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快遞循環箱的“爆點”將至?

快遞循環箱的“爆點”將至?

循環快遞箱的項目兩三年前就開始有人做,當年感覺還不成熟。

最近突然覺得這個事兒正在變得越來越靠譜,不要問我理由,我也沒有標準答案。應該說就是一種直覺..

循環快遞箱爆點何時來臨?

我內心的選擇傾向於會很快就會爆發。

這個事兒看上去雖說很難,但若“技術”進化到一定的程度(基本靠譜的狀態),像菜鳥、京東、蘇寧這種體系下了大決心要死命地推,問題應該就不大。

在更高的維度來看,隨著電商滲透率攀升,日均快遞包裹數量已經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幾億的量級)。一次性紙箱包材帶來的浪費是巨大的。無論對國家甚至地球都是極具傷害性的。

每拖延一天都會造成鉅額的浪費,所以從上帝視角來看,這個事兒必須要推,而且越快越好;責無旁貸。

循環快遞箱最適合的應用場景

標準快遞鏈路太長,而且流向極不均衡(東北發達地區出貨量遠遠大於西部);電商配送鏈路較短,基本上都是區域內、省內的正逆向組合,且倉配協同性更高。應該更加適合做規模化的循環箱模式改造。

推廣循環快遞箱最大的阻力會是什麼?

倉的問題在於生產的便利性,現在基本上不是太窮的倉都會使用自動折箱設備,這樣可以大大節省人工。循環箱是否能被操作,我不確定...

末端配送的難點在於如何即時回收,並做回倉流轉(需要做清洗)。對遞送員、網點、運輸、分撥都有新的挑戰。

成本的賬在明面上看無非是一次箱子多少錢、用幾次?循環箱多少錢、用幾次?所有我見過的測算一定都是循環箱綜合成本低,但大部分測算都沒有把隱藏的運營成本算進來(這部分確實很難估算準),我擔心整個模型下來比之前的要高(企業層面雖然也會倡導愛護環境,但在財務數據面前,很難做到真的鋼!)。

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或者投到快遞櫃、驛站)的商品,完全沒有包裝(也有可能是簡易塑料袋或者紙袋),消費者會不會接受?是否會有劇增的投訴影響商城口碑?

以上種種皆為阻力,一樁樁一件件皆須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