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一、高山流水

春秋时人俞伯牙善于弹琴,琴曲意境深远一般人难以理解。很长时间内只有钟子期能够欣赏。一天,俞伯牙又弹起了琴,借琴声歌咏高山的巍峨奇崛。钟子期赞叹道:“先生弹的太美了,从琴声里我好似看到了巍峨的泰山。”伯牙随即又吟哦流水,钟子期又赞美道:“善哉,洋洋洒洒宛如江河奔涌。”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悲伤之下就把琴摔碎了,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二、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朝诗人李商隐名作《锦瑟》云: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三、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说:“世间真的有这样的人吗?”。平阳公主对武帝说:李延年有一个妹妹就是这样美丽的人,而且,她不仅姿容绝代还妙丽善舞。于是,武帝马上就召见李延年的这位妹妹,一看的确是美艳无比,随即纳入后宫。后来深受宠幸被封为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四、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五、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果然不久,陈代子一伙被隋所灭,乐昌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抢占为了妾。而且杨素对她极为恩宠。

徐德言再战乱中流离至京城,一天在京城街头看到一位打扮如仆人的人在叫卖一半块破铜镜。徐德言感到很好奇就走进观看,看到那半块铜镜正与自己藏的半快契合,就赶紧手书诗一首在锦帛上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让那仆人收好。

原来,那卖破铜镜的仆人是乐昌公主悄悄安排的。那人立刻收起诗帛带回府中交予乐昌公主。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六、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章道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所以后世许多文人就把女人有诗才为“咏絮才”。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七、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意思是:官运越来越亨通,收藏的古琴越来越名贵,但是心情却不快乐。

当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每天与青山绿水为邻,虽然所使用弹奏的琴不是很好,但心情悠然自得;当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官场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使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此他说:“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心情如何在于人所处的环境,而不再使用弹奏的琴。苏轼《琴诗》也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就是说,如果你说琴上有琴声,你把琴放在橱柜匣盒中为什么没有声音?若果说声音是出在指头上,我们为何不在你的指头上听?

欧阳修和苏轼的这些说法都是说声音并不在琴,这些意思都是从陶渊明的“无弦琴”的典故上演绎出来的。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八、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

“章台柳,

章台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

“杨柳枝,

芳菲节,

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九、人面桃花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水喝。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一棵桃树的矮枝上,在一树俏丽桃花衬托下,女子更显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语逗引她,她莞尔一笑但不回应。

彼此注目久之,崔护只好辞行。女子送至门口,迟迟不愿返回的意思。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但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十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十一、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十二、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诗曰:“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十三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崔护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未及竿(末满15岁),十分喜欢她,两人交往了几次后,彼此生出爱慕。杜牧将要离开湖州时,与她约定十年后与她成婚。然而此后连年不断地因受到差遣到处任职,就把此约定忽略了。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

“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

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十四、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朝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还有明朝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十五、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秉持佛道修炼经常远路化缘交流,颇负诗名。吴越国钱缪称王后,贯休便以自己的一首诗作为见面礼去拜见他。诗云:

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

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

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

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权势约束羁绊。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十六、红豆喻相思

红豆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植物,也叫做相思子,古人多用它来象征爱情或者是相思。唐朝诗人王维在《相思》中的诗句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还有唐朝诗人温庭钧在《新添声杨柳枝词》中这样写到: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久而久之,少男少女的爱情就开始在这么一小颗相思红豆中寄托了。后人就把红豆作为了寄托相思情的象征。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十七、脚踏实地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司马光因为聪明机警,胆识过人,最终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最伟大的功绩就是编撰《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终于写成这部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的的史学巨著。

邵雍是与司马光交往甚密,他以毕生精力研究《周易》,写成《皇级经世》。因为邵雍非常善于观察,对面相学造诣极高,名士都愿意向他请教。他曾经点评大学问家文彦博:“面相好,为人厚道,却有不平之气。”一语中的,所以司马光也请他看相,邵雍给出的评价是:“你是个脚踏实地之人!”司马光不禁感叹:“知我者,唯邵雍也!”

后人就以“脚踏实地”来形容踏踏实实、认真做事的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的做事永不落伍,这才是成就伟业最明智的选择!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十八、知恩图报

秦穆公外出巡视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战马弄丢了,等他找到的时候,一伙人已经把马杀掉正在吃肉。秦穆公看到爱马身死,虽然心中不忍,但是不知者无罪,马死已经无可挽回,再追究也没有意义,反而会失去民心。于是,秦穆公便对杀马的众人说:“吃马肉怎么可以不喝酒?”又命随从给他们斟酒喝。国君不罚反赐酒,挽救他们的性命,让这一伙杀马人心中惭愧不已,秦穆公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几年后晋国攻打秦国,秦穆公被晋军包围,危在旦夕。当时吃秦穆公马肉的那伙人听说了此事,决定报答秦穆公的恩德,他们在危急时刻冲破晋军包围救出秦穆公。秦穆公的大军來援,大败晋军,还俘虏了晋惠公。这就是知恩图报的典故。

后来,“知恩图报”就成了描述感激他人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成语。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十九、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唐朝张怀瓘在《书断·王羲之》中就这样评价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后来,人们就用“入木三分”来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二十、口蜜腹剑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虽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到了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中就以此议论道:“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于是,后世人就常常用“口蜜腹剑”指嘴上甜,心里狠的人。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二十一、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故事说的是: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不惜散尽千金扶持秦国王子异人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封吕不韦为丞相。为了提升名望让众人服气,吕不韦命三千门客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后用来就以此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二十二、东山再起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后人以“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二十三、图穷匕见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物色荆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

后人常以此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二十四、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讲的是: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后世人就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二十五、暴殄天物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说的是:商朝末年,纣王帝辛对内统治手段残暴,对外连年征战用兵,导致商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武王姬发在征讨商纣前说:“我周王姬发将征伐商,因为今日的商君纣暴虐无道,任意蹧蹋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残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为逃亡罪犯的头领,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获得了志士仁人的协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祸乱。”最后商周决战于牧野,纣王惨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书经》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纣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二十六、暗渡陈仓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说的是:

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后来人们常用次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一般还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连起来用。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二十七、一鼓作气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二十八、病入膏肓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缓来到晋国,见到晋景公,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后来,人们常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二十九、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后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三十、东窗事发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说的是: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岳飞、李纲等坚持抗金,奸臣秦桧主张投降,就与夫人在东窗下密谋除掉岳飞。后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不久秦桧与儿子病死,妻王氏请僧人做法事超度他们,法师说:“太师叫我转告,东窗事发了。”

后比喻阴谋已败露。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三十一、司空见惯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因为政治革新被贬职回京,司空李绅设宴款待他,席间命歌妓以歌舞劝酒。刘禹锡感慨万分,当场写诗一首:“高髻云鬟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后来人们常以此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三十二、梦笔生花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里面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他梦见自己使用的笔尖头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一张张白纸自动飞到他眼前,他高兴极了,就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他的许多著名的诗篇流传至今。

后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三十三、力透纸背

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中这样描述张长史的书法:“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意思是笔锋刚劲有力。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留下了9000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代表作有《关山月》、《农家叹》、《示儿》等。清代诗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陆游的诗:“陆游的诗才气豪健,意境清新,立意深刻,语句精练,力透纸背。”

后来人们就常用“力透纸背”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三十四、洛阳纸贵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西晋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左思。左思出身寒微,不善交游,而且相貌丑陋,说话还有点口吃。他的父亲左雍对此十分失望,有一次,竟当着他的面,对自己的朋友说:“左思这孩子的学习,还赶不上我小的时候呢!” 这事对左思的刺激很大,从此他便潜下心来,发愤读书,终于写的一手好文章。后整整用了十年写出《三都赋》这一文学巨著。起初,不为时人所重,后经黄埔谧、张华等名流推荐,于是富豪之家争相传写,以至洛阳纸价也昂贵起来。

后来,人们便用“洛阳纸贵”来形容文章作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程度,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三十五、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说的是: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在通过韩信的一番排兵布阵后,汉军取得了胜利,战后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也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三十六、退避三舍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三十六、乐不思蜀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时,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刘禅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收藏经典—中国人不可不知的36个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