抗。武松真正心起杀机是在被押解去“飞云浦”的路上产生的。

武松和两个公人上路,行不到数里之上,两个公人悄悄地商议道:“不见那两个来?”武松听了,自暗暗地寻思,冷笑道:“没你娘鸟兴!那厮到来扑复老爷!”武松右手却吃钉住在行枷上,左手却散着。武松就枷上取下那熟鹅来只顾自吃,也不睬那两个公人;又行了四五里路,再把这只熟鹅除来右手扯着,把左手撕来只顾自吃;行不过五里路,把这两只熟鹅都吃尽了。

武松发现有人想要害他,默不作声的吃了两个烧鹅,为啥?因为杀人需要力气。此时的武松杀心已起!身负重枷连杀手持朴刀的四人,中间多少险象环生!

可以说,是在飞云浦,武松对安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已经完全破灭。我不杀人人竟杀我,是那些人逼得武松做不成“好人”,自此只能逃亡度日,此时的恨意愈来愈烈,既然如此,定要杀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来出这口鸟气!

此时武松的报复对象只是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玉兰作为从犯本来罪不至死,潜入鸳鸯楼的过程中杀的小厮只能说是防止打草惊蛇,但宰了张和蒋等人后一时又杀红了眼,或者说在张都监家触景生情,想起整个园子里的人都曾参与欺骗他,想起玉兰(爱之深恨之切啊),滥杀开始,玉兰也不能幸免...

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提了刀,下楼来...

最后,将可杀之人杀尽后,衣襟蘸血大写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自此,步入江湖,再无回头路!


浪里尔


《水浒传》是一部极度男性化的小说,而绝少言及爱情。对於书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人物,打虎英雄武松,也只闪现过一位令其心动的女子。然而,该女子最终却也被武松杀害,这其中又有哪些情由呢?

在武松打败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后。蒋门神并不甘心,而是躲在张团练家里,央求张团练买嘱张都监,设下计策陷害武松。张都监假意待武松甚厚,并在宴席间允诺将其养娘(丫鬟)玉兰嫁於武松为妻。书中言玉兰生得:脸如莲萼,唇似樱桃。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纤腰袅娜,绿罗裙掩映金莲;素体馨香,绛纱袖轻笼玉笋。凤钗斜插笼云髻,象板高擎立玳筵。

张都监指着玉兰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伶俐,善知音律,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时,将来与你做个妻室。”武松起身再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

从武松与张都监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武松全无拒绝之意。显然是武松对容貌姣好、又聪明伶俐、懂音律会针线的玉兰颇为中意。当夜武松即辗转难眠,念记张都监对其种种的好,总思着要报答。忽听后堂里一片声叫起有贼来,武松起身去捉贼,结果却被诬作贼,并差点被害了性命。幸亏施恩上下打点,才周全了武松的性命,而使得武松被断配恩州。

在武松被断配恩州的途中,蒋门神等人又想在飞云浦结果了武松。结果武松大闹飞云浦,杀死蒋门神两名弟子及两门公差,并返回了孟州城,血溅鸳鸯楼。共计杀害了张都监、蒋门神等15人,而这当中就连曾令武松心动的玉兰,也没能幸免。

武松为何会不放过玉兰呢?首先,武松被陷害,玉兰是这其中的诱饵,其与武松也并没有感情,故而武松也对玉兰由爱转恨。再则,武松被陷害,几被致死,故其怨恨冲天,杀一个也是死罪,杀一百个也是死罪,故大开杀戒以泄恨。其三,武松若放过玉兰,也惧其叫喊而走脱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