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為什麼日本沒有“蔚來”?

剛剛過去的十月,2019東京國際車展在那落日之中徐徐降下帷幕。沒有任何意外,沒有誇張亮眼的營銷,沒有各類品牌之間的爭奇鬥豔,沒有德系豪強信誓旦旦的發佈全球品牌戰略,有的只是日系三強娓娓道來的文化底蘊與全新車型。而這其中,新能源車型同樣佔據大量比重,身處全球“電動化”的浪潮之中,日本汽車市場也不例外,同樣成為其中的一員。

為什麼日本沒有“蔚來”?

但是就在不遠的海峽對岸,另一片碩大的汽車市場,與這裡的情況略有相同又大有不同。相同的是無一例外被電動化浪潮所席捲,而不同的卻是:中國在這場“革新”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角色——造車新勢力。如果說造車新勢力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市場逐步“電動化”的一個縮影,那麼日本汽車市場好似完全不同。

相比中國,日本汽車市場在行業成熟度、供應商體系、產品研發力量上的領先性,並未讓它的新能源市場形成多元化,反而一切行業資源正在逐步趨於日系頭部三強,其它二線品牌想要分得一杯羹,難上加難。

至於為何日本汽車市場沒有“蔚來”?就現階段來看,這個問題好似一道“偽命題”。

“蛋糕”有限,競爭愈發激烈

據統計,2018年日本汽車總銷量達到500萬輛,僅從國土面積來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足夠欣慰。但是值得注意,早在三十年前日本汽車市場規模曾達到700萬輛的規模,此時相比從前衰落不止一星半點。回到新能源車板塊,2018年全年銷量僅2.5萬輛,佔總銷量的0.47%左右。

為什麼日本沒有“蔚來”?

“蛋糕”過分有限,對於亦如蔚來這樣的新勢力造車而言,沒有生存空間,成為其無法生存的主要原因。

同時,相比中國20-30歲消費者,日本該年齡段用戶購車慾望的日益下降,成為其新能源車份額無法擴大的另一原因。豐田高層嵯峨宏英曾經說過:“年輕人不再把擁有汽車視為夢想的話,這個行業將難以為繼。”也從側面反映出日本汽車業的無奈與辛酸。

不僅汽車產業,2016 年日本經濟 GDP 增速僅為 1.3%,65 歲以上的人口已經佔據25%。而年輕人一副“能省則省”的消費心態,也讓他們正在遠離看上去和“消費主義”有關的一切。

為什麼日本沒有“蔚來”?

除此之外,競爭者過於強勢,或將成為日本市場無法擁有新勢力的又一原因。日系三強豐田、本田、日產及二線品牌一年新能源銷量佔整個市場份額的80%左右,其餘20%還有奔馳、奧迪等德系品牌分割。如此殘酷的市場環境之下,不禁反問即使日本汽車市場存在新勢力造車,留給它們的“機會”又有多少?

“沒有200億最好別想造車。”這是蔚來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李斌給予那些企圖進入造車行業的忠告。四年時間,無論何種途徑,李斌與他的蔚來的確燒掉了真金白銀的400億元,許家印與他的恆大新能源同樣企圖通過“買買買”躋身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

為什麼日本沒有“蔚來”?

不可否認,中國的資本市場對於入局造車業,相對是激進的。但是日本卻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嚴謹、小心、刻板或許已經成為多數人對於整個日本民族的既定印象,其資本市場亦然。所以在未看到正向投資回報比,何時能夠盈利還是未知之時,很少有本國資本集團願意支持“新勢力造車”。

而在一份未來財富50強的榜單預測之中,日本企業只有一家入圍。其資本市場的活躍程度可見一斑。不可否認,整個日本社會已經進入高度發達階段,但是與之對應的是其企業與資本力量嚴重缺乏的創新力。

為什麼日本沒有“蔚來”?

因此,在市場份額愈發有限、潛在消費者熱情低下、競爭者過於強勢、資本市場過於冷淡缺乏創新力的多重夾擊之下,即使擁有成熟的供應商體系與行業成熟度,還是無法存在類似國內新能源市場的“百家爭鳴”之境。

“純電”或許不是唯一出路

新勢力造車能夠在中國新能源市場風生水起,一部分原因還是得益於政府對於純電車型的補貼,即使當下政策有所退坡,但是也讓市場與部分消費者接受了純電這種新能源模式的存在。

為什麼日本沒有“蔚來”?

但日本卻完全不同,雖然純電車型在日本也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其主要推廣還是豐田、本田當家的混動技術。不可否認,純電動汽車目前仍存在續航里程短、充電慢等問題,相比混動其劣勢盡顯。

此外,氫燃料電池也成為純電汽車在日推廣的“絆腳石”,也是新勢力無法生存的誘因。據悉,早在1973年,日本就已成立“氫能源協會”,由一批專業研究員開發氫能源技術。40年後的2013年,日本政府甚至將發展氫能源提升為國策,並啟動了加氫站前期建設工作。從企業到行業再到國家,可見日本對於純電的重視程度與氫能源相比並不在一個量級。

為什麼日本沒有“蔚來”?

但是不重視不代表不順從,氫燃料電池雖然是豐田引以為傲的技術前沿,但是在全球車企都在大力佈局純電車型的今天,豐田同樣需要給出自己的應對方案。不久之前,豐田章男親自掛帥組建“豐田EV事業規劃部”,東京車展發佈未來推出12款純電出行產品,與中國新能源車企比亞迪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技術。雖然不

知在與特斯拉、大眾這些完全押寶純電車型企業的競爭之中勝算如何,至少豐田正在努力。

一方面是氫能源佔據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如豐田這樣的巨頭也已發力純電領域。所以建立一個新的新勢力品牌,對於已經趨於成熟的日本汽車行業,不是沒有如此實力,而是沒有必要。

我們總是談論中國新能源車企如何實現“彎道超車”,對於日本汽車業而言,它全球強悍的整體表現,讓它不會向中國那樣有著強烈彎道超車需求,因為在某些領域它們已經領先。

總之,為何日本沒有“那“蔚來們”?資本並不活躍,頭部三強過於強勢,技術路線篤定,消費者慾望降低導致市場幾近飽和等因素最終形成了現在這樣的結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