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黛玉是否認同“晴為黛影”,三個證據說明她與晴雯的關係平常

讀《紅樓夢》總會聽到一個說法,就是“晴為黛影,襲為釵副”。這不免讓人覺得,晴雯是和黛玉親密無間,而襲人和寶釵是一路同行。

晴雯和黛玉都是寶玉心尖上的女子,都有很強的個性,又口齒伶俐,又長得很相像。晴雯身上確實有一些黛玉的影子,因此得出“晴為黛影”的說法。

然而紅樓通篇都沒怎麼正面交代過,黛玉和晴雯之間到底有多深的交情。她們真的是關係親密的人嗎

黛玉是否認同“晴為黛影”,三個證據說明她與晴雯的關係平常

寶玉探望被攆出大觀園的晴雯

1. 黛玉對晴雯之死的態度

第七十七回,晴雯被王夫人趕出大觀園,又病又氣的晴雯終於死在了多姑娘的屋子裡。

而對於晴雯的遭遇,大家對此事的感受卻都有不同。

比如婆子們的稱心如意,比如襲人的物傷其類,再比如香菱的不知就裡。他們分別代表著大觀園中各種對晴雯之死的態度。

另一種對晴雯之死的態度,則是表現在黛玉這裡。

第七十八回,寶玉為祭祀晴雯,做了一篇《芙蓉女兒誄》。他讀完誄(lěi )文,正要走時,黛玉卻從山石之後笑著走出來。

黛玉這樣一個常常感時傷物的人,此時卻一點都沒有悲傷的樣子。

而當寶黛修改誄詞時,黛玉更是笑道:“他(晴雯)又不是我的丫頭,何用作此語。況且小姐丫環亦不典雅,等我的紫鵑死了,我再如此說,還不算遲。”

從黛玉這句話可看出,她和晴雯的關係也就屬於小姐丫環之間的關係而已,且還不是親主子,也非自己的丫環,交情很淺。

可若是襲人死了,黛玉很可能就不會只是笑笑推脫,說什麼這不是自己的丫環的話,而更可能哀傷地為襲人哭上一回。

雖然黛玉自認薄命,也看到過許多薄命的人,卻仍對世人遭遇有感有嘆。就是鳳姐用計害死的尤二姐,她都會為之懸心不已,如果晴雯真的與她很親近、要好,她又怎麼可能不為她傷心呢。

而黛玉對晴雯之死的不甚在意,也正好代表了大觀園中另一部分人的態度,那就是:與己無關。

黛玉是否認同“晴為黛影”,三個證據說明她與晴雯的關係平常

晴雯撕扇

2. 黛玉與晴雯少有互動

其實細數晴雯和黛玉之間的互動,是少之又少,且都不是什麼特別親密的互動。

比如黛玉晚上來找寶玉,晴雯就因為寶釵而生氣,把氣撒在黛玉身上,說什麼都不給開門。

當然,黛玉也不是小心眼的人。但是這也側面印證了,在晴雯那尖銳的口角之下,黛玉很可能總會生氣、受傷。

再者,寶玉捱打後,讓晴雯幫忙去送手帕子給黛玉,晴雯去到黛玉那裡,也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就連表面的寒暄都沒有。顯見,她們的關係還沒到那一步。

黛玉雖然喜歡和那些喜好、個性分明的人要好,就如同賈母一樣。但是晴雯卻不太可能成為她想要“要好”的對象。

黛玉向來是個心思細密的人,說她敏感都不為過。

她在大觀園中本就總感覺被排斥,而晴雯卻是個不僅想到哪就說到哪,更是個沒想到也能說到的人。

晴雯為人露鋒芒,說話欠考慮,光是對襲人和芳官吃醋,就已經弄得天下皆知。

如果這兩個人在一處,晴雯怎麼可能會讓黛玉舒服呢?

黛玉向來是個情商極高的,深知賈府裡各種複雜多變的人際關係。而晴雯卻是個什麼事情都會宣之於人的,在這樣的人身邊,黛玉怎麼可能不會處處小心?

一個不小心,黛玉和寶玉的感情就很可能被晴雯渲渲染染地傳出去。就如同,寶玉碰巧遇上芳官吃飯就一同吃了,卻被晴雯說得,他們一早就相互約好了似的。

黛玉是千金小姐,名聲貴重,萬一被晴雯給人“猜上一猜”,豈不是這輩子都毀了?

根據對這兩個人的分析,黛玉很大可能會對晴雯敬而遠之,不會輕易靠近。而晴雯呢,寶釵是王夫人的重要親信,她就連寶釵的氣都生,更何況這個被賈府下人認為“多不及寶釵”的黛玉。

不是一鍋裡的菜,往一鍋裡炒也不會香。

至於寶玉所說的“黛玉向來待晴雯親厚”,而黛玉向來對待賈府中人都不錯的,尤其是那些替主子之間辦事的人員。就連替寶釵來送燕窩的婆子,黛玉都能跟她聊上一聊,給上一把錢。晴雯和黛玉的關係,怕是連這個婆子也比不上。

而這一“親厚”說法,恐怕也只是寶玉的自己以為的罷了。寶玉的那雙眼睛,卻什麼時候看清楚過這些事?

黛玉是否認同“晴為黛影”,三個證據說明她與晴雯的關係平常

端午吵架,黛玉前來勸和

3. 黛玉與襲人的關係比晴雯近

黛玉曾經在晴雯和寶玉、襲人吵架時候進來勸解。許多人認為,黛玉這一來是來解救晴雯的。

而那只是電視劇裡的情節:黛玉把寶玉和襲人都勸開了,轉而和晴雯並肩站著。就好像在顯示,她來此解圍,也是為著晴雯。

然而當你打開原著第三十一回卻會發現,黛玉來解圍是為的不讓寶玉把事情鬧大,也為的給襲人撐腰。

當黛玉走進來時,晴雯早就跑出去了。

黛玉進屋來,開解的是誰?是襲人。可並沒有去勸解別人的意思。

黛玉喊襲人的那聲“好嫂子”雖有戲言的感覺,卻也是對襲人位置的肯定。否則,晴雯羞辱襲人的那句“連個姑娘還沒掙上去”的話,怎麼才能讓襲人再在這屋子裡待下去?

所以,黛玉與襲人之間的“親厚”卻是可見一斑,而她和晴雯之間,卻未必有什麼“親厚”之說的。

由以上三點,可得出結論,黛玉對自己的這個“影子”晴雯,實在是沒有多親近,而“晴為黛影”之說也針對的是寶玉對這些女孩子的感情。就如同《甄嬛傳》裡,雍正把前期的甄嬛看做純元的影子,又把後面出現的葉瀾依看做是華妃的影子一樣。

“影子之說”是寶玉、雍正等人心中的“情結”。就好比,一個男人在一個女人身上看到了初戀女友的影子一樣。

然而,有哪個女人甘為別人的影子;又有幾個女人甘願別人憑藉她和自己的“相似之人”,而在愛人的心中站得一席之位?恐怕也沒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