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甄嬛傳》隱藏的3個問題:安陵容的恨,最終的太后,真實的雍正

小編老婆十分喜歡甄嬛傳,看了至少8遍,今天就聊聊。

《甄嬛傳》中所有的劇情是以甄嬛作為典型的劇中人物所展開,甄嬛在後宮當中經歷了曲折的心路歷程,感受著後宮生活的種種的艱辛,在後宮當中,到處充滿著仇恨,人性在仇恨當中不斷的扭曲,後宮的女性在仇恨當中苦苦地掙扎,在封建制度的背景下,渲染了以惡報惡的扭曲的價值取向。

甄嬛的恨


《甄嬛傳》隱藏的3個問題:安陵容的恨,最終的太后,真實的雍正

甄嬛進宮本是無奈之選,她只為保全自己和家人,並不曾想過要傷害任何人,可在進宮之後經歷的種種,使甄嬛的夢一個個的破碎,在這過程中有被逼的仇恨,有為情所傷的怨恨,還有發自內心的痛恨。

被逼迫的仇恨就是對華妃的仇恨。

從甄嬛獲得皇帝寵幸,華妃那顆高傲的心便出現悸動,處處與甄嬛為敵,甚至奚落甄嬛身邊與之較好的嬪妃,以至於讓甄嬛長跪,失去了第一孩子。

甄嬛處處退讓,換來的是對自己和孩子無盡的傷害。

於是由原來的躲避變成以守為攻,在甄嬛的隱忍中,在與華妃的鬥爭中慢慢站了上風。

進宮之初,甄嬛感受到的是皇后的雍容大度,在不斷的觀察中,在後宮當中最可怕的皇后這種城府極深,心機極多的險惡角色,是所有惡事的始作俑者,卻躲在自己打手的身後。

皇后捏碎了甄嬛一個又一個的夢,挑撥、誣陷,處處至甄嬛於死地,以至於連累家族,這種恨在甄嬛的心中紮根,甄嬛和皇后的矛盾,推動劇情的不斷髮展。

皇后的恨


《甄嬛傳》隱藏的3個問題:安陵容的恨,最終的太后,真實的雍正

皇后宜修原本庶出,當年是嫁給當時作為王爺的雍正帝,滿懷憧憬,當嫡出的姐姐突然闖入她的生活,得到了雍正帝的全部寵愛,並登上了嫡福晉之位時。

宜修此時的內心猶如刀割一般,但表面上確實無比的淡然,與姐姐的情誼似乎一直沒變;但她內心的恨意在那時便油然而生,恨皇上的薄情寡義,為什麼那麼輕易的選擇姐姐;恨姐姐奪走本該屬於她的一切榮華富貴。於是將心中的恨意轉化為了行動,以照顧姐姐保胎為由,帶領姐姐走上了不歸路。

面對華妃的驕橫無理,言語頂撞,皇后宜修表面上體現的宅心仁厚,處處以和貴,但內心的恨意已經滲透到骨髓,在暗處挑撥離間,為華妃豎起了一個又一個的敵人,一次次殘害皇帝的子嗣,恨皇帝身邊這些年輕貌美的妃嬪,奪走屬於她的愛戀。

對於甄嬛,皇后把她作為制衡華妃一枚棋子。可甄嬛又不甘心受人擺佈,加之皇帝的寵愛,皇后感受到甄嬛巨大威脅,借純元皇后的禮服上演偷樑換柱的把戲,一舉扼殺甄嬛的封妃前程,也令甄嬛對皇帝傷心絕望。

緊接著,她又在皇上面前借純元舊服之事,碾碎甄嬛的夢想,指使朝廷中人陷害甄嬛的父親,令甄氏一家困境重重。

同時,故意讓甄嬛知道甄父入獄,並危在旦夕,將甄嬛逼入絕境,加深甄嬛與皇帝之間的矛盾。

妃的

華妃在宮中是一個自命不凡的角色,有顯赫的家事,俏麗的容貌,似乎在宮中一直盛寵不衰,一直執著的愛著皇帝,可卻不知一生無子嗣的原因正是他所愛的人把她當做權衡朝臣的棋子,所以直到死才知道自己最該恨的人是誰,可悲啊。

華妃在宮中,似乎連皇后也要讓她三分,所有受到皇帝寵愛之人,都是她所恨之人,她的恨就是為了爭寵,殊不知鋒芒畢露,樹敵太多,最後被自己心愛的人所害。

安陵容的恨


《甄嬛傳》隱藏的3個問題:安陵容的恨,最終的太后,真實的雍正

安陵容出身小家碧玉,讀書不多,見識不廣,由於沒有自信而生性多疑。比如第11集,“陵容遇上浣碧,浣碧說甄嬛讓給餘氏燒佛經,讓她早日超度。陵容就以為是甄嬛怪她逼死餘氏”。

於是安陵容開始恨甄嬛,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一種表面現象。

當年選秀,寄住甄家,安陵容對自己的身世的無比自卑。

入宮後,眉莊和甄嬛相繼受寵,安陵容心中無比的羨慕和嫉妒,她認為甄嬛對她的好是一種施捨,當然引薦安陵容侍寢不過是甄嬛固寵的一種方式,對於安陵容自己不過就是一枚棋子。

因為生性多疑,因為心有不幹,使其最後與甄嬛成了敵人。

成為太后的是乾隆生母

《甄嬛傳》的大結局是:雍正帝的第四個兒子繼位,甄嬛成為太后。

清朝史實是:“雍正第四子弘曆繼位,尊生母熹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太后;徽號崇慶皇太后,移居慈寧宮。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累上尊諡曰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

雍正是勤於政事的皇帝

雍正在位期間,對待朝廷之事特別勤奮,自己聲稱用自己的勤勞做天下人的榜樣,他在位期間把幾乎全部時間都用在處理政務上,其餘每天都工作到凌晨。

《嘯亭雜錄》中描述他“白天黑夜都在忙於政事,既不修建大型建築,也不驕奢淫逸”,翻開雍正後妃們的牌子,就是一塊塊寫滿了“被閒置”。

所以說,《甄嬛傳》彎曲歷史的內容實在不少,雖說它不是歷史正劇,但是基本的歷史常識和歷史人物的時期應該是正確的,因為歷史影視作品應有的文化價值性,是一種對歷史本身的敬畏,歷史影視劇作品還肩負著引領觀眾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傳播歷史文化和弘揚傳統精神的責任。

《甄嬛傳》拍出了女性在後宮中殘酷的生存之道,這是後宮劇的表面戲份,甄嬛剛剛入宮時還是一個心地善良、簡單聰慧的女孩,處處隱忍、避其鋒芒,可帶來的是被排擠、甚至付出了自己孩子的代價,慢慢學會自保和鬥爭,這樣才能保全自己、保全家人、保全自己愛的人。

後宮女人們的爭鬥真的是為了愛為了生存嗎?不是,實際上就是自己的虛榮心,為了權力和地位,有些人一開始可能是被迫的,但是最終的結果確是一樣的,這就是《甄嬛傳》傳播和宣揚的價值觀。

以甄嬛為榜樣,就是以惡制惡,將會後對社會道德造成巨大腐蝕。


分享到:


相關文章: