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空客A380、波音747這種雙層飛機會慢慢的被淘汰嗎?

zyhappiness99


不會,因為世界上坐飛機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比如最近幾年全球航空旅行運輸量每年的增長速度都在7%~8%左右,儘管目前像空客A380、波音747這類超大型客機不如空客A350、A330、波音787這類中型寬體機受歡迎,但是等到將來坐飛機的人越來越多以至於某些機場登機廊橋、飛機起降容量開始達到飽和的時候,超大型飛機的優勢就會體現出來,航空公司們就會開始考慮採購A380和波音747了。

比如英國倫敦希斯羅機場,從2017年就開始顯現出運力飽和的現象。希斯羅機場是歐洲最繁忙的機場,目前只有兩條跑道。隨著客流的日益增多,出現了登機廊橋不夠用、飛機排隊現象嚴重,地面服務車輛經常出現擁堵等現象。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對機場進行擴建或者修建新機場,這個方法需要徵求民意以及政府內部表決通過後才可實行,實行週期一般較長。第二種方法就是航空公司使用更大型的客機來減小飛機起飛班次。也正因為如此,希斯羅機場的基地航空公司英國航空前段時間在考慮是否要增購空客A380。

所以不要看A380目前的市場表現頗為頹廢,而波音747客機版本也已經停產,也許再過個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A380和747也許才是航空市場的香餑餑了。


熊貓愛飛行


隨著空客的A350XWB系列以及波音的787系列的大量出貨,對於A380,747這類的雙層客機市場將會越來越小。從目前的訂單狀況來看,A380除了阿聯酋航空新增訂單外並沒有新訂單了,而波音747-8的情況也不見得好很多。而全球的波音747-400機型也開始進入淘汰,各大航空公司手上的747其實也不多了,在747面世半個世紀也將要接近停產了。

從航空公司角度來看,空客A380和波音747大型客機的運營成本並不低,飛一次或許只能維持成本或者甚至虧本。而A350或者787系列擁有更出色的飛行成本控制,雖然載客量沒有A380和747多,但飛一次的成本要比A380和747低,畢竟四個發動機的油耗要比2個發動機多,航空公司更願意使用載客量稍少一些的雙發寬體客機。

另外,對於機場來說A380和747這類大型客機需要更長的跑道,只能侷限與大型航空樞紐之間的航線,而且對於停機位也有特別的需求,無異會增加航空公司的成本。而A350和787之類的客機對於機場跑道的要求相對A380和747低,起降的機場更多,特別是787-8這類客機,適合起降的機場就更多了。


天韻工作室


其實要看大型客機是興還是衰,有一個訣竅。

客機的兩個重要指標無非就是多拉和快跑,多拉可能就重,大,慢,就影響快跑,而快跑了,自然就等於跑得遠。

747和A380這一類就屬於多拉的大型客機,而協和則屬於快跑的類型。

說波音747是世界上最最成功的客機應該毫不為過,這是世界上首款雙層、寬體、雙通道、四發的客機,從1969年2月9日首飛,到2017年逐漸開始淡出,已經有一千五百多架波音747在天上飛了近半個多世紀,中美等大國元首出訪的專機以及一些貨運飛機到現在為止還是波音747平臺。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二戰結束二三十年,全球環境趨於穩定,經濟恢復,進入大力發展的階段,空中商旅市場亦呈爆發式增長。小型飛機的運力,航程都嚴重不足。因此波音747打敗了其它對手脫引而出。

但是波音的成功,是因為它趕上了時代,這個時代要一個載體,把很多很多的乘客運載到更遠的地方,很多人用很少的價錢享受飛行。而不是要快速地,票價昂貴地把少量乘客送到遠方。

把航空旅行這個產品推銷給普羅大眾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鋼需,關鍵點是普世,廉價。波音契合了航空公司這個戰略,所以就贏得了訂單,相比之下,歐洲人的協和客機主打的是高科技,快速,高價,最後的結果是被波音擠出市場。

兩倍音速,跨越大西洋只需要3個多小時,協和對於視時間為生命的高端商務人士備受青睞。

但是隻有20架,並且以最後的慘劇謝幕。並非這款飛機不好,只是它早於了時代。那個時候航空公司要想賺更多錢,就必須讓更多人更便宜地坐飛機。

在經濟好,乘客多,機場少,航線繁忙的時候,航空公司要的就是多拉,載客越多,經濟利益越高。為此,飛機大,座位多,就是王道。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波音747達到了極致。

但是一旦經濟下滑,上座率降低,那麼這種多拉的飛機每次起降都很不划算。

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營運成本上升,747的劣勢就暴露出來了,燃油成本高了,票價還是那麼便宜,每飛一趟都無利可圖,所以要麼拆座位,要麼改貨機,要麼除役。

從這個時候開始,其實就已經需要科技升級,創造一種更經濟的客機了,降低油耗,提高發動機效率,多拉逐漸偏向快跑,當然這個快跑就不再是協和那麼快,而是指跑得更經濟、輕鬆。

後來的767,777,787,空客都沒有在大這個點上下功夫,而是逐漸在經濟性上下功夫,特別是在尋找提高了燃油效率的發動機這一方向上,決策正確。

科技研發其實是豪賭,過程漫長,一旦研究出來了,市場需求變了,就能拖垮一個公司。空客恰恰趕上了每一個有利於自己發展的時代風口。

08年經濟危機,911,以及未來持續多年的全球經濟動盪,低迷,同時隨著基本的發展建設,各城市的機場多起來,航線變多,變短,使得經濟,短途航線乘客需求大增,單次裝載人數,航程長度不再是重點。

787的出現使得波音又一次地符合了今天的市場需求——相對便宜的票價,更高的效率,更節約成本,差不多的航程,略少一點的座位數。從747以後,波音的飛機是越做越小的,787-8出來的時候,小得令人有點點驚訝,但是也很好理解,科技使得硬件效率提高了,不再需要那麼大的塊頭。同時為了航空公司更好的營銷戰略,也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座位。

然而不知道歐洲人怎麼想的,居然還在搞A380,一個有過之而不及的增量版的747——

逆時代潮流而上的空客公司最後很可能是吃不了兜著走的。

如果說協和當年的不合時宜是輸在了快跑上,那麼空客A380現在的不合時宜很可能是多拉。

不過,就乘客而言,飛機越大是越爽的,更穩,更寬敞,更多服務花樣,有生之年體驗一把空客A380 還是要趁早。當這款技術上最高大上但是或許營銷上不成功的產品真的要退出市場時來體驗,風險就很大了。

從現在的經濟走勢來看,大型,遠程客機被淘汰的可能性較大,因為一個是經濟短期內難以恢復到逆天的程度,其次是,每個城市都在發展,今後的人類聚落不是以少數幾個大城市為中心,而是越來越分散化,所以更靈活的短途航程必然會更多。

啥也不說了,快抓緊時間去體驗土豪的A380吧!


HannibalLecter


要問A380哪家多?出門左拐阿聯酋。

阿聯酋航空是世界上擁有A380最多的航空公司,訂購了142架,接收77架,預計未來的A380規模將達到200下架。不過阿聯酋航空最近表示,放棄最新的A380訂單,用小一點的A330,A340,A350等機型來替代。空客也表示,如果接收不到阿聯酋航空的新訂單,A380將會在2020年之前關閉生產線。

而波音747作為跨洲大型寬體客機,相當於上文提到的A340,也是波音747的主要對手。目前波音747還在推出很多升級版本,波音公司也沒有停產波音747的打算。

所以現在A380有可能面臨淘汰,而波音747還是現在寬體客機的主流機型。




弓弓長長


波音747-8是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大型寬體客機,它是空中巨無霸系列747最新一代型號。

為了滿足遠航程,大運輸量的需求而設計製造。




A380和747-8這種大飛機仍然是很多航空的最優選擇。

747-8標準客艙佈局可以乘坐410名乘客。在去年2018年,總訂購量是18架。



航空阿聯酋航空訂購了140架A380,至今空客還沒有完全交付,還在生產當中。



至今為止,飛機仍然是最快捷和方面的旅行,運輸方式。隨著空空運輸客運量和貨運量的增多,世界經濟的發展,像747和A380這種大飛機是解決空中運輸緊張的很好方式。



所以,A380和747不會被淘汰只會被改進。


航空筆記


載客是有可能的,阿聯酋航空已經不打算訂購A380了,用380載客不掙錢,747還可以貨運 ,比如UPS


Robbie40


取決於市場需求。

超大型客機,比如波音747-8或者A380這類載客量可以達到400-500人,極限可以達到800人的飛機,運力驚人的同時也有很多代價:更高的造價、更多的維護成本、更長的起降跑道、重新擴大的登機橋等等。因此,是什麼讓一切變得划算?龐大的點到點單線客流量。

當年A380還是A3XX的時候,空客認為未來市場份額將是幹線機場之間的,因此發展超大型客機變得是理性的選擇。而波音認為未來的市場會集中在從次級機場到次級機場,可以更為便捷運輸客流而不需要轉機,因此發展出更為經濟、不需要提高機場設施需求的波音787。當然,市場證明,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分化,因此波音發展了747-8對標A380,空客發展A350對標波音787。兩者博弈策略再度趨同。

超大型客機的市場規模取決於超級城市的規模,因此這裡也事關各國不同的發展模式。在有強烈地方自治傳統的歐美國家,次級城市相對而言會有較好的發展,大型經濟型商業飛機就可能更有競爭力。在東亞,強行政傳統可能會更有利於超級城市發育,因此市場可能會朝著有利於超大型商業飛機的方向發展。預計未來超大型客機還會有市場,東亞可能會集中越來越多的超大型客機。


怪蜀黍老囧曾


飛機是好飛機,飛機大了,安全性更好!但是大飛機需要更多的人來乘坐。

航空公司買飛機是用來賺錢的,如果不賺錢,沒有人會買!!

目前中國有A380的公司,只有南航,聽他們說還是虧損,因為飛機太大,客座率不足以盈利,飛得越多虧的越多!

人口多如中國,尚且出現這種問題,有些人可能會說中國人坐飛機少,這個是一方面,北京這種大城市都養不起380航線,更可況其他地方,所以目前只有南航有380。

隨著現在330,350,787這類可以洲際飛行,380和747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於是航空公司很多的傾向於787和350這種飛機。




耳邊說


本人常年奔波,380/747/330/787/737/320 等都坐過,如果我要訂機票,有大機或寬體機的情況下,我不會選擇小機型。一安全,二舒適。特別在起降的時候。 所以380應該是接下來20-25年的主力軍。為什麼呢? 一,洲際/熱門航線 頭等/商務艙有客戶群體。目前ek, qr, sq等中東大牌航空都在採用A380,部分也還在用747,不過基本開始退役。二,即使機齡去到15年以上,可以改裝貨機,至少還可以使用10年。 目前在貨運旺季,747一機難求。


大彪007


不管是380還是747現在被淘汰的原因是,不能因為自己的載客量巨大而降低人均運營成本,造成的後果是機票價格始終居高不下。而後續生產的787和350主要是降低飛行成本和提高航程距離。上面的一位朋友回答說機位會越來越緊張,確實是這樣,但目前來看解決機位緊張的方法是用787和350這樣的新機型和新興大城市和原大型城市的第二機場這兩種辦法解決。況且這兩種新機場的機位費比之前降低很多,更何況380和747的機位費本身就比別的機型要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