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中國“搶跑式”教育的後果: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

中國“搶跑式”教育的後果: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

自從教育部開始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後,搶跑式教育”就一直備受爭議。支持的人高喊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反對的人則聲稱“教育就像養花,要一邊養,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

事實上,很多家長,其實並沒有特別堅定的態度和答案,一邊焦慮地給孩子報班,一邊又期望孩子可以減負。你屬於哪一種家長呢?

果仁媽今天分享的文章,來一位堅定反對搶跑式教育”的海淀媽媽。搶跑式教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也許她的觀點可以給你不一樣的視野和思考。

|

ID:ruimakanjiaoyu,已獲授權

教育界有一個“三年級”的現象,即: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為什麼提前學了小學知識的孩子,到了三年級往往不如那些沒有學過的孩子呢?

引用知名幼教專家鄒平老師的話,這是因為——

相比較沒有過度學習小學知識的孩子,那些提前學習的孩子他們的知識基礎相對較高,剛入學時,對新授課程毫無壓力,倍感輕鬆。所以他們自以為很聰明,老師講的知識自己都學會了,從而就導致不再認真聽課,不再專注思考,長此以往養成了不專心的壞習慣,到了三年級,老本吃完了,又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滑坡也就顯而易見了。

換句話說,也就是家長們因為教育焦慮,給孩子盲目報班求知搶跑突擊教

,導致了“三年級現象”。

搶跑的孩子容易後勁不足,不但是中國的教育專家這麼說,美國德國的專家學者也通過研究證實。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美國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波士頓學院的心理學專家Peter Gray博士,於2015年在《心理學今日》上發表署名文章,題目為“早期的學科式訓練會對孩子造成長期的危害”——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搶跑式教育贏得了一時,但長期來看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教授援引了諸多這方面的專門研究。原來,發達國家早就經歷過今天中國的階段,並且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已經發現這個方向是極其錯誤的。

01 一場曾經改變德國教育國策的實驗

在上世紀70年代,德國政府贊助了一項大型研究。

研究對象是100個幼兒園——

50個以遊戲為導向的幼兒園,與50個以教授知識為導向的幼兒園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對比實驗?因為當時的德國社會也有激烈的討論,是應該以遊戲為導向,還是應該以學科學習為目的。

經過一段時間再行比較後,那些以教知識為導向的幼兒園(簡單說,就是搶跑),孩子提前學習確實在學業成績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優勢最多隻能保持到四年級,從四年級開始,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出現直線下滑,特別是在閱讀和數學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劣勢,並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不如同齡的孩子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這個大規模實驗的結果讓社會一時譁然,也讓德國政府緊急叫停了學前教育改革計劃,要求所有的幼兒園必須以遊戲為導向,不得提前教授知識。

現在在德國,學齡前階段包括幼兒園,都是不允許教授學術專業知識的,因為德國人懂得一個道理:孩子小腦袋被過早地塞滿知識,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德國人所崇尚的森林幼兒園,就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的典型教育方式。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顧名思義,就是幼兒園老師帶著孩子去林區裡,體驗大自然,唱歌做遊戲。這不是哪個幼兒園突發奇想的野外體驗,而是孩子們平常不過的課堂學習。這類“森林幼兒園”,目前全德國已有數千個。

02

美國持續20年的追蹤研究

在1967年,美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大衛·韋卡特(David Weikart)想要知道提前教育行為是否會對孩子有更長期的影響

,於是他和同事們開始了一項嚴謹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對象是美國密歇根州伊普西蘭蒂地區68個極度貧困的3-4歲孩子。

他們把這68 個兒童分配到三種類型的學前班:

A 傳統型:反對任何提前授課,以遊戲為導向(與國內大部分公立幼兒園很接近);


B 高瞻課程(high/scope)型:高瞻課程模式源自美國,其核心在於主動參與式學習,與前述傳統型類似,但是成人介入較多,孩子會在課堂中使用作業紙;


C 直接教導型:老師介入很多,有很多的作業,注重閱讀、寫作和數學方面的教導,並使用習題紙,有測驗/考試(睿媽的理解是,有點類似國內某些雞血的私立幼兒園/幼兒培訓機構)。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為了使這三組學生在實驗開始時水平相當,分配學前班的時候採取了半隨機的方法。

除了日常學前班活動以外,這項研究還包括了每兩週一次的家訪,目的在於指導家長如何在家裡幫助他們的孩子。家訪的目的就是家校統一,採用孩子所在學前班的同一教學方法

如此,傳統型一組的家庭訪問注重玩耍和交友的重要性,而直接教導型小組注重知識學習技能、做題目,等等。

起先,研究發現:直接教導型一組呈現了早期的學習優勢,但後來這種優勢就消失了。

不過實驗至此並沒有結束。研究專家們還持續進行了參與者15歲時、23歲時的追蹤調查。在這兩個年紀,各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並沒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社交和情感特性方面卻有了很顯著的差別

這項研究有什麼進一步發現呢?

1)在15歲和23歲時,已經無法區分這三組孩子之間學業的成就,但是在社交和情感能力上,各組孩子間有顯著的差異。

2)15歲時,直接教導型的孩子,比其他兩組的孩子有更加明顯的叛逆行為。在23歲的時候,這種區別更加明顯。

3)直接教導型孩子比其他兩組的孩子與同齡人之間有更多的摩擦,並且更容易受挫和受到情感的傷害

4)直接教導型的孩子如果結婚了,在婚姻中更難尋找幸福。

5)更可怕的結果是,到23歲追蹤研究時,直接教導型孩子的犯罪率比其他兩組高許多,這組孩子們的犯罪率高達39%,而其他兩組的平均值為13.5%;直接教導型孩子約有19%因使用危險武器攻擊別人被警方傳訊,而其他另外兩組則無人因此被警方傳訊。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03 教育模式研究的背後

這些研究的背後,是學術界對學前教育效益評價的標準轉變。

之前一度是針對兒童智力測試成績的評價,片面追求智商分數而不顧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然而很快,人們意識到,這樣的學前教育評價方式,不利於培養真正的全方面發展的人才。

於是,伴隨著理念的轉變,在60年代以後,以美國為中心、學前教育評價工作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開展,人們以更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展開了各種研究。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但是無論是哪個國家的研究,基本上,得出的結論一致,那就是——

在學前教育階段,提前搶跑,只能跑得快一時,卻跑不快一生

甚至,提前教育的優勢只能在幾年間讓孩子在學業上保有先發優勢,但造成的傷害卻會影響深遠……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04 我們的搶跑教育有多瘋狂?

反觀我們國內,國家層面一再對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其中治理內容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

其實不光是幼兒園小學化,我們的教育現在從小到大、從一線到二三線城市幾乎每個階段哪哪都在“搶跑”、“速成”。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去年某機構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1280名接受調查的上海家長中,98%都在“搶跑”,55.5%的家長把“幼升小”準備期提前至幼兒園中班。

上海這樣,北京也是。睿媽身邊的幼教老師抱怨說,雖然小學是7月份才發入學通知書,但北京很多孩子早在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已經離開了幼兒園準備“幼升小”,現在的幼兒園大班很多“空巢”現象。

幼升小如此,小升初亦然。看新聞報道,剛放暑假,杭城新華書店十天內買掉了近5000本初一數學書;一個杭州媽媽給即將“小升初”的女兒報了11個培訓班,其中語文、數學就各有3個,因為“周邊孩子都在報班學”。

11個培訓班!這是什麼概念啊?!孩子根本沒有玩的時間!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記者隨機採訪正在上暑期補習班的小朋友

05 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這裡面有好幾層意思:

第一,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習方式方法,每一個孩子成才的途徑沒有確定指向。而且不能以唯一的標準“成績”來衡量孩子的好與壞

第二,適合孩子脾性和特長的教育方法才行之有效

不要看到鄰居家的孩子琴棋書畫什麼都學,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學。父母是博士是成功人士,所以子女就要比別人學得多一些,也要比別人優秀,這樣思考問題就錯了。不適合孩子的學了沒用,一定要學這個孩子內心喜歡的東西。

第三,符合階段規律的教育更高效

每一個學段都有每一個學段的特質,都有學段不同的重點。比如學前階段,應該著重於學習禮貌,瞭解生活常識,培養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和閱讀習慣等,而不是學習小學生文化知識;高中階段,孩子要能夠認識自我、定義自我、瞭解大學、選擇專業,而不是一上來就瞄準高考。

中国“抢跑式”教育的后果: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

堅持給予孩子適合的教育。作為家長,擺在我們面前有兩個選擇,與大環境共舞,或者不被大環境裹挾,按照自己認為對的教育理念來。

只是,現實中,有太多家長在兩者之間騎牆。不堅定,不堅持,這樣的家長痛苦,孩子遭罪。

你,是哪一類家長呢?

- END -

睿媽,從中歐商學院、港科大、北大光華到長江商學院,是國內商學院創立成長的見證者、實踐者,是資深教育界人士,也是時尚新女性、兼顧職場和家庭的“八爪魚”媽媽,睿媽倡導適合的教育才是合適的教育。

✍️

投稿郵箱:Kids@guok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