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评价田英章早年的这些小楷书法作品?

云深禅心



△图为田英章的毛笔小楷
(源于网络)

实事求是的说,这个真比后来写的大字“欧楷”好。但是,还不是正宗的毛笔小楷书法,属于小毛笔字,缺少灵动活脱气息,这和他的执笔姿势不好,导致笔法动作不轻盈有直接关系。

按常理,他主工欧楷,应该练过欧阳询《黄帝阴符经》,但是,没表现出来。

下面是欧阳询的小楷《黄帝阴符经》,如图:
△图为唐欧阳询小楷《黄帝阴符经》

再请大家看看历代毛笔小字帖,古人那些写经体、馆阁体、状元体什么样? 如图:
△隋人书小楷《大般涅槃经》
△唐钟绍京小楷《灵飞经》



△明文徵明小楷《离骚》△元赵孟頫小楷《太极图说》
△清毛树棠小楷《小园赋》

通过对比,田英章的毛笔小楷,似乎在取法方面比较单调,缺少了一点古意,神气不足。

想了解更多的练字方法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有小视频可以看一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密切关注写字教育发展动态,专注书写技艺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书写技法,做有良心的书法家 ——潘茂生•寄语


△图为本书写的小楷《心经》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看惯了田英章老师工整美观的“田楷字”,今天我们来看看他早年书写的毛笔小楷作品!

这些作品从落款时间来看应该都是写于1978年的。


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田英章应该正值风华年少,刚刚28岁,过了两年,他在天津军区举办了全军书法大赛上获得第一名,从此命运发生改变,被特调进京,一生与写字打交道!

田英章从小开始随父兄研习书法应该不虚,据其兄田蕴章所说,田英章的书法突飞猛进应该是进入部队当上文艺兵之后,按照他的说法是一周一个样!

从这些小楷作品可以看出来,古碑帖的意味很浓厚,这种书体风格和他做了任命书书写员以后的风格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因为任命书的书写就是要求端庄工整,这也可能间接形成了田英章后来的书体风格。

看了田英章早年的这些书法作品,我想能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果你喜爱书法,那么你就得真心实意地对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每一个现在我们看来写得很好的书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况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田英章早年的这些小楷作品就说明了这一点!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


笔尖写字课堂


田英章老师早年的这些小楷书法作品,看起来还是很精致的。田英章早期因为书法好的关系,最后成为政府抄写专员,看看这笔小字,不愧是国务院任命的抄写员,确实工整、端庄。而且,给我的感觉,似乎比现在普遍流行的“田楷”还要耐看一些。

我们现在网络上普遍对“田楷”的争议就是太“规整、标准化”,给人有点呆板的感觉,而早期的这几幅小楷则相对来说多了一些“灵动、纵逸”的感觉,就是不那么死板,因为本身小楷相对于中楷来说本来就更容易显得灵动。而这些早期的小楷作品,我们除了看到欧楷的根基之外,还能看到一些晋唐小楷的味道。

但是这些作品如果跟传统名家相比的话,还是欠缺不少。可能是因为本职工作的缘故,作为书写员不能写字太飘逸了,工作性质要求必须写现在我们说的“馆阁体”,而田英章老师也应该是一直在这么要求自己,尽量把书写变得工整、美观、规范,不可以有太多自我的表现,这应该是绝对不允许的。特别是在那个年代,搞不好就是大错误。

因此,田英章的字就是为了标准化准备的,那么这个时候这种特点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就是就是缺少书家个人情感的带入,这些小楷书法作品谨慎有余,活力不足。你说写的吧非常规范,但感觉是用大楷写小字,缺少了一些小楷本身应该有的“逸气”。

可以这样说,田英章的这些小楷字如果做为字库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标准化的东西,因为太熟了,也往往会显得“俗”了。就像董其昌评价赵孟頫的那样,说赵孟頫的书法因熟而生“俗”,而自己的书法因“生”而生秀,虽然说这个评价略显自恋,但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

不知道各位书友是怎么看待田英章老师这些早期的小楷作品的,希望看到您的评价。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的分享,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关注。


翰墨今香


实在说,田英章的小楷有愚笨之嫌。不灵动,笔画粗短,和其榜书一样,并不如流。





窦国书法


这小楷很好!为什么现在的楷书变得如此刻板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