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泗縣最大王侯級墓葬:鄧家祖墓


泗縣最大王侯級墓葬:鄧家祖墓

泗縣境內,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墓,非鄧家祖墓莫屬。

據《泗虹合志.卷二.建置志》陵墓篇記載:“南陽侯墓,屏山麓,鄧寧河王愈曾祖墓也。臨淮伯墓,屏山麓,鄧寧河王愈曾祖墓也。明洪武中,賜墓田二頃四十一畝有奇,有劵存於家。”。綜合《虹縣誌》《泗州志》所載,鄧愈,明朝開國名將,虹縣人(今泗縣),功高蓋世,死後朱元璋痛哭並停朝三天親扶靈柩下葬於南京。鄧家上追封三代,其中,曾祖父鄧大父,贈資善大夫,中書右丞,追封“臨淮伯”,曾祖母孟氏,追封“臨淮伯夫人”。祖父鄧大公,贈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柱國,追封南陽侯,祖母戚氏追封南陽侯夫人。父母也都被追封,葬於大營街西

泗縣,王侯級別的墓葬畢竟罕見,鄧家祖墳今天還存在嗎?具體位置在哪呢?

許光,省作協會員,一直致力於鄉土文化研究。帶著疑問,他足跡踏遍屏山每個角落,諮詢老人,查閱資料,請教相關專家,詳實考證,最終鎖定了目標具體位置。


泗縣最大王侯級墓葬:鄧家祖墓

屏山東北山麓有個“小張莊”,莊子正南有塊高地,當地人稱“鄧塋”。據張廣彩老人介紹,過去,僅墓地的兩個“老塋盤”長有200米,寬有100米,是縣內最大的墳丘。高大的墓碑損毀後用來修村子裡的井沿。“鄧塋”地好幾百畝都屬鄧家,直到解放後50年代鄧家每年還都來收“地畝錢”。60年代建水庫,莊子里人阻撓,才讓水庫往西偏了。但附近的窯廠就近取土,墳土被取走不少。現剩老墳封土面積也接近5000平方米。小張莊是佃戶,租種鄧家土地,“土改”前鄧氏年年都來收租金。土質好,傳說封土都是從四山湖底用“獨輪車”推來的黃土,象徵黃金,黃土堆積成山即為“金山”。可見當時工程興師動眾,耗資巨大,可惜大量黃土被窯廠挪用於燒磚了。

泗縣最大王侯級墓葬:鄧家祖墓

風水學來看,這裡肯定是絕佳的風水寶地。背靠著山,山體自然形成簸箕形狀,遠望,酷似巨大的太師椅,兩座大墓正位於椅座。墓和山體連綿貫通,有始有終,有根有源。墓地因山環繞,又形似聚寶盆,靠山形似靈位。封土呈書案狀。兩邊溪水順山體蜿蜒繞流到墓前,形成蓄水池,池魚歡躍。松,石,魚,水集一體,象徵福滿堂。“靠山”“有魚”乃取吉祥之意。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山為青龍,水為白虎,這樣風水泗縣境內難能有二!

小張莊人講了這樣的故事。鄧大公丟失了兩頭,找牛路過這裡,看見兩個人在下棋就去旁觀,恰巧一道士路過,佛塵一揮,指著這塊地說:“好一塊風水寶地”,然後隨手摺斷掃帚上的乾枝條插在地上,並言明日定會長出新葉。周圍人驚愕不已,都說等明天來看再說。鄧大公回家夜裡沒睡好,天沒亮就到這裡了,點燈查看,發現果真發出綠芽!鄧大公隨即拔掉髮芽枝條,重插一干枝條。須臾,很多人相繼到來,發現枝條沒綠葉,仍乾枯,鬨笑而走,並言道士乃胡言亂語。鄧大公待父母老去都安葬在這裡,並交待兒子鄧順興(鄧愈父親)有天也把他葬在這裡。

這裡景色這麼好,加上鄧家祖墓,將來肯定會成為很好的旅遊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