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一个持续了近二百年的猜测——香妃墓之谜

导读:

面对是香妃还是容妃的争议,面对着不同的香妃墓,还有种种关于香妃的故事,人们有着不同的猜测.这个传奇的妃子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和传说.她的身世为什么迷雾重重?她真的身带异香吗? 她最终魂归何处?新疆的这座"香妃墓" 的主人究竟是谁呢?让我们走进新疆的喀什的"香妃墓" 去一看究竟。

1979年,在河北的遵化,工人们正在进行清陵的维修,其中一名工人在经过一座皇妃墓时发现了地面上的一个大洞.雨水正沿着这个洞往一座地宫里流着。 由于地宫已经进水塌陷,文物部门决定对墓穴进行抢救性的发掘。这个因漏雨而坍塌的墓穴埋葬的就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维吾尔族妃子——容妃。许多人也把它称作香妃,把这里称作"香妃墓"。进入墓穴文物专家们在地宫里,只发现了遗骨却没有头颅,当时就有一种想法油然而生,是不是她的头颅葬到新疆了?

一个持续了近二百年的猜测——香妃墓之谜

历史中真正的香妃

文物专家之所以有这种疑问,是因为远在新疆的喀什也有一座" 香妃墓".围绕着"香妃"还是"容妃",她的遗体到底是葬在河北还是新疆?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新疆的喀什,去寻找 "香妃"的踪迹。

新疆喀什市郊的这座墓地中,静静地安睡着阿帕克霍加家族的五代共72人。据史料记载,这个墓地是阿帕克霍加为他的父亲修建的。霍加是当时的维吾尔人对男子的尊称,麻扎是墓地的意思,所以这里是阿帕克家族的墓地。而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这里称作"香妃墓",现在已经没人能讲得清楚了。陵墓的里面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个墓堆,安葬着风流皇帝乾隆爷的唯一维吾尔宠妃——"香妃"。

这个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最风流的皇帝身旁,最受宠的维吾尔妃子,到底魂归何处?她真的是传说中那个浑身散发异香的少数民族女子吗?她是那个为了要讨取沙枣香而不惜闹着要从万里之遥的新疆运几棵沙枣树的少女?还是为了保卫贞洁而携带利刃要刺杀乾隆的烈女?难道真的是我们在电视剧《环珠格格》中那个为了爱情而最终与情人出走的妃子吗?

让我们带着对这个维吾尔族美丽的妃子的美好想象,走进真正的香妃.去揭开隐藏在她身后的秘密.

本来的香妃

据专家介绍: 一般情况下把她当作容妃,容妃就是香妃,这是一个说法;还有一个说法容妃是容妃,香妃是香妃,两个人,找不到香妃的史料就说是一个人,这显得有失严谨;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香妃是文学家笔下的,一个艺术形象,不是历史人物,真正的历史人物是容妃,这是不能更改的,艺术形象是可以塑造的,而且塑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真正的历史人物大相径庭,所以她们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暂且抛开专家的想法,我们根据各种历史资料来分析,"容妃"其实就是传说中的"香妃"。至于"香妃"这个名字何时出现,清朝官史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在清朝末年的一些私人书籍中,经常出现香妃这个名字。之所以叫香妃,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之一是说她一生下来就身带奇香,进了宫就自然叫做香妃了。在香妃的故事中有另外一种说法是:香妃是叛军首领的小妾,在清廷平定回疆造反的时候,由兆惠将军押回京城进献给乾隆皇帝的,但是由于香妃深刻的爱着自己曾经的丈夫,誓死要为其守节,最终决定携带利刃刺杀乾隆皇帝。最终被皇太后赐死。但事实上,真实世界里的容妃家庭却是平叛中的功臣。

据说:香妃是回部台吉和扎赍的女儿,新疆和卓族人,因而史书也称和卓氏(最常见的说法还是叫做:伊帕尔汗氏)。香妃出身显赫,父亲是当地的首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回部发生大规模的叛乱,清廷在平定这场战役的过程中香妃的五叔额色尹、哥哥图尔都参与作战,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张有战争场面的图片)是从环珠格格剧中截出来的。

1759年,清政府为表彰在平叛中立功的维吾尔族上层人士,让他们陆续到北京朝觐乾隆皇帝。并为他们加官进爵。当然,额色依也带上了侄女,和卓氏,就是后来的"香妃"。

一个持续了近二百年的猜测——香妃墓之谜

在庆功宴会上,额色尹家族行参拜大礼:"谢圣上待西域臣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乾隆答道:"有功即登殿,休论东西南北。"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这时,买木热玦艾孜木(传说为香妃本名)缓步向前,立于殿下,答道:"无色也进宫,不分汉满蒙回。"乾隆惊问道:"下边答话者何人?""小女和卓氏在谢万岁之恩。" 说着伏地叩头,不慎把放在袖内的一枝沙枣花失落在地,素爱吟诗联句的乾隆皇帝,脱口吟道:"小女子袖内携花,暗藏春色。"买木热玦艾孜木见金碧辉煌的皇宫里香烟缭绕,便答道:"万岁爷金殿秉烛,明察秋毫。"乾隆听后,深感这一西域女子竟如此才思敏捷,谈吐非凡,十分欢喜,便召入宫,封为 "贵人"。

一个持续了近二百年的猜测——香妃墓之谜

这一加封便符合了与少数民族政治联姻的说法。当年香妃27岁,乾隆49岁。因为香妃是和卓氏家的人,所以大家就称其为"和贵人"。两年后"和贵人"获得赐名并晋升为"容嫔",过了6年又晋封为"容妃"。

"宫中生活的"容妃仍然保持着自己在家时候的各种习惯,有专门的厨师为她制作可口的饭菜。时令水果则都由地方官员及时进贡。甚至被破例允许在宫中穿本民族的衣服饰品。即便这样,这个妃子依然是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百般宠爱。容妃不但国色天香,还擅长舞剑和骑射。这种特别的本领使得她在后宫的佳丽中尤其的显眼,这种野性的美也恰恰符合了满族当时"马背上打天下" 的大气。此处倒是让人想到在看电视剧《环珠格格》的时候,乾隆皇帝曾经夸奖香妃说:"此女美在通体飘香,且不娇柔,无造作之气,极为罕见……"。1760年,由福建巡抚进献的鲜荔枝有40颗运进了紫禁城,进宫才4个月的"和贵人",破例尝到了1颗。

一个持续了近二百年的猜测——香妃墓之谜

历史上的香妃没有被"老佛爷"赐死,更没有想要刺杀乾隆爷。她一直伴随在乾隆皇帝身边,并且深得皇帝宠爱,她曾随乾隆南巡江渐,东巡到泰山曲阜,还到过盛京(今沈阳)去拜谒清朝祖陵。在乾隆的35位后妃中,只有容妃是回族人。在封妃前夕,乾隆皇帝曾命人特地为她制作全部妃子冠服,如天鹅绒朝冠、染貂朝冠、吉服袍褂及项圈、耳附等饰物。为尊重她的民族习惯,宫内专为她设有回回厨师。容妃多次把回回厨师的拿手名菜呈献给皇帝品尝。乾隆三十六年,时皇后已死数年,因为乾隆不再立皇后,所以容妃在宫中的地位更加提高,已是受宠的六妃之一。唯独容妃另赏鹿肉和狍子肉。每次宫中赏赐哈蜜瓜时,皇帝总是把最上品的花皮回子瓜单独赏给容妃,其他妃嫔只赏给二等青皮瓜。在圆明园和热河澹泊敬诚殿的盛宴上,容妃都排列在显要的座次,初时为西边头桌,进而为东边头桌,在各妃中已名列第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