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洋人做了什么动作 让恭亲王感到奇耻大辱

1860年9月22日,当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击败了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直扑北京后,咸丰皇帝终于坐不住了,于当日凌晨从北京圆明园启程,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对此,《清史稿》只写了寥寥5个字“文宗幸热河”。

咸丰皇帝在临行之前,安排恭亲王奕訢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留守北京,全权处理善后事宜。这等于是把烂摊子,扔给了曾经被自己嫌弃得不得了的弟弟,让他独自去面对洋枪洋炮。他们一定不是一个妈生的两兄弟。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洋人做了什么动作 让恭亲王感到奇耻大辱

那一年,奕訢才27岁。

奕訢奉命留守北京后,没有呆在圆明园,而是去了长辛店。我们不清楚奕訢为什么要去长辛店,但知道这一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巧妙地避开了英法联军的兵锋。不然的话,10月6日,当英法联军阴差阳错找到圆明园时,他们就会与“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提前见面。那场面,不知道该有多尴尬?

英法联军在圆明园没有找到咸丰皇帝,便将这座装装满奇珍异宝的宝库劫掠一通,并放了一把火。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留下的疤痕,如今还残留在圆明园遗址,提醒我们,在100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次集体抢劫案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洋人做了什么动作 让恭亲王感到奇耻大辱

咸丰皇帝得知圆明园被劫掠焚毁的消息后,气得发抖。奕訢心里也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责。然而,事已至此,所有的愧疚和自责都没有用。奕訢向咸丰皇帝提出,“万不能再议抚局”,请求奔赴热河。

可是,咸丰皇帝拒绝了奕訢的请求,他要弟弟继续留在北京维持大局。

实事求是地说,奕訢不是一个主和派,面对外敌时,他的身段比咸丰皇帝强硬多了。他在留守北京期间,制定了守门章程,又“奏请饬统兵大臣激励兵心,以维大局”,催促各路勤王大军火速进京,与英法联军再决高低。然而,京城守军已无斗志,在与英法联军作战时一触即溃。10月13日,克勤郡王庆惠、内务府大臣恒祺、豫亲王义道等人擅作主张,命令守军打开安定门,放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洋人做了什么动作 让恭亲王感到奇耻大辱

英法联军不客气,随即源源不断地开进城里,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紫禁城。

奕訢还能怎样呢?他奏报咸丰皇帝说:“此时藩篱已破,设有决裂,既无以为却敌之方,若再有意外要挟,臣等更何以自处?臣奕訢义则君臣,情则骨肉,苟能以一死而安大局,亦复何所顾惜。惟抚议尚无就绪,而腥膻已满都城,睹园庭之被毁,修葺为难,念行在之苦寒,迎銮莫遂,此所以彷徨中夜,泣下沾襟。”

揣测当时的情形,奕訢应该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写下这件奏折。

所有的悲愤都毫无用处,英国人、法国人提出的所有要求都必须得到满足。接下来,就是面对面地谈判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洋人做了什么动作 让恭亲王感到奇耻大辱

时间是10月24日,地点是礼部大堂。当日下午,英国公使巴夏礼乘马车先到,英国对华全权专使额尔金姗姗来迟。奕訢按照外交礼仪,亲自前去迎接额尔金。没想到,额尔金装作没有看见,一句话都没跟奕訢讲,直接走向签约大厅。

额尔金的傲慢无礼,刺伤了奕訢的自尊心。我可是一个堂堂亲王呐……

签约过程倒是蛮顺利的。在大兵压境之际,敌人提出的所有条件,你都只有全盘接受的权力。签约完成后,只听额尔金大喝一声,随即所有的洋人霍地站了起来——奕訢和在场的清朝官员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在惶恐不安之中跟着站了起来。于是,一名英国摄影师走过来,一声“咔嚓”,拍下这历史性的一幕。

于是,就有了这张著名的照片。在照片里,年轻的奕訢阴沉着脸,嘴唇紧闭,双眼冷冷地目视前方。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洋人做了什么动作 让恭亲王感到奇耻大辱

这一次与英法联军谈判,在奕訢心底留下奇耻大辱。多年后,他依然对此念念不忘:“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城下之盟,春秋所耻!”1860年,正是农历庚申年。

那时候的奕訢,心里已经隐隐有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想法。1861年1月11日,奕訢与军机大臣文祥、桂良等人一起上了一道《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在这道折子里,奕訢等人提出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南北口岸管理大臣等建议,吹响了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的号角。

【参考资料:《清史稿》《恭亲王奕訢政海沉浮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