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三分鐘看懂安化黑茶分類

喝茶人,不但要會喝茶,更要懂茶。而《茶源地理》很重要的一項使命,就是要幫助大家更懂手中的茶。

01

什麼是安化黑茶?



據《巴陵縣誌》卷七第2頁記載:“明萬曆年間,安化黑茶昔之稱蘭芽鍋青,用火焙之,統呼黑茶雲。”

三分鐘看懂安化黑茶分類

安化黑茶是指原產地為安化縣、鮮葉原料以雲臺大葉為代表的安化群體品種,經過安化本地傳統加工工藝初制(殺青、揉捻、渥堆、松柴明火烘焙)和精製(包括自然陳化和人工後發酵)的黑茶。

黑茶的功效:



黑茶中含有較豐富的營養成份,其中的咖啡鹼、維生素、氨基酸、磷脂等有助於人體消化,調節脂肪代謝;

尤其在咖啡鹼的刺激之下,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從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解油膩,順腸胃;

對以牛、羊肉、奶酪為主食,缺少蔬菜和水果的西北地區的居民而言,長期飲用黑茶,是他們獲取人體必需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的重要來源,這也是他們特別喜歡黑茶的原因。

三分鐘看懂安化黑茶分類

黑茶

黑茶還具有良好的降解脂肪、抗血凝、促纖維蛋白原溶解作用。

它能夠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還能使血管壁鬆弛,增加血管有效直徑,達到降壓、降脂、減肥、軟化血管,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02

按產區可分為地道茶和外路茶

安化黑茶按產區分為道地茶和外路茶兩類,道地茶即安化境內所產的本地茶,其中又以“兩山、二溪、六洞”所產茶葉質量為最上乘。

外路茶即安化以外所出產的茶葉,以前雜於小淹、江南、邊江一帶售賣。自清朝以來,就禁止以外路茶摻雜道地茶。

三分鐘看懂安化黑茶分類

道地茶

兩山:其一指自古出貢茶的芙蓉山,山地高燥,經常接受日光照射,同時雲霧繚繞,林木成叢,葉面狹長,古稱“柳葉茶”。

回甘極佳,茶湯溫婉動人,有明顯甘甜和花果香氣。

其二是雲臺大葉 原生地的雲臺山。以中大葉種以及大葉種為主,雲霧豐富,石灰岩地質,所產的茶內含物質豐富,茶氣霸道張揚。

二溪:指的是高家溪和馬家溪,合稱高馬二溪。

海拔 800 米左右的小環境形成獨特氣候,安化群體品種,中小葉種為多,葉片柔軟多汁。

山體植被豐富,所產茶葉茶氣綿長悠遠,極其耐泡。回甘明顯,有中正平和的內斂感。

六洞:指思賢溪內的火燒洞,竹林溪的條魚洞,大西溪的漂水洞、檀香洞,黃沙溪的深水洞,竹坪溪的仙缸洞,合稱“六洞”。

外路茶



益陽茶:分“上益陽茶”和“下益陽茶 ”。

上益陽茶品質和安化的仙溪、小淹一帶所產的茶品質相仿,茶葉顏色紅黃綠不一。下益陽茶品質稍遜。

益陽茶做成黑茶以後,多用日光乾燥,所以香味清淡。

新化茶:在資水上游,靠近資江沿岸的茶葉體型小,沒有汁液,不容易揉搓成條。

沅陵茶:也稱作辰州茶,葉片多為橢圓形,水色不錯,但產量少。

漵浦茶:和安化接壤一帶的茶葉品質不錯,但茶葉產量低,水色淡,在黑茶市場沒有地位。

桃源茶:鄰近安化地帶所產茶葉品質不錯。

常德茶:也叫武陵茶,產量小,以插花嶺下所產的茶葉品質為佳。

漢壽茶:又稱作龍陽茶或者溜子茶。這個地方茶戶製作工藝不高,以日光乾燥,香氣弱,又有餿氣,不耐泡。

03

按品類分三尖、三磚、花捲

天尖、貢尖、生尖在安化歷史上稱之為“三尖茶”,是安化黑茶的上品,採用穀雨時間的鮮葉加工而成,曾經是西北地區貴族飲品。

道光年間,天尖和貢尖列為貢品,供宮廷飲用。

天尖以一級黑毛茶為主拼原料,少量拼入二級黑毛茶。(下放源茶樣天尖圖片小程序)

貢尖

以二級黑毛茶為主,少量拼入一級下降和三級提升的黑毛茶。

生尖所用原料較為粗老,多為成熟葉片,含梗較多。

三磚:分黑磚、花磚、茯磚。

黑磚以三級黑毛茶為主,拼入部分四級黑毛茶。

或帶有松煙香,湯色橙黃或者橙紅。磚面平整,黑褐,無黴菌。

乾燥至溼度11%出烘包裝。傳統規格為 2 千克。尺寸為35cm×18cm×3.5cm。

花磚壓制工藝和黑磚完全相同,但是原料品質稍微優於黑磚,磚面壓制圖案不同。

三分鐘看懂安化黑茶分類

花磚

茯磚簡單說來就是發了金花的黑磚。

它的誕生是由於黑磚在長途運輸過程中不慎淋了雨,在溼度和溫度的共同作用下,磚內繁殖出了“茶黃黴真菌”。

這是一種冠突散囊菌,俗稱金花,對人體有益無害。

三分鐘看懂安化黑茶分類

茯磚上的金花

如今採用人工發花技術。在蒸壓、進烘之後,調溫排溼,創造適合金花生長的環境。

特茯採用三級黑毛茶為原料。普通茯磚採用四級黑毛茶為主要原料。白沙溪廠現在推出“天茯 ”所用的是天尖的原料。

花捲即花捲茶,採用上等黑毛茶為原料,採用花格篾簍包裝成型的緊壓茶。

每支重 36.25 公斤,合舊秤1000 兩,故又被稱為千兩茶。

三分鐘看懂安化黑茶分類

千兩茶

千兩茶的製作要求必須是正宗道地茶,原料無梗無雜,花格篾簍必須由新鮮楠竹製成,一支楠竹只能織一隻篾簍。

在工藝上大體可以分為蒸包灌簍和槓壓緊形兩個階段。

製造完畢之後,豎放在特製的晾棚內日曬夜露 49天,在自然催化條件下自行發酵和乾燥,耐於存放。

本文整理自《茶源地理》系列叢書,點擊瞭解更多,即可購買全套書籍。

END

今日互動話題

來說說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喝茶體驗,茶道君在留言區等你來嘮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