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教师工资的地区差异非常大,有什么办法消除这种差异?可能吗?

姑苏讲堂


看了大家的看法,我和大家的看法还是一致的,我们老师并不是要多高多高的工资,对于工资也有充分的认知,作为乡镇教师,我从来没想过和北上广深教师一样高,也没想过和一二线城市教师一样高,教师工资差距地区差异大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教师工资我的看法是:

一、根据所处地理位置所决定

教师工资的地区差异大事正常的啊,每个行业在不同地区都会存在差异的。所以工资水平应该和所处城市有直接联系。根据当地房价、物价等多重因素综合吧。北上广深、一二线城市的教师工资我认为应该比其他地区高的,但是一个市内的工资不应该有多少差距。

二、切实落实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

教师们的期望没有那么夸张,作为同样事业单位人员,并且三令五申强调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那么我认为只要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那么教师也就不会有想法的了。不能整天喊着不低于不低于,但是实际是远远低于。

三、真的得关注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工资

我一直的看法是提高乡镇老师工资,提高贫困地区老师的工资。这几类地区应该由国家统一发放补贴。

四、破解职称晋升和定岗定级难题

职称和级别是现在很多地区教师工资的大难题。我认为需要破解职称难上、名额太少的问题,需要破解岗位定级以最低级定级的问题。让老师在通过自己合理的努力之后获得职称的晋升和定级以实现工资的合理涨幅,也会让大家看到希望的。


一线教师观教育


地区差这是没办法的事比如成(都)绵(阳)广(元)三地同一省相差就大,成都工资高绵阳两级绵阳高广元级,过去绵广一专区时绵阳就高广元一级工资,现在成绵广三地差太大,成都是省会本身又是副省级准一线城市,绵阳是三线城市而广元五线城市,各地方财政收入不一样肯是差别大,就是给你同一标准,穷地方能拿出钱发吗?教师可以了不贪心闲低就往高处交流,我一同入伍一同转业地方退休前同一职级他们上海正科在职年收入28万(公开的),退休的月8千多,我们广元在职正科全拿将近8万,退休将近5万元,没法比,在位的工作顺利退休的身体好就行了,钱多钱少心态要好!


用户3475717408


一、全国教师统一的是基本工资。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的基本工资是一样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岗位工资跟职称相差,薪级工资与工龄相关,全国统一一个标准。

二、绩效工资和各种补贴差距明显。绩效工资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发达地区高的有好几万,中西部地区少的只有几千。 津补贴也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包括地方津补贴,乡镇补贴,农村教师生活补贴等,有的地方还有住房补贴等福利。还 有奖励性工资包括13月工资,年终目标考核奖,这个也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这些差距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发达地区财政收入高,重视教育,发得多,落后地区,物价低,财政也困难,因此发得少。



三、消除教师收入地区差不现实。想想看,在一线城市,消费高,如果跟內地一致,教师怎么活?而在中西部地区,收入向东部地区教师看齐,那教师都成当地高收入群体了,当地财政负担得起吗?其他机关事业单位怎么办?所以地区会一直存在下去,也是合理的,但还是希望差距别太大。

以上是我的看法,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评论,报一下各地教龄、职称及收入情况,体会下地区差到底有多大?


良心老师


教师工资地区差异较大,这是有目共睹,不但经济发达的城市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相比差距巨大暂且不论,就连同一市区的市级老师和下属各县的教师工资也相差很大。造成这一巨大差异的原因在于,老师工资一直以来属于地方财政。各地以县为最小单位,负责自己所属区域的教师工资。这样一来就造成非旦不同省不同市不同省的教师工资都不一样。

就拿我省来说,位于省会城市的中小学公立学校的教师可以拿到4000-9000元的工资,而市级的教师则可以拿到3500-7000左右的工资,而县及县以下的广大教师则只能拿到2000-5000左右的工资。

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并不是老师们的基本工资,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基本工资发放标准都是一样的,严格按国家规定工资发放,所不同的是地方津贴和补助的项目和钱数不同,比如,广大农村教师一般都没有车补油补、通信补贴以及午餐费等,但是很多城市却有,另外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绩效工资是在教师基本工资中扣除30%得到的,而有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绩效工资是地方财政另行出资。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教师工资因地域不同而工资不同的结果。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方消费水平也不同等,但是小徐老师感到最难以理解的是,有些地方的教师初级职称可以套专技十二、专技十一的工资,一级职称可以套专技十级,专技九技,专技八级的工资,而为什么有些地方初级职称只能套专技十二的工资,一级职称只能套专技十级的工资,之后只要评不上更高一级的职称就再也没有工资级别的晋升空间了,这造成不同职称间工资差异极大,这种跳级式职称工资发放标准什么时候能改一改。让即使评不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也能随工作年限而自然晋级,从而缩短教师间的工资差异。

如下图所示:

那么地区间教师工资差异大能否消除呢?我觉得是否能消除完全取决于政策。如果我国教师工资的发放实行国家财政,国家统一安排各省市区老师工资的发放标准,我想那时会保证广大老师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拿到相对于当地消费水平比较说得过去的一个工资数目,不至于让老师工资处于最低层。

另外即使实现不了国家财政,就算把教师工资纳入省财政工资同样也可以解除广大农村老师工资待遇低,教师职业无人问津的命运。

那么这一政策能否实现呢?我相信如果国家真的足够重视教育的话,是会慢慢推进这一政策的。因为我国的税收完全可以支撑我国的基础教育,相对于M国、日B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来看,我国只是投入了一个零头,总的来说还是投入的太少了。

就像任正非所说,我国发展的希望在于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的发展,在老师,如果提高广大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们的工资待遇就能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来教育出更优秀的人才,到那时中国才有希望。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指尖教育帝国


教师工资的地区差异非常大,从某部宣称“全国教师平均工资8.2万”,而广大教师纷纷表示自己“被平均了”来看,这其间的地区差异有多大了!

举一个例子:同为高级教师,20年教龄。在东部发达地区的江浙,年薪20万+,(北上广深地区更高)而在西部地区可能还不到8万!这还不算那些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他们的收入更低!

当然,造成这种差异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因为教师工资,都是由当地财政统筹发放的。也就是说,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支付能力也就强,教师的工资也就水涨船高!反之,就会很低!

于是,就有老师提出,都是一样的职称、干一样的活,工资却差那么大!这很不公平!

能不能将教师工资由地方统筹改为国家统筹呢?这样不就能做到全国教师的工资都一样了吗?

我们说,这样想法很好,但不现实!很难实施!

如果全国教师的工资都一样,那必然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因为在落后地区,教师的工资可能就会变得很高,由此将带来一系列的矛盾!比如房价,比如其他行业是否也要全国工资统一?这便牵涉到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问题了!

可谓“动一发而牵全身”!

所以,现在这样还是比较合理的。倒是国家可以适当给中西部教师增加些补贴!

大家说,这样是不是好一点?


姑苏讲堂


这是个好问题,也是深受广大教师关注的一个话题。

全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按地域划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北上广深→江浙沿海→西部→中部。地区差别非常大。@姑苏讲堂老师是苏州的,30%绩效工资平均到每月高达5000元。我是湖北的,却仅有350元左右。

教师工资的地区差别,除了西部地区因国家有专项补贴比较特殊外,基本上与该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

怎样消除教师工资巨大的地区差呢?我认为首先应讨论这种差别的存在是否合理。

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主要是住房教育和医疗),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工资水平,就无法招揽到优秀的人才。这些地方教师工资高,与其说是政策倾斜,不如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且,一线城市的教师工资,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并不算高。

县城和农村综合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教师工资比一线城市低是合理的。但存在一种情况,即一线城市所属区县,也执行一线城市的工资标准,生活成本却与全国大多数县市相接近。站在其它县市的角度看,这种巨大的差距显然不合理。

但这种差距如何消除?是拉低大城市下属区县的教师工资,还是提升全国所有县市的教师工资?

然后是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工资与中部地区教师工资的差距。

有一位援疆的同事告诉我,那边的教师综合月收入达万元以上,但综合消费水平却不高。

同是湖北,恩施州等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工资能看齐省会武汉,比其它市的教师工资高一大截。

像这样的地区差是否合理,该不该消除?

很多人认为教师工资地区差别大,是因为国家财力所限。其实不尽然。如果国家要解决教师工资地区差问题,就算财力不足,但做到雨露均沾、平均分配并不难,将各省财税收入中的教育经费全部上收,然后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协同测算之后,合理分配下去即可。甚至还可将工资直接打入教师个人账户,技术上也不成问题。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生活成本越高和生活条越艰苦的地区,越留不住优秀教师。而综合生活成本低,又宜居的中部地区,反而成了教师求职的首选。本质上,这是一种反市场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显然不合理。

既然提到了市场,其实要使教师工资地区差合理化,最好的途径是走教育市场化道路。当然,义务教育是公益事业,事关人民福祉,这样做肯定遭致全民反对。但我们其实可以进行改良,即打破教师铁饭碗,去除编制的概念,畅通教师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的渠道,让市场去配置教师资源,教师根据自身能力大小与市场议价。这样,即便教师工资存在较大地区差,各方也能接受。

一家之言,欢迎交流!


毫米


不同城市教师工资差距大;同一城市不同学校也有差距;同一学校不同级别的教师工资差距也不小!所以,当老师呼吁提高待遇时,总有人会对之嗤之以鼻,但是他们不了解,全国各地老师的工资,被分为了“三六九等”,对于一些每月拿两三千工资的教师来说,呼吁提高工资待遇,再正常、再合理不过了!

有人曾经对全国不同地区的老师平均工资进行过抽样调查,可以看出,东部城区老师的平均工资在4986元;而西部城区老师的工资则为2141元,县区教师工资2810元,可以看出,教师工资的地区差异时非常大的!

那么,有没有办法消除这种差异呢?在多数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的地区差距非常大,城乡差距也不小。如果减少甚至消除了这种差距,那么城区教师的生活压力会不会更大?偏远地区的财政会不会“吃不消”?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似乎无法解决,然而,我们的邻居日本,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也许能够给我们提供借鉴:

不评职称、不评先进、不固定学校、公务员待遇,这些举措让日本成功的解决了教师工资的地区差异:

1、教师公务员待遇:一旦成了教师,就是终身制,具备公务员身份,享受公务员待遇,由国家确保工资和福利待遇,所有学校统一教师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

2、不设职称,一视同仁:在日本,教师工资差别,只有工作年限长短的差别,没有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别,没有职称差距,所有老师一视同仁,减少了人为制造的教师待遇差距。

3、轮岗制度,保障公平:在日本,教师不是属于一个学校,而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统一培训、招聘和管理,在规定的区域进行轮岗,这样就保证了教师资源的平衡,也就没有天价的学区房了。

其实,很多问题不是不能解决,就看是不是真正把它当回事,真正重视起来了!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





赢在高三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全国教师的平均年收入是8万多,这个数字一出,各地教师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东部地区、沿海城市、一线城市等经济发达地方的教师撇撇嘴,心说,真瞧不起人,我们年薪二三十万莫非是假的?中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高声喊冤,咋的,我们四五万一年的,又拖后腿啦?

确实,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各省市教师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也是这个主要矛盾的一个侧影。既无可否认,也不能避免。

但是,能不能全国上下统一教师收入呢?由中央财政统一发放到教师个人账户,不就解决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这是不能够的,收入必须要跟当地的生活水平联系起来,才是合理合适的。否则,北京上海的老师跟青海甘肃的老师拿一样的薪酬,这并不合理。比如说,上海房价七八万一平,我们这边小县城五六千一平,都拿二十万一年,在上海度日艰难,在我们这边呢?高收入群体了!

所以说,有效缩小差距不能放在全国这样的大范围内来考虑,除非将来全国各地的发展达到了平衡和充分的水平。每个省份做的蛋糕差不多大,就可以切分得更加平均了。

在此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缩小当地吃财政饭的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公务员、事业编要统筹考虑;要兼顾企业职工、务工人员、农民等各种身份的人的收入水平。总之,还是要先把蛋糕做大,同时再把蛋糕分好。


剑客谈教育


峡谷仰望山峰说,凭什么你那么高耸,我如此低下呢?

或许这也是一种不公平,那么只能削峰填谷,望上去一片平整。

面对自然,执意为之,也有可能。

可在现实社会中,却无可能。

你想,要想工资与别人相同,经济落后地区一定得向经济发达地区索取,这索取的部分可是人家辛辛苦苦挣来的,被你平均了,人家乐意吗?

人家又何苦辛苦一番,和你享有同等待遇?

于是,久而久之,大家吃着大锅饭,谁也不想多创造,因为再创造也是为别人做嫁衣裳,何苦呢?

再说,教师如此要求,工务员呢?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不都可以这样要求吗?

比如保姆,各地工资都欲与北京看齐,虽说是同工同酬,但现实吗?即使可以这样做,这保姆工资也别想别人给,也还得雇主给吧?

如果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应消除,再深入一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不是也得消除?

圴贫富,消差距,从理论上说,也不能说不美好,但在残酷的现实中却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只看到自己在获取上的不均衡,却少有人能自省自己在创造力上,在付出效率上与别人的不均衡。


飞鸟留痕2O16


教师工资地区差异非常大,如何有效缩小这种差距呢?

评价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单纯地看工资收入状况是不合理的,当然也就不存在有效缩小这种收入差距的充分必要理由。举个简单的例子: 东部沿海三四线城市房价差不多在8000元/平左右,而西部同样城市的房价3000元/平都不到,那么同样月薪10000元,谁的生活水平高呢?显而易见,居民生活水平,既要看工资水平,更要看物价指数,也就是货币购买力。



教师工资地区间存在差异具有合理性。我们国家地域广阔,各地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表现在工资收入水平差距上,也表现在消费支出水平差距上;我们考察一个地方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就是要看他们的收支状况。东部地区的教师工资收入较高,物价也高,支出也很多,甚至有些教师入不敷出,这也是东部地区男教师越来越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道理,西部地区的教师工资收入相对较低,物价也低,支出也很少,其生活状态很可能比东部老师还要好。



东部人口稠密,生存条件较好,但生活竞争压力很大;西部地广人稀,生存条件较差,但生活竞争压力较小。我国东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达,比较适合人居,条件优越,但是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物价居高不下,尤其是教师生活压力很大;而西部则恰恰相反。单纯地比较东西部地区教师的工资收入,既是不科学的,又是不公平的。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青年人才到西部去创业,就是为了振兴西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高西部整体社会发展水平,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指数。



影响东西部教师生活状况的不是因为工资差异问题,而是地区间整体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问题。考察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就经济上来说,主要看物价指数、收支状况、和整体经济实力。举一个形象点例子来说吧,一个超级大蛋糕和一个超级小蛋糕,同样多的人用同样的方法去分,哪一部分人的幸福指数高呢?答案是很显然的。因而,要让人们感觉更幸福,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实力,建立健全更为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设计者,根本就不懂宏观经济学,盲目地去谈缩小地区间教师的工资差异,只能会让人们错误解读国家政策,让人们误入歧途!因而很有必要普及一些简单的宏观经济学常识,帮助大家形成正确的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